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那些散落在不同国家的海外华裔

2023-09-07 21:28:5714:43 297
声音简介

咱们这里说的海外华裔,指的是已经入籍了的华人,而非那种拿着中国护照旅居国外的中国人。

先看看西方的华裔。

就以美国为例,他们给我的印象,一个是“壮”,另一个就是特别自信。

“壮”这个,跟后天饮食和锻炼习惯有关,就不多赘述了。另外,可能是语言发音方面的影响,总感觉他们的面部肌肉走向和表情,跟咱们这些说中文的,也不太一样。

新当选的波士顿市市长,二代移民,华裔女性吴弭。中国人一般是不会在公开场合做这么剧烈的表情的

而自信方面,很大程度上和美式教育的整体环境有关。

美国人素来崇尚的“怀疑精神”和“个人主义”——在课堂上,对于老师们来说,无论学生的表现多差劲,提出的问题多荒唐,也必须加以鼓励,不可随意批评。

就仿佛孩子们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和错误一般——所谓的“错误”,那只是他们“独立思考”的表现。

这样一来,美国人普遍都很自信,甚至有的时候,能说得上是既反智,又自信。

美国人民无论身材如何,大多穿衣都很自信,这个很难得

虽然华人这边家教都提倡谦虚谨慎,温良恭俭让的传统,但到了华裔二代、三代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和处事理念,基本也都美国化了,相对于同龄的中国人,可能会显得更自信。

另外,对于国家认知方面,华裔二代、三代们心中的国家认同,大多已经是美利坚了,认为自己的祖国是美国并非中国,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也都是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教育。

比如,唱国歌时将手放在胸前,表示“祖国在我心中”;各种大型集会场合和体育赛事现场,民众们会兴高采烈的挥舞着国旗、用油彩在自己的脸庞上画出国旗的图案;中小学生每天上课前,都要宣誓效忠,折合下来,一周要背诵5回誓词;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们也喜欢在自己家门口插挂星条旗;每逢独立日,社区、校园还爱搞“歌会”,一大群人集体高唱各种“红歌”,什么星光灿烂的旗帜、星条旗永不落、我的国家是你、上帝保佑美利坚......

对这些华裔来说,中文、中华文化艺术和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也会学习,不管是个人兴趣所在,还是父母祖父母的强制要求。

毕竟,中国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个遥远的外国,只是父母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的出生地而已。

他们对于国家和自己血缘的认同大致为——我是美国人,是有华人血统的美国公民。

更何况,种族构成复杂的美国,原本就属于一个移民国家,大多数人往前追溯个几代,都是外国来的。

不过,相对于其他族裔,在政坛上,那些黑发黑眼黄皮肤的华裔政客们,有时候反华的劲头,比白人还足。

这方面,大家肯定都有所了解,身处欧美主流老牌发达国家,华人想在政治圈生存下来,必须要“反华”。反华,似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历来,美国的驴、象两党矛盾十分尖锐,甚至搞到了势不两立的境地,但在对华问题上,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态度却总是出奇一致——对华强硬,鼓吹中国威胁论。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为了表忠心,华裔政客们的对华态度往往更强硬,在反华议题上跳得更欢实,而且更具有攻击性。

典型的,像第19任美国贸易代表,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戴琦;

以及奥巴马政府的商务部长,后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这二位曾经都干了什么,有多么的不友好,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之前写过的东西,这里就不多说了。

卸任后,曾疯狂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骆家辉,又开始利用自己的华裔身份频繁来中国“走穴”,搞演讲做嘉宾

但是,跟戴琦和骆家辉这种美国土生土长的移民二代三代,从小就自认为美国人的华裔不同,最近被中国外交部制裁的余茂春,他在中国长大、接受了高等教育,并以公费留学生的身份赴美读博,最终定居在那里,人到中年的时候,才取得的美国国籍。

然而,这个余茂春,他不但没有对养育自己,供其读书留学的中国怀有什么感恩的心理,还靠着抹黑、诋毁、攻击中国政府一路高升。

在早前的特朗普政府时代,那些对华的诋毁和发难,以及诸多莫须有的指责,背后或多或少的都有余茂春的影响。甚至,在美国政府换届之后,余茂春仍旧保持着高调反华的姿态,多次公开鼓吹两国论,跟美国反共保守主义群体互相唱和。

紧跟蓬胖子的余茂春

因此,和戴琦、骆家辉这样的美国土生华裔相比,中国网民们称余茂春为汉奸,其实并不为过。

这是美利坚公民入籍宣誓词

“我将完全放弃对以前所属任何外国亲王、君主、国家或主权之公民的资格及忠诚,我将支持及护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对抗国内和国外所有的敌人。我将真诚的效忠美国。当法律要求时,我愿为保卫美国拿起武器,当法律要求时,我会为美国做非战斗性之军事服务,当法律要求时,我会在政府官员指挥下为国家做重要工作。我在此自由宣誓,绝无任何心智障碍、借口或保留,请上帝帮我”

试想,当余茂春对着美国国旗说了这些话之后,他还能保留着一颗中国心吗?

当然,积极反华的美国华裔终究只是少数政客,大部分人还是希望中国发展的好。毕竟,只有这样,自己的族群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

这方面,东南亚的华人可算是深有体会,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马来、印尼两国的几代华裔。

东南亚华人分布

即便他们并没有中国国籍,但中国的繁荣强大,却直接改变了华裔们一度很是屈辱的地位。

我接触过的东南亚华裔相对比较多,有关他们自己的身份认知,各国的国情,还是很不一样的。

首先,新加坡那边,基本都是“香蕉人”。

早前,你去新加坡说中文普通话,店员们都懒得搭理你,但换成英文就会立马把你当大爷伺候;现在可好,一听到说普通话的,马上笑脸相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华人主政的新加坡政府,还曾经严格限制中文教学和汉语的使用,全民范围内强制普及英文。

立国之初,身为华人的李光耀,一度坚决反对将华语用作国语。

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1979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李光耀又突然搞起了“讲华语运动”,提出要让华人族群的华语统一,并提倡要“多讲华语,少说方言”,不但在学校大规模开中文课程,还积极致力于将华语融入日常生活。同时,为了降低华语学习标准,新加坡政府后来又全面引进了中国大陆的简体字书写模式。

显然,这并非是老李的人格分裂,而是一种功利化,非常讲究实用性的选择。

事实证明,李光耀眼光相当毒辣且超前,预见性远高于同期的某些世界性大国的领导人。

李光耀的儿子,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更是一位华语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和促进者

而从世界范围内看,大马华裔,应该是保留最完整中文教育体系的华人族群。

这方面,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也曾深有体会——同样身处东南亚,对比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人,很明显能看出,大马和印尼的华人,哪怕是土生土长的第N代华裔,他们仍然在处处强调自己的华人身份,遇到中国人后,让人特别有那种“同胞”的感觉。

即便有些华人,汉语普通话说得并不灵光,但也会主动用中文夹杂着英语,很认真地解释自己的祖籍。

那些大马华人们虽然拿着马来西亚护照,但总爱把自己当“外人”,跟我交谈时,往往会用“他们马来人”这样的词汇形容马来人原住民——“我们”和“他们”分得很清楚。日常生活方面,华裔跟马来土著,那些包头巾的穆斯林,似乎也总是身处于两个平行的世界。

要说其中缘由,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宗教方面的隔阂,马来族多信奉伊斯兰教,清规戒律多、通婚就得入教,排斥性明显,这方面大家都懂得,就不多说了。

马来西亚对有作风问题的女子按照伊斯兰教法,要执行“鞭刑”

此外,当属双方老板和打工人之间的身份差异了。

早在殖民时期,马来人被洋人踩在脚下的时候,华人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从干体力活、做小买卖起家,已经逐渐跻身于富裕阶层,成了马来人的老板。

马来西亚独立后,开始宣传“马来人至上”主义,华人作为少数族裔,长期处在被打压的境遇,一切资源都以马来人为先。比如,高校录取的“种族配额制”、政府公职人员招聘,以及众多专门揩华人企业的油的法律和税收条款,很多优惠政策只针对于马来人当法人的企业,美其名曰“维系社会公平、扶持弱势群体”。

上述社会环境让人们产生了一种奇葩的心理——华人和印度人必须得无条件忍让马来人,因为他们“弱”。

马来西亚三大族裔

然而,在马来人主导的政府对华裔的持续打压和长期迫害下,几十年过去了,华人依旧还是老板,马来人仍然在给华人打工,干那些脏活、累活。

到了当今时代,随着马来西亚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其境内的华人,表面上看已经实现了平等,甚至马来西亚政坛上还涌现出了一批,华人高官。但在实际操作环节,很多时候,华人仍不能享受同马来人平等的公民权利,从升学就业到担任政府公职人员各种隐性歧视,还是无处不在。

比如,2018年的时候,马来西亚华裔财长林冠英曾用以包括英文、马来语和中文三种语言发布新闻稿,结果就曾引来反对党的“围攻”,批评其“不尊重马来语的国语地位”。

林冠英的新闻稿中文版

这就是马来西亚华人微妙的处境,日常总有一个实力比你弱但人口数量比你多多了的民族,不断的通过公开表现出来的“羡慕嫉妒恨”,来提醒和强化你自己的“族群”意识。

老实说,人口比例占有绝对优势,在各行各业都长期享有“优先权”的马来人,竟然长期属于“弱势群体”,这真是旁人看了,都觉得有点脸红呢。

印尼华裔跟大马华裔差不多,而且,他们曾经的遭遇,还更为悲惨,堪称一部血泪史。

正是这两国的华裔,他们把中国人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有关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华人身份的凝聚力,也是最强的,在接触中,很容易让咱们产生“同胞”之感。

相比大马和印尼的华人,在东南亚,作为少数族裔,融入当地社会最成功的,当属泰国华人。

华裔女富豪伍伦盼是泰国王室的座上宾

就国家认知来看,泰国华人总会非常自然地介绍——“我是泰国人,我是华裔,祖先来自中国”。

比如,当年我在孔子学院教过的泰国华裔学生,几乎所有人对自己的身份认知都没产生过任何异议——在他们的眼中,“华人”同“泰人”一样,都是泰国公民,自己的祖国是泰国,崇敬的是泰国国王,虽然祖先来自中国,但两者之间不存在冲突,他们在升学、就业、通婚方面,也没怎么感觉过被歧视。

长期以来,相比印尼和马来西亚那种上升到暴力和国家集体意识的“排华行为”,以及各种政策层面的歧视,泰国这边,都要相对温和得多。

深受佛教影响的泰国,社会普遍比较包容、温和

泰人对华人的做法非常有深度——直接对华人的镇压和屠杀,攫取他们的财富的排华形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限制华人经济力量发展比不上用同化政策,鼓励通婚,改泰国姓氏,把他们归化为泰国人,这样华人经济就变成了泰国经济的一部分,那么,华人的财富也成了泰国的财富。

最典型的是来自广东梅州的老邱家——这是他信、英拉兄妹的祖先姓氏。

通过三代人的经营,老邱家主动改了泰国姓氏“西那瓦”,还在政商界全面开花——建成了世界500强中唯一的泰国企业,并出了三位总理,他信、他信妹夫颂猜、他信妹妹英拉。

从左往右:颂猜、他信、英拉

而且,在泰国,还有一定的华人和泰人的混血族群,民族融合搞得也不赖。

远的像吞武里大帝郑信。郑信大帝的相关事迹,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大家可以私下查查为什么现在的曼谷王朝国王都姓郑,顺便还能追溯起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郑信大帝

近的像泰国王太后诗丽吉,还有泰王拉玛十世的奶奶,已故王太后诗纳卡琳,她爸爸来自中国广东潮汕地区。

下基层的诗纳卡琳王太后

而如今因后宫新闻经常上热榜的拉玛十世国王哇集拉隆功,他的中文名叫做“郑冕”。

王后苏提达的父辈,跟王太后诗纳卡琳还是老乡,都来自广东潮汕地区。

2021年,泰王一家四口的“春节祭祀活动”,穿旗袍的分别是王后苏提达、帕公主、贵妃诗妮娜

庆祝春节的泰国贵妃娘娘

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其实,无论是在哪个国家,作为华人,他们打拼的都不容易,但无论怎么着,还是应该遵顼一个底线——既要保持着对所属国家的忠诚,又不可干出什么数典忘祖的事情。

而在这个世界,种族歧不歧视,很大程度上,似乎仍旧要看你血统母国的射程够远不远、当量大不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散落

结束了,以后不做了。

by:姚妹儿_

西西派 ‖ 那些散落在各处的故事

朗读小文,或快乐,或悲伤。与你共同分享一段几分钟的不同故事。

by:西西派

一说

谈天说地,想啥说啥。。。

by:一说春秋

散落的月光

一段文字,记录一种心情。无论是只字片语,还是洋洋洒洒一章,都是一种心情,一个期望。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倾诉。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分享。今天,你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今...

by:月亮姑娘v

鲁苏烽火|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真实抗战故事

内容简介抗战时期,土豪唐善人欲忍辱负重明哲保身。为求安宁,甘愿与马贼结为兄弟。审时度势,若即若离避官府。然鬼子进村,一切都发生了巨变。阔别多年的弟弟,已是日军的...

by:翎远华章

散落的诗歌

不成册,不成章,心情散落,缤纷如青春的花雨。

by:蓝色百合

《一说一聊》

咱们一说一聊……

by:张靖一

一说四方

一说的音频版,收录一些旧内容,讲述一些旅游中的故事

by:一说春秋

每日一说

我要通过喜马拉雅记录我每天所思所想,人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和自己的人性做斗争,和自己玩心眼。我要记录我的心路成长历程,展示一个活生生的我,丑陋的,纯洁的;卑微的,伟...

by:积极心理果断行动

随口一说

单口喜剧演员的原创音频短剧和每周新闻话题谈论听听石老板和周奇墨怎么看每周一早上用幽默叫醒你

by:单立人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