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2022-11-28 20:30:0206:32 46
声音简介

《道德经》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译文】

古代善于遵行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民之所以难于治理,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所以用智巧去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祸害;不用智巧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福祉。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作“玄德”。玄德深不可测,远不可及,和万物一起复归到道的真朴,然后才能极达到太平之治。

【解析】

本章中,老子提出了以道治国而不以智治国的主张。人的智能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道德的基础而用智巧,那么就会成为天下的大祸患。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在老子看来,民众之所以难治,就是因为统治者治理不善造成的,那么统治者应该怎样安抚民众呢?老子指出,“将以愚之”,这里的“愚”是淳朴厚道的意思。一旦民心淳朴了,民众就不会惹是生非,胡作非为了,这样天下也就自然太平了。在一般人看来,能够在自己所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谋取利益并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这个人就是聪明之人。否则,就是愚蠢的人。老子的看法则完全相反。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仅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把人生意义仅仅定位为谋取私人利益和实现个人价值上,那么这就相当于把自己与整个世界对立起来了,势必会引起自己与整个世界的对抗与冲突,这种不自量力的做法是愚不可及的。那么,怎样才算是聪明的人呢?聪明之人能够意识到任何人都是世界所生、世界所长,而世界又是人类生存的源泉,所以他们就会把自己同整个人类和整个世界融为一体,积极投身到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各项事业中去,服从于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意志。在老子看来,整个世界就是道德的产物,所以只有胸怀世界的人,才是合乎世界本质和道的本质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充实、富有、自由和幸福的人。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这里的“治”,意为和谐、统一。老子认为,民众之间是很难实现和谐统一的,他们相互对立、相互冲突。“智”指的是以追逐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智巧。这种智巧与一般意义上的“智慧”不同,它导致人们相互冲突,相互斗争,人们运用智巧获得的实际利益与团结协作所获得的实际利益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这里的“贼”指的是致使天下大乱的祸患或灾难,这种祸患和灾难不是别的,就是人们把人类社会变成了一个猎场,而人们对于社会的态度和行径也就跟强盗的态度和行径无异了。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玄德”是什么呢?不就是前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之“德”吗?不就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之“德”吗?不就是“道生之,德畜之”之“德”吗?这个“德”是深且远的“道”之“德”,因为道是世界的根本,而整个世界的存在,实际上就是道德的存在。“玄德深矣,远矣”中的“深”意为深不可测,“远”意为远不可及。“与物反矣”中的“反”就是回归到存在的本原之中,这个本原即世界或宇宙。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玄德与具象的物不同,德是无形无象的,需要透过物的运动才能显现出来,必须透过物象去审视品味。一旦落于具象,就不再是德了。

通过对老子这一章的解读,我们可以透悟人生的一个规律:做事情的时候,只有遵循大道,做到敦厚朴实,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子在本章中说,如果拥有了智巧,人心就会变得伪诈起来,而国家也就难以治理了。我们可以把这个道理推延到个人:如果我们心智过多,不但会感到劳累、困顿,还会导致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逐渐恶化。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狡诈、善变和满怀心机,都想着如何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变得虚伪、狡诈和面目可憎,这样的话,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还有什么乐趣呢?

任何人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伪诈的环境里,也没有人愿意和虚伪的人打交道。如果我们想摆脱虚伪的环境,避免与虚伪之人交往,那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无论环境变得怎么样,我们都要保持心灵的自然纯真状态,在待人接物的时候都要秉承自然淳朴的特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返璞归真,悠然自得,享受人生的欢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之树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提升记忆力

道德经章节学习

《道德经》难学,难懂,但从中的规律运用到生活去践行,那就是好学,好用。每天聆听一章,领悟一章,运用到生活中去,那么,《道德经》的智慧,就成为生活的日常。

by:DX思信

道德宝章

白玉蟾对《道德经》的注释颇具特色。他的注本叫《道德宝章》,被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以楷体抄录,清时收入《四库全书》。...

by:小巫读经

禅解道德经|禅学|道德经

【内容简介】《禅解道德经》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就是宇宙中存在一个东西,一个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存有。它无变化,无生灭,无颜色,无来去,但万物又都离不开它...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逐章讲解《道德经》

学习《道德经》,选哪个版本最好?大家好,我现在正在罗浮山上,用中秋、十一的长假,跟家人出来游玩,不过在这山上,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因为这是道教名山,所以跟讲《道德...

by:宏播子窦树山

《道德经》全章诵读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

by:仙人掌加油

《道德经》分章诵读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

by:散落红尘的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