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2022-11-20 20:30:0204:11 47
声音简介

《道德经》第四十八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私妄减少再减少,就达到了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了。治理天下的人要以清静无为、不扰让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政举骚扰民生,就不足以治理国家了。


【解析】

此章承接前一章,仍是从认识和实践两方面讲道的起用方法,即“无为”。为学是“日益”,一天天增长;为道则是“日损”,一天天去掉自己主观的妄念、幻想,而接近于道的自然法则。把自己主观性的东西减少到了“无”,就合于道了,合于道后做任何事-包括取天下,都可以成功了,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在这两句中,老子主要阐述了为学和为道的不同。他指出,为学就是坚持不懈地向外界探索新知,知识是无限的,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所以我们对知识的探索也就永远没有尽头。庄子也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指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对无限知识的探求中去。可见,纵然是用尽一生的时间来学习,也不能把世间所有的知识学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因为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认识宇宙和人类社会,而知识能使人们的认识更接近于真理,所以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知识。不过,知识是无限的,这就好比我们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航行,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真理,只有“望理兴叹”了。老子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理智地从对外界的探求转向了对内在的探求。

为道则需要我们时刻剔除心中的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个“平常心”指的就是道。如果人们在修道的过程中不断摒弃心中的杂念,使私欲渐渐消除,最后就能达到无为的境界。前面说过,无为不是真正的无所事事,而是不妄为。不妄为也就是合乎了道的德行,如果做什么事情都能合乎自然规律,不妄为就变成了无所不为了。

“无为而无不为。”这一思想贯穿于老子《道德经》的始终,它是老子提出的极富智慧的命题。尽管中国古代有很多学者也提出了“无为”的主张,然而真正把“无为”的思想发挥到极致的只有老子。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来论证“无为”的社会意义。从表面上看,“无为”是消极的,是倒退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无为实际上是在发展变化中避开矛盾的对立面,使其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即认识、掌握。在本章的最后,老子指出:治理国家,要经常保持清静无为的态度。如果整治措施过于繁多,就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万历四十八年

明神宗(1563—1620)明神宗也称万历皇帝,他在位时间长达48年,是明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但其中有将近30年都不上朝理国政,前十年是由张居正辅政,后在申时行治...

by:波尔波特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提升记忆力

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之树

道德经章节学习

《道德经》难学,难懂,但从中的规律运用到生活去践行,那就是好学,好用。每天聆听一章,领悟一章,运用到生活中去,那么,《道德经》的智慧,就成为生活的日常。

by:DX思信

道德宝章

白玉蟾对《道德经》的注释颇具特色。他的注本叫《道德宝章》,被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以楷体抄录,清时收入《四库全书》。...

by:小巫读经

禅解道德经|禅学|道德经

【内容简介】《禅解道德经》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就是宇宙中存在一个东西,一个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存有。它无变化,无生灭,无颜色,无来去,但万物又都离不开它...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逐章讲解《道德经》

学习《道德经》,选哪个版本最好?大家好,我现在正在罗浮山上,用中秋、十一的长假,跟家人出来游玩,不过在这山上,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因为这是道教名山,所以跟讲《道德...

by:宏播子窦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