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幕6场

2022-11-27 22:46:3921:39 104
声音简介

第六场 城堡中另一室

国王、雷欧提斯上

  国王  你的良知想必已经判定了我的清白,并把我视为心腹知己。实情你已经知道,你应当明白,那杀死你父亲的人也在图谋我的性命。

雷欧提斯  听您所说,果然像是真的。可是既然此人如此逆天悖理、罪不可赦,为什么您却按兵不动?因为无论是出于您的安全还是长远的利益,都在告诉您要采取果断的措施。

国王  那是因为有两个理由,或许在你看来是不成其为理由的,可是对于我却有着很特殊的原因。

首先,王后,他的母亲,差不多一天不看见他就不能活下去。而我自己,我的生命和灵魂已经和王后难舍难分相伴相随,就像星球逃不出它的轨道,我也不能没有她而活着。

其次,我之所以不公开审理这个案子还有一个重要的顾虑:民众对他有很深的宠爱,他们的盲目崇拜像摩西的手杖可以击打磐石涌出魔泉,会把他戴的镣铐也当作光荣的标志。我的箭太轻,遇到这样的狂风,非但不能射中目标,反而会给吹转回来射中自己。

【国王把哈姆雷特比作摩西。用手中的神杖击石出水,让民众喝饱,成为民众的领袖。

我认为莎士比亚有意想把《哈姆雷特》引入“出埃及”的主题,但无奈篇幅有限,一部传统的五幕剧无法容纳“出埃及”的宏大主题。

莎士比亚还写过《科里奥兰纳斯》这种社会革命含义的戏,这很重要。因为迄今为止的莎学家们都只是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解读莎剧。我认为即便不谈《科里奥兰纳斯》而只谈《哈姆雷特》《李尔王》,必须超越个体心理学,在赫拉克勒斯背负地球的层面说莎剧。】

雷欧提斯那么我父亲就这样白白死了,我妹妹就这样白白疯了吗?

如果用语言去赞美她曾经拥有的美貌和才德,她的绝代风华就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珍宝。总有一天我要报仇的。

国王不要让这件事扰乱了你的睡眠。你也不要以为我是这样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会让人家揪着我的胡须,还以为这不过是开开玩笑。你马上就会听到我采取行动的消息。

我爱你父亲,我也爱我自己;我希望你可以领会这个道理——

【国王以为,他马上就可以收到英国的来信,报告他“哈姆雷特已被英王斩首”的消息。果然,英国来信了——】

  一使者上

  国王有什么事?

使者启禀陛下,哈姆雷特殿下寄来两封信。一封是给陛下的,一封是给王后的。

【请注意哈姆雷特给王后的那封信。那封信从此再无下文。我回头解释那封信的下落。】

  国王哈姆雷特寄来的!谁送来的?

使者我没看见信使,据说是几个水手。是克劳狄奥收的信,然后转交给我的。

【送信的过程相当曲折:先是几个水手把信交给克劳迪奥;然后克劳迪奥把信交给这位使者;最后使者把信呈现给国王。

莎士比亚很在意描述从此岸到彼岸之间的转换。中间有两层隔断,两个转换。

其实我可以举出几个甲骨文字的案例,比如“鱼”,(),从上到下的过程都要经过中间这两层隔断。一个是“天国的地板”,下面是“人间的天花板”。】

国王雷欧提斯,你也听听这封信。你退下!(使者下。读信)

“陛下,我已经光着身子重新踏上了贵国的土地。恳请明日入朝觐见,当面向您禀报这次不召而返之理由。哈姆雷特敬上。”

这是什么意思?同行的人都一起返回了吗?还是有人在捣鬼?

【“光着身子回来了”——“光着身子”就是“新生儿的出生”。birthday(生日)这个词的前缀bir就是bird(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就是这个神话:神的使者bird把神的种子种在一个凡人女子(经常是个王后)的子宫里,从而在人间降下神的儿子。

bird是从天上带来的儿子,哈姆雷特这次从地下重返丹麦,和酒神狄俄尼索斯一样。

哈姆雷特的海上三日游完成了一次重生。他离开时是祭品,归来时是王子。他将杀死国王取而代之。其实这就是哈姆雷特说他要向国王当面禀报的“这次不召而返之理由”。

这是向国王下的战书。是国王的死亡通知书。

那个“克劳迪奥”,就是即将超度克劳狄斯的灵魂进入冥界的使者。】

雷欧提斯您认识这笔迹吗?

国王确实是他的亲笔。【梦者在梦境中的情感和感知觉体验,和他在现实生活中是一致的,没有变形。所以哈姆雷特的“笔迹”在两岸世界都没变。

变形的是结构关系。】

“光着身子”!这儿还附着一笔,说是“一个人回来”。你看他是什么用意?

  雷欧提斯我可不懂,陛下。不过他来得正好,我很高兴可以有机会当面申斥他:“这就是你干的好事”,一想到这里我的郁闷的心也活起来了。

  国王如果他果然回来了——这怎么可能?不过此外又无法做出其他解释——那么雷欧提斯,你愿意服从我的计划吗?

雷欧提斯只要您不勉强我跟他和解,我愿意,陛下。

国王我要满足你的心愿。假如他现在已经重返丹麦,并且不打算再出去,那么我已经想好了一个计策,怂恿他去作一件事情,一定可以叫他自投罗网。而且他死了以后,谁也不能讲一句闲话,即使他母亲也不能说三道四,只好接受这是一件纯粹的意外:

  两个月前,从法国来了一位诺曼底的绅士。我自己曾经见过法国人,和他们打过仗,他们都是很精于骑术的。可是这位好汉简直拥有不可思议的魔力,他骑在马上,好像和他的坐骑融为一体了,随意驰骤,无不出神入化。他的技术是那样远超我的预料,无论我杜撰一些怎样夸大的辞句,都不够形容它的奇妙。

  雷欧提斯是个诺曼人吗?

  国王是诺曼人。

  雷欧提斯那么一定是拉摩德了。

国王 正是他。

雷欧提斯我认识他,他的确是全国知名的勇士。

【诺曼底是法国,诺曼是挪威。诺曼底就是当年北欧的武士诺曼人南下,在法国建立的殖民地。这里先说是“从法国来的诺曼底的绅士”,然后又被说成是“诺曼人”。

我们已经知道,“法国”就是“(与此岸隔着一道海峡的)彼岸”,就是“过水而抵达的冥界”。雷欧提斯就是去那里求学的。那里聚集这一切被压抑的小公鸡们。这个拉摩德就是所有这些勇士们的代表人物。这个名字其实就是哈姆雷特、雷欧提斯、小福丁布拉斯,还有老哈姆雷特和老福丁布拉斯等等历代所有死去的军人们在冥界凝结而成的一个名字。让我们称之为“大他者”。

让我们梳理一下这段文本。它很重要。

首先,国王在说出他的计划之前,先插入了“两个月前从法国来的诺曼底人拉摩德”这个句子。这里有好几个元素凝缩在这个句子里:

1“两个月前”明显指向——现在是“第三个月”。这与哈姆雷特给霍拉旭的信里说他们的船出海两天时遇到了海盗,换言之,哈姆雷特第三天从海里复活,重返丹麦。

2“法国的绅士”(gentleman)就是“冥界之人”。《李尔王》里和肯特对接的法王的信使就是一位gentleman。

3在两人的对话中故意搞混“诺曼底”和“诺曼”,这是为了暗指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眼下,这三兄弟正在向着丹麦王宫集结。

4国王高度赞扬拉摩德的骑术高超。我们说过,“马”就是“国王”“父亲”。“精于骑术”、“人马一体”,就是说此人在冥界接收了“成为一个国王的良好的教育”。赫拉克勒斯受到的就是这种教育。

5按照英文“皇家版”的注释,“拉摩德”是法文“死者”之意。

6克劳狄斯说“我曾经见过法国人,和他们打过仗”——这就对了,他当然见过老哈姆雷特,而且杀死了他。】

国王他承认你的武功出类拔萃,对你的剑术尤其极口称赞。他说你进攻有绝招,防守无破绽。使用短刀的技术尤为精湛。

他感叹若有人跟你对阵,那场面一定大有可观。他对你的夸奖让哈姆雷特妒火中烧,恨不得你快点回来跟他比赛。

在这个关键之点上——

【拉摩德是如何称赞雷欧提斯的呢?这个句子写的非常讲究:

“他承认你的武功出类拔萃,对你的剑术尤其极口称赞。他说你进攻有绝招,防守无破绽,使用短刀的技术尤为精湛”——前半句说,雷欧提斯用长剑杀死国王的武功出类拔萃;后半句说,雷欧提斯用短刀杀死自己的技术尤为精湛。

雷欧提斯在使用这两种武器方面都是高手!就是说,雷欧提斯是杀死国王与自杀的高手!

对此,哈姆雷特不服,他要在长剑和短刀两个方面与你一比高下。

在奥利弗 劳伦斯版的电影《王子复仇记》里,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决斗时,两人都是一手拿长剑,一手拿短刀。这个细节是对文本很深刻的理解。

然后,国王话锋一转,说到一个“关键之点”——】

  雷欧提斯什么关键之点,陛下?

  国王雷欧提斯,你真爱你的父亲吗?还是只不过是装出来的悲哀,只有表面没有真心?

  雷欧提斯为什么这样问我?

国王我不是以为你不爱你的父亲,但爱不过是一时兴起的感情冲动。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情感就会冷淡下来。

现在哈姆雷特已经回来了,你准备怎样用行动代替言语,证明你对你父亲的爱?

【国王说到一个“关键之点”,然后故意停顿一下,引诱雷欧提斯(也是引诱我们观众)去问:关键之点是啥?

这个关键之点就是——行动力。因为哈姆雷特的问题就在于他的分裂造成了他光说不练。

然后国王鼓励雷欧提斯用行动代替言语。用武器而不是用言辞去批判。

用剑说话,话才会被说明。

因为有很多人整天沉浸在对伟大父亲的追忆和赞美之中蹉跎光阴。】

雷欧提斯就算是在教堂里,我也要割破他的喉咙。

【这句话暗指“在朱比特的神殿里杀死凯撒”。】

国王对,无论何处都不能庇护一个杀人凶手,复仇的行动不受地点的限制。

好雷欧提斯,你要是志在复仇,近期就不要出门。哈姆雷特回来后很快就会知道你已回国,我要叫几个人在他的面前夸耀你的本领,把你说得比那法国人的评价还要了不得,然后怂恿他和你比赛,赌个输赢。

他没啥心机,豪爽又粗心,肯定不会挨个检查比赛用剑。你只要预先把一柄利剑混在钝剑之中。在比赛时不动声色地拿了这柄真剑,看准他的要害刺上去,你就为你的父亲报仇了。

  雷欧提斯我要这样做。为了达到目的,我还要在剑上涂一些毒药,我已经从一个江湖郎中手里买到一种药油,药力极为威猛,剑头上只要沾了一滴,哪怕只擦破一点皮,也会毒性大发,无论什么灵丹仙草都不能起死回生。

国王我们还需周密考虑天时和地利的因素。要是这个计划失败了,或者事先走漏了风声,还不如不干。所以还应制定第二、第三套方案。

这样!我可以在这场赌局中下个重注。

啊,有了!比赛的时候你要全力以赴,迫使他疲于奔命。等他口干舌燥想要讨水喝的时候,我就为他预备好一杯毒酒。那么万一他逃过了你的毒剑,只要他让毒酒沾唇,我们的目的也就同样达到了。

【一是用真剑代替比赛用的钝剑,二是雷欧提斯在剑上抹上他买来的毒药,三是国王把他的毒药倒在酒里给哈姆雷特喝。】

且慢!什么声音?


王后上

  国王有什么事,爱妻?

  王后祸事总是接踵而至!雷欧提斯,你妹妹淹死了。

  雷欧提斯淹死了!啊!在哪儿?

王后在小溪之旁,斜生着一株杨柳,河面如镜,倒映着一片银色的柳叶。

她编了几个奇异的花环来到那里,用的是毛茛、荨麻、雏菊和长颈兰——说粗话的牧人给它另外起了一个不雅的名字,贞洁的姑娘管这种花叫“死人指头”。

她爬上一根横垂的树枝,想要把她的花冠挂在上面。

就在这时,这根邪恶的树枝折断了,她就连人带花一起落入呜咽的溪水里。

她的衣服四散展开,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在水面上。她的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唱着一些古老的谣曲,好像全然不知她的处境险恶,就好像她原本就是在水中生长的一样。

可是没多一会儿,浸了水的衣服越来越重,这可怜的人歌儿还没有唱完,就沉到泥里去了。

【王后讲述了一个画面,或者一段文本。让我们试着解读一下这个谜语,或者画迷。(有很多画家都画过这幅“奥菲利娅落水图”):

1场景是“一条小溪,上面斜插着一棵杨柳,水面倒映着一片银色的柳叶”——“小溪”就是阴道,“斜插在小溪上的一棵树”就是阴茎。“一片银白色”是在梦中常见的、伴随性高潮体验而出现的视觉幻象。

“杨柳”的含义是“分离”。这里指的是阴阳两岸的距离。

2奥菲利娅要把花环“套在树枝上的”——“花环”就是女阴(很多画家喜欢把一朵花画成女阴,或者把女阴画成花)。“把花环套在树枝上”就是性交。可是树枝断了。支撑奥菲利娅的发律司被阉割了。

3再看编织花环的几种植物的名字。“长颈兰”是性交之意。“说粗话的牧人”就是潘神,一个淫荡的、在人间劫持美貌的女子的粗俗的牧人之神,说的就是克劳狄斯抢劫了奥菲利娅。

4“呜咽的溪水”就是“含冤的冥府”。奥菲利娅进入冥府之前唱完了她的歌,应该就是她在上一场唱的那些纺织谜语歌。】


  雷欧提斯天!她就这样淹死了?

  王后淹死了,淹死了!

雷欧提斯  可怜的奥菲利娅,你已经喝下了太多的苦水,所以我不能再给你加上我的眼泪啦!可是我违逆不过人类的天性,无法控制我奔涌的热泪。那么就让我的眼泪带走我心里最后的一点妇人之心吧。

再会,陛下!我的胸膛里有着烈火熊熊的豪言,就让我傻气的眼泪把这些语言浇灭了吧。(下)

【强调行动力。】

国王快跟上去,乔特鲁德。我好容易才平息了他的怒火,恐怕现在他又要燃烧起来了。快,让我们跟上他。(同下)

【第四幕共有6场戏。我觉得作者有意要6这个数字。就是“身怀六甲”的“六”。意思就是哈姆雷特的第二次诞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四幕戏

一场至爱的起•承•转•接,一段令人猝不及防的爱情故事。

by:思无邪_q2

吕四娘外传|传统书场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雍正年间,讲述了女侠吕四娘被师父独臂神尼解救,并传其剑术,又遇男侠江枫。两个人辞师下山,一路之上行侠仗义,结交绿林豪杰,铲奸除恶,最终杀死了朝...

by:不再下回分解

OK剧场-幕后の秘密

本专辑包含如下内容:OK剧场直播回放OK剧场导戏回放OK剧场pia戏花絮OK剧场RP教学分享其他热点闲谈等也算是个播客吧哈哈哈哈

by:OK剧场

名利场(视频字幕)

《名利场》(VanityFair)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圆熟泼辣的手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幅十九世纪英国贵...

by:英语乐园

四世同堂|传统书场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

by:不再下回分解

改变历史的二十四场战争

日更一集【内容简介】历史是由无数偶然形成的必然,而往往战争都处于历史发生改变的拐点之上。本专辑选取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影响极为深远的24场战争,对其进行了深入...

by:我影随风有声小说

四新市场拓展(接触类)

美国耶格英特莱德国际企业[英特莱德培训体系(interNETServiceCorporat-ion)]又称耶格系统,由耶格和其他IBO(...

by:珍希声音

官场内幕小说-花枝乱颤

这是一部描写官场腐败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从“我”——一个保卫科长的角度,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和工作条件,得以窥视作为市委秘书长吴大德的种种丑行。文中还设置了两个性格...

by:drhof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