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 碧云天,黄叶地

2022-12-11 22:35:1514:08 94
声音简介

碧云天,黄叶地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碧云天,黄叶地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老郑/LaoZheng

各位朋友大家好,这个月的主题是乡愁。杨老师,什么是乡愁?

杨旭辉/YangXuHui

直接的理解来说就是对家乡的人和事的一种牵挂,那是一种表象,更深厚的是一种对故土的无限的思念和依恋之情。我经常在讲,记住乡愁有很多的表现的形态,第一个是对家乡人和事,我刚才讲的是浅层次的。比如说我们记住家乡的美味,舌尖上的味蕾的记忆,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一开口就能够听到的,对家乡的方言的一种记忆。我经常在很多场合讲,如果说一个城市的人没有了方言的依托的话,最起码它的文化是没有根的,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

老郑/LaoZheng

刚才杨老师用了一个“根”,如果我们把这个比喻延伸开来,所谓的乡愁,就是枝叶对于根的记忆。

杨旭辉/YangXuHui

对,就是我想说的,曾经很流行的一首歌曲叫《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非常重要。我们要懂得反哺,懂得我们中国文化有一种落叶归根的传统。这落叶归根不仅仅是我们到老年以后回到自己家乡、回到故土,更多是反哺的一种情怀在其中。

老郑/LaoZheng

这是一种朴实的乡土的感慨,也是我们人生最深的一种皈依和安全感的来源。它不仅仅是我们个体的生命的感受,也是我们精神上的一种追求。

杨旭辉/YangXuHui

为什么每到春节前放年假的时候,中国会出现一个全世界人都觉得很惊讶的一种壮观的景象——春运。都会在大年三十晚上赶回家,跟家人、跟父母兄弟姐妹吃上一顿团圆饭,这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式感的表现。

老郑/LaoZheng

还有一个节日也是我们在异乡人归乡的选择——在春节和清明节之间会选一个。很多人会在清明节回家去祭祖上坟,也是一种寻根。

今天读的这首诗是宋代的一个苏州人,在遥远的西北的边塞,在保家卫国的时候对故乡江南的回忆。

杨旭辉/YangXuHui

这样的一种传承一直到今天的很多军旅歌曲依然在表现这样的主题。十五的月亮望星空,一个在边关守卫着祖国的疆土,一个在家乡在乡园,照顾着家里的老人,操持着家务。

老郑/LaoZheng

今天我们读的是一首词,这首词好多朋友都读过、背过,耳熟能详。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这首词,就是范仲淹的《苏幕遮》。《苏幕遮》是一个词牌。我们来读。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杨旭辉/YangXuHui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秋日的景象,而且这种秋日景象是放在西北大漠边塞的空间背景当中来写,所以显得是非常苍远遒劲的状态,在后世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老郑/LaoZheng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杨旭辉/YangXuHui

在暮色当中,在深秋的季节,战事稍微停歇的时候,诗人在边关,望着家乡的方向,写出了这样的一个词句,非常开阔,非常辽远,但是辽远开阔的背景当中也有非常浓浓的思乡的情怀在其中。

老郑/LaoZheng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这是上片。过片: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杨旭辉/YangXuHui

这里有一个假设关系在里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如果说没有“好梦留人睡”的话,几乎每个晚上都会有无限的魂牵梦绕的乡情的思念,让自己有一种黯然神伤之感,又引发了在边上的很多的羁旅的愁思。正是因为有这种乡魂旅思,所以他基本上夜夜无法好梦入睡。

老郑/LaoZheng

读词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过片。过片往往点出这首词的主旨和基调,“黯乡魂”就这三个字。

杨旭辉/YangXuHui

“追旅思”,乡魂和旅思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老郑/LaoZheng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杨旭辉/YangXuHui

这个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场景了,明月楼高,独倚栏杆,明月楼高、独倚栏杆的时候特别容易引人的一种无限的羁旅之思。他在诗歌里最后的结尾说

明月楼高休独倚

用否定的句式,“休”千万不要登上高楼,独自莫凭栏。所以独自莫凭栏也好,明月楼高休独倚也好,这是在宋人词作当中的一个惯常的用例。“莫”加一个动词结构,“不”加一个动词结构,“休”加一个动词结构,为什么在这种场景之下特别容易引发人的某一种情思,这是一层。

第二层,还要往前再推进一层,我们讲的诗词写法里面叫又进一层的写法。第二层什么?酒入愁肠,酒入愁肠以后,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是李白的写法。范仲淹怎么写的呢?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当这个酒入我的肚子以后,化作了无限的相思之泪。在这里范仲淹写了一个英雄之泪。

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词,很多人认为说这是北宋初年的词史上难得一见的边塞题材的词作。这种边塞题材的词作当中,背后也归结到一种壮夫之泪,壮夫之情。这种壮夫之情,乃至于到南宋时期辛弃疾的豪放词当中也会有这样的一种感慨。比如说“翠袖红巾,揾英雄泪。”这种英雄,他的内心的一种软弱,内心的一种凄惶无依通过词作来把它表现出来。

这就是词的感染力,在诗歌当中,可能男性的诗人,男性的作家很少会表现出这种自己的弱的一面,但是词这种文体,这种温软的词体,可以跟我们的词人直接说出我内心的痛苦。

老郑/LaoZheng

刚才杨老师说的,这是英雄泪,这和那些作小儿女状的愁绪,那种细腻的情思,确实是不一样的。读范仲淹的这首词,你体会到的,里面有悲伤,有羁旅之思,有乡愁,但是它是一个很正面、很阔大的东西。没有很多的那种“怨”,没有很多的那种“望”,没有“怨望”的东西在里面。前两天诗人马鸣谦老师在朋友圈里说,杜甫喜欢哭。杜甫的诗作当中经常会写到英雄一哭,诸如此类,要流泪,常使英雄尽泪满襟。

杨旭辉/YangXuHui

在中国传统的俗语当中或者文化当中“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我们别忘记后面还有一句“只因未到伤心处”。英雄真正到伤心处,很无奈、很无辜的时候、很凄惶无依的时候,他也会通过诗词作品来把自己的英雄之泪、壮夫之泪用它的作品表现出来,这就是诗词感人至深的一面。

老郑/LaoZheng

范仲淹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他的诗词作品里面,你能够体会到他的家国情怀,也能够体会到这种细腻的情感的表达。他对人情,对人心,对这个世道,都有一种很正确的认识,他给我们树立了一种人格的典范。

杨旭辉/YangXuHui

从思想情感的感染人的效果上来说,这个作品确实非常好。如果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写词的艺术角度来讲,上阙写景,景中好像没有抒情,但是无时无刻都不在抒情。

老郑/LaoZheng

尤其是上阙的最后两句: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外”在上片和下片来看,它是一个很独立的韵,有点像在一个韵文里面的有一句散句的出现,它就打破了整个音韵的连密的连贯性,而获得了一种突兀的感觉,甚至有一种在节奏上面获得了一种自由。

经常有些朋友写诗,他会一韵到底。尤其是比较长的篇幅的时候,你一韵到底,不免会给人有打油的感觉。韵本身它需要有顿挫,音韵才会有更丰富的空间,给你更好的阅读和聆听的感受。

杨旭辉/YangXuHui

在前面“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通过写景当中蕴含一种相思,无限绵绵的情意的话,后来很多的这个词家、曲家都学,最经典的就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在长亭送别的时候,基本上就化用“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这样的一个意境。

老郑/LaoZheng

你看它的节奏:“碧云天、黄叶地”是三个字的,“秋色连波”四个字,“波上寒烟翠”,三三四五,它在拉长——再下来一句“山映斜阳天接水”,三三四五七,每一句都在变长。

杨旭辉/YangXuHui

这个词的句子变长,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这种节奏在越来越舒缓。

老郑/LaoZheng

它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杨旭辉/YangXuHui

在节奏变化当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越来越绵长。

老郑/LaoZheng

这里顿挫的节奏的把握,多读,就可以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杨旭辉/YangXuHui

到过片的“黯乡魂,追旅思”又三字句,起到警策人心的一种效果。句式的节奏变短了,节奏加快了,把“乡魂旅思”这两个关键词又点出来。

老郑/LaoZheng

感谢大家收听,明天继续聊。

杨旭辉/YangXuHui

明天见。

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老郑/LaoZheng

各位朋友大家好,这个月的主题是乡愁。杨老师,什么是乡愁?

杨旭辉/YangXuHui

直接的理解来说就是对家乡的人和事的一种牵挂,那是一种表象,更深厚的是一种对故土的无限的思念和依恋之情。我经常在讲,记住乡愁有很多的表现的形态,第一个是对家乡人和事,我刚才讲的是浅层次的。比如说我们记住家乡的美味,舌尖上的味蕾的记忆,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一开口就能够听到的,对家乡的方言的一种记忆。我经常在很多场合讲,如果说一个城市的人没有了方言的依托的话,最起码它的文化是没有根的,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

老郑/LaoZheng

刚才杨老师用了一个“根”,如果我们把这个比喻延伸开来,所谓的乡愁,就是枝叶对于根的记忆。

杨旭辉/YangXuHui

对,就是我想说的,曾经很流行的一首歌曲叫《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非常重要。我们要懂得反哺,懂得我们中国文化有一种落叶归根的传统。这落叶归根不仅仅是我们到老年以后回到自己家乡、回到故土,更多是反哺的一种情怀在其中。

老郑/LaoZheng

这是一种朴实的乡土的感慨,也是我们人生最深的一种皈依和安全感的来源。它不仅仅是我们个体的生命的感受,也是我们精神上的一种追求。

杨旭辉/YangXuHui

为什么每到春节前放年假的时候,中国会出现一个全世界人都觉得很惊讶的一种壮观的景象——春运。都会在大年三十晚上赶回家,跟家人、跟父母兄弟姐妹吃上一顿团圆饭,这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式感的表现。

老郑/LaoZheng

还有一个节日也是我们在异乡人归乡的选择——在春节和清明节之间会选一个。很多人会在清明节回家去祭祖上坟,也是一种寻根。

今天读的这首诗是宋代的一个苏州人,在遥远的西北的边塞,在保家卫国的时候对故乡江南的回忆。

杨旭辉/YangXuHui

这样的一种传承一直到今天的很多军旅歌曲依然在表现这样的主题。十五的月亮望星空,一个在边关守卫着祖国的疆土,一个在家乡在乡园,照顾着家里的老人,操持着家务。

老郑/LaoZheng

今天我们读的是一首词,这首词好多朋友都读过、背过,耳熟能详。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这首词,就是范仲淹的《苏幕遮》。《苏幕遮》是一个词牌。我们来读。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杨旭辉/YangXuHui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秋日的景象,而且这种秋日景象是放在西北大漠边塞的空间背景当中来写,所以显得是非常苍远遒劲的状态,在后世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老郑/LaoZheng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杨旭辉/YangXuHui

在暮色当中,在深秋的季节,战事稍微停歇的时候,诗人在边关,望着家乡的方向,写出了这样的一个词句,非常开阔,非常辽远,但是辽远开阔的背景当中也有非常浓浓的思乡的情怀在其中。

老郑/LaoZheng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这是上片。过片: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杨旭辉/YangXuHui

这里有一个假设关系在里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如果说没有“好梦留人睡”的话,几乎每个晚上都会有无限的魂牵梦绕的乡情的思念,让自己有一种黯然神伤之感,又引发了在边上的很多的羁旅的愁思。正是因为有这种乡魂旅思,所以他基本上夜夜无法好梦入睡。

老郑/LaoZheng

读词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过片。过片往往点出这首词的主旨和基调,“黯乡魂”就这三个字。

杨旭辉/YangXuHui

“追旅思”,乡魂和旅思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老郑/LaoZheng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杨旭辉/YangXuHui

这个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场景了,明月楼高,独倚栏杆,明月楼高、独倚栏杆的时候特别容易引人的一种无限的羁旅之思。他在诗歌里最后的结尾说

明月楼高休独倚

用否定的句式,“休”千万不要登上高楼,独自莫凭栏。所以独自莫凭栏也好,明月楼高休独倚也好,这是在宋人词作当中的一个惯常的用例。“莫”加一个动词结构,“不”加一个动词结构,“休”加一个动词结构,为什么在这种场景之下特别容易引发人的某一种情思,这是一层。

第二层,还要往前再推进一层,我们讲的诗词写法里面叫又进一层的写法。第二层什么?酒入愁肠,酒入愁肠以后,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是李白的写法。范仲淹怎么写的呢?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当这个酒入我的肚子以后,化作了无限的相思之泪。在这里范仲淹写了一个英雄之泪。

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词,很多人认为说这是北宋初年的词史上难得一见的边塞题材的词作。这种边塞题材的词作当中,背后也归结到一种壮夫之泪,壮夫之情。这种壮夫之情,乃至于到南宋时期辛弃疾的豪放词当中也会有这样的一种感慨。比如说“翠袖红巾,揾英雄泪。”这种英雄,他的内心的一种软弱,内心的一种凄惶无依通过词作来把它表现出来。

这就是词的感染力,在诗歌当中,可能男性的诗人,男性的作家很少会表现出这种自己的弱的一面,但是词这种文体,这种温软的词体,可以跟我们的词人直接说出我内心的痛苦。

老郑/LaoZheng

刚才杨老师说的,这是英雄泪,这和那些作小儿女状的愁绪,那种细腻的情思,确实是不一样的。读范仲淹的这首词,你体会到的,里面有悲伤,有羁旅之思,有乡愁,但是它是一个很正面、很阔大的东西。没有很多的那种“怨”,没有很多的那种“望”,没有“怨望”的东西在里面。前两天诗人马鸣谦老师在朋友圈里说,杜甫喜欢哭。杜甫的诗作当中经常会写到英雄一哭,诸如此类,要流泪,常使英雄尽泪满襟。

杨旭辉/YangXuHui

在中国传统的俗语当中或者文化当中“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我们别忘记后面还有一句“只因未到伤心处”。英雄真正到伤心处,很无奈、很无辜的时候、很凄惶无依的时候,他也会通过诗词作品来把自己的英雄之泪、壮夫之泪用它的作品表现出来,这就是诗词感人至深的一面。

老郑/LaoZheng

范仲淹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他的诗词作品里面,你能够体会到他的家国情怀,也能够体会到这种细腻的情感的表达。他对人情,对人心,对这个世道,都有一种很正确的认识,他给我们树立了一种人格的典范。

杨旭辉/YangXuHui

从思想情感的感染人的效果上来说,这个作品确实非常好。如果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写词的艺术角度来讲,上阙写景,景中好像没有抒情,但是无时无刻都不在抒情。

老郑/LaoZheng

尤其是上阙的最后两句: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外”在上片和下片来看,它是一个很独立的韵,有点像在一个韵文里面的有一句散句的出现,它就打破了整个音韵的连密的连贯性,而获得了一种突兀的感觉,甚至有一种在节奏上面获得了一种自由。

经常有些朋友写诗,他会一韵到底。尤其是比较长的篇幅的时候,你一韵到底,不免会给人有打油的感觉。韵本身它需要有顿挫,音韵才会有更丰富的空间,给你更好的阅读和聆听的感受。

杨旭辉/YangXuHui

在前面“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通过写景当中蕴含一种相思,无限绵绵的情意的话,后来很多的这个词家、曲家都学,最经典的就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在长亭送别的时候,基本上就化用“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这样的一个意境。

老郑/LaoZheng

你看它的节奏:“碧云天、黄叶地”是三个字的,“秋色连波”四个字,“波上寒烟翠”,三三四五,它在拉长——再下来一句“山映斜阳天接水”,三三四五七,每一句都在变长。

杨旭辉/YangXuHui

这个词的句子变长,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这种节奏在越来越舒缓。

老郑/LaoZheng

它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杨旭辉/YangXuHui

在节奏变化当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越来越绵长。

老郑/LaoZheng

这里顿挫的节奏的把握,多读,就可以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杨旭辉/YangXuHui

到过片的“黯乡魂,追旅思”又三字句,起到警策人心的一种效果。句式的节奏变短了,节奏加快了,把“乡魂旅思”这两个关键词又点出来。

老郑/LaoZheng

感谢大家收听,明天继续聊。

杨旭辉/YangXuHui

明天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刘慈欣_2018年4月1日

2018年4月1日晴又是犹豫的一天,这之前我已经犹豫了两三个月,犹豫像一潭死滞的淤泥,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在其中正以几十倍于从前的速度消耗着,这里说的“从前”是...

by:大屁股老鼠哈哈笑

2024年每日诵读6月

《老子》篇幅虽短小,但内容及其丰富,思想尤其深邃,为中华哲学原典之一。

by:咿呀咚咚锵

公司法(2024年7月1日)

新公司法于2023年12月29日通过,于2024年7月1日施行。

by:刘珈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