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鸦片战争时,英国曾发布“讨清檄文”,号称要“反清复明”

2023-09-07 21:26:2606:16 4651
声音简介

前阵子,大英博物馆的一个帖子因触怒到了中国网友,最终被迫下架。

显然,所谓的“韩国农历新年”,根本就是个笑话。韩国人的旧历就是咱们的中国农历,他们的春节就是中国农历新年。

即便如此,大英博物馆仍旧不死心,后来又发了个庆祝春节的帖子,但依然绝口不提“Happy Chinese New Year”。

结果,在大多数人表示不满和愤怒的同时,有一部分声音说,春节也不是咱中国一家过的,格局别太小了,应该胸襟开阔一些,暂且原谅英国人的无知和“没文化”好了。

然而,事实上,大英博物馆,可并非一个“没文化”的单位。它始建于1753年,被认作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更可能是,他们正揣着明白装糊涂,意在将包括中国春节在内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去“中国化”。

毕竟,相对于中国,西方总是更乐于让韩国、日本去代表东亚文化。即便上述这俩国家,拿到的都是二手的东西,并不正宗。

老实说,有关中国文化和民俗,普通英国人确实缺乏了解,但这并不影响英国的知识界和政界对中国的持续研究和渗透——从近代起,英国那边就从来都不缺少“汉学家”、中国通。

别的不多啰嗦,就看下面这个《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一书中记载的,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为了洗白自己而搞出的“三大恨讨清檄文”。

八竿子打不着的英帝国对大清国的“三大恨”总结起来就是:

一恨:清朝不讲道理,驱逐英国商船,导致那些商船只能巡游洋面,多次遇险;

二恨:定海、舟山原本是英国的领土,清朝却强占了去;

三恨:鸦片都是奸商走私的,英国完全无辜,清朝官员却拿英国开刀。

更让人惊奇的是,英国人为了解释“三大恨”,字里行间一直打着“反清复明”的幌子,不断强调,你们满清原本是辽东女真,趁着明朝内部动荡,夺取明朝的天下200年,你们的犬羊羶俗,玷污了华夏的淳风,你们才是侵略者。

现如今,天命所归,我们英国在迫不得已出兵维护贸易的同时,还肩负着“为大明克复旧业”的“历史任务”。你们满人识相的话,就趁早投降吧,不然英军必将直捣中原,犁庭扫穴,恢复大明旧业。

最开始,这个英军发出的“三大恨讨清檄文”传到北京的朝廷里,道光皇帝读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抓汉奸!

然而,道光皇帝直到驾崩,他也没搞清楚,其实,这篇站在英国角度用大清国官话写出来的“檄文”,并非出自哪个“汉奸”之手,而是英国雇佣的汉学家,普鲁士路德教派传教士卡尔·古兹拉基主笔写出来的。

这位给英军当“幕僚”的德国人,中文名字叫做郭士立。

鸦片战争期间,他还一度出任过英军占领下的定海“知县”。之后的1842年8月作为翻译,参与了《南京条约》签订的相关活动。

郭士立,他老家在二战德国战败后被割给了波兰

毕竟,你看“三大恨讨清檄文”的开头,先罗列出来的那一大堆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比如,西牛贺州在当时指印度和缅甸西北地区;大狼山就是大浪山,即南非的好望角;三十六岛则虚指英国殖民的海外各岛。

很明显,上述世界地理常识,远超出了此时大部分中国文人的认知水平。

清朝的官员们,更是愚昧闭塞,天天意淫断供大黄茶叶,让西夷痛苦地便秘而亡;上至朝廷高官,下到普通百姓,还广泛流传,西夷的腿不能弯曲,打仗时只要准备一根棍子,朝他们的腿部下手即可。一旦红毛夷人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等等。

这可能是当年英军的服装和排队打枪的“线式战术”导致清朝人产生的误解

甚至到了《南京条约》谈判的时候,中国作为世界GDP第一的泱泱大国,连个合格的现场翻译都搞不定,还得向英国人借用郭士立和马儒翰两位西洋传教士。

后排两个没穿军装的,一个是郭士立,一个是马儒翰

而英国那边,他们对中国的掌握程度,以及宣传和情报工作,却是相当深的,从历史演化到宫廷夺嫡的争斗,再到民情民生,甚至是沿海军事防务,都观察了个遍。

早在19世纪初,曾游走于中国多年的传教士马礼逊,对于大清国就曾下过这样的结论——

这个皇朝并没有什么国家意识,有的仅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私人观念。清国的汉人对北京的鞑靼统治者更多的只是恐惧,一种叫做白莲教的民间宗教组织打着“恢复前朝”的旗帜,就能轻易凝聚大量人心。

马礼逊的《中国总论》谈及历史上的剃发易服和汉人的反抗

还有1836年,郭士立等人写的《清国大观》一书中推测出,清国的军力早就不堪一击,徒有其表。

洋人评价大清的火炮——妥善率很低,部署位置不科学,以船舰炮火和登陆突击队配合,即可轻松压制。后来,英军还真就是用这种方法轻松击破了关天培设计的虎门海防,并且是零阵亡拿下的。

这些文字哪像一个“搞慈善”的传教士的笔迹,思维角度和相关内容,都让人不仅联想到一个磨刀霍霍的西方舰队指挥官的形象

他们还很细致地了解到,清朝内部有一堆反清组织。

就这样,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鸦片战争中,为了“师出有名”,相距万里的英国人,竟然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要替亡了快200年的大明报仇,号称是在“解放”鞑靼暴政下的汉人。

你说西洋人不懂中国文化?

很久很久以前,他们的老祖先为了征服大清国,都已经如此用心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1122233312345655

真《好檄文》

11122233312345655

真《没文化》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

和教科书上不一样的鸦片战...

by:喜马文史圈天下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所该共同面对的话题,而英国新锐汉学家蓝诗玲女士的这本新著正是站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域来对此加以考察,旨在让我们跨出地域的限制,认真反思这场世界冲...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鸦片战争

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扩张得如此之大,形成了一个大帝国,这使得它很是自豪,认为基督教世界比被其征服的民族具有优越性。英国在亚洲从事鸦片贸易及为之发动战争...

by:历史书房

鸦片战争演义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林则徐禁烟的故事,道光皇帝在位期间,一些贪官污吏和洋人里应外合将大烟运入中国,使人民群众萎靡不振,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身体健康,林则徐奉命禁烟,在...

by:

鸦片战争(蓝诗玲)

作者:蓝诗玲(JuliaLovell)出版社:新星出版社译者:刘悦斌出版年:2015-7-1...

by:上海贝多芬

陈舜臣·鸦片战争

本书以小说的笔触、实录的形式将鸦片战争的过程勾勒出来,文字精炼,史料选取独到,知识点丰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作品。这本书用最轻松的形式描绘了那段最沉重的历史。...

by:枕边文史馆

鸦片战争-林则徐

全书以鸦片战争这个大全景为背景,塑造了林则徐,道光皇帝与数十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堪称清代中晚期社会众生的大世绘。本片一针见血地披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颂扬了中...

by:免费书场

另一只眼看鸦片战争丨全景式展示真实的中英关系和鸦片战争

【内容简介】鸦片战争,真的是“鸦片”的战争吗?战争可以避免吗?没有鸦片,还会有战争吗?到底是弱国无外交,还是落后无外交?《另一只眼看鸦片战争》将详细为您解读鸦片...

by:柴二狗_lu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