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与希特勒的崛起(下)

2023-06-24 00:49:4520:15 5667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债务、危机与希特勒(下)

每日一书:《1931:债务、危机与希特勒的崛起》

撰稿:高林

叶子的书屋 2023-02-21

上一部分我们讲到,杨格计划一出台,德国借新债还旧债的游戏就真的玩不下去了。

今天继续讲话第二部分

既然原来的游戏玩不转了,那该怎么办?德国政界和金融界就开始动歪脑筋,寻求一个既能保住经济,又能摆脱赔款的计划。于是,一个公认的聪明人布吕宁出现了:他是公认的财政专家,1930年被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总理。布吕宁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套自以为高明的计划,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布吕宁指出,既然德国的政府、银行、企业、个人都在借新债还旧债,而杨格计划已经卡死了德国继续贷款的门路,那么就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能产生效益的领域。其中,德国政府是唯一有可能继续争取到国外贷款的,所以只要采取紧缩政策,把此前十年应做而未做的加税、削减开支等措施落到实处,德国政府的收支状况就能好转。到时候,凭借德国政府的信用,国外贷款就能继续流入德国,等政府用这些钱改善收入之后,再去救助企业,投资公共工程拉动就业。

说白了,布吕宁决定先牺牲德国老百姓,保住政府财政,再用政府财政去救企业,振兴经济。布吕宁相信,为了重振经济,民众生活水平的降低,是一种必要的牺牲;忍一忍,德国经济反弹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自然也会恢复了。

其实,布吕宁还打了这样一个小算盘:自己大搞财政紧缩、压缩福利、增加税收,固然会苦了德国老百姓,但这一幕如果传到英国法国那边,有利于唤起他们对德国的同情。一旦英法不再把德国视为威胁,转为同情德国,德国就可以利用这种善意,推动杨格计划的修改,把德国战争赔款的规定再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变一变。

布吕宁认为他的方案,是德国在1930年唯一的出路,当然这个方案的风险也是明摆着的:就是要让已经在1923年经受过恶性通胀的德国老百姓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布吕宁心里也明白,任何政府要推行这样的政策,在政治上都等于是自掘坟墓,毕竟老百姓手里还有一件终极武器:选票。布吕宁没办法,只能呼吁德国议会里各个政党能够团结起来,共克时艰;但其他政党却不愿跟他一起背锅,开始唱反调。

于是,一场政治闹剧发生了:1930年7月16日,当布吕宁发布第一个财政紧缩提案,要求加税、增加社保缴纳比例、削减福利的时候,国会毫不犹豫地否决了。布吕宁没办法,只能解散了国会,依靠总统兴登堡的支持,越过了国会这个坎儿,强行通过了自己的1930年年度预算案,把自己的财政紧缩政策变成了法律。

布吕宁虽然暂时度过了自己的执政危机,但换来的却是整个德国政界,乃至社会的撕裂,而且让德国的经济社会危机急剧激化。

事后看,布吕宁的决策犯了三个严重的错误:第一,他误判了德国财政问题的严重程度。他认为用一次坚定、果断的财政紧缩,就可以扭转投资人对德国的信心,恢复德国政府和马克的信用,让德国从外汇枯竭的局面里解脱出来。但作者分析过,德国此前优秀的信用评级,是道威斯计划带来的,一旦杨格计划去除了原本那些优待德国的条件,德国就只不过是一个身背巨债,还刚刚爆发过恶性通胀的国家。结果,布吕宁的方案一实施,贷款还没盼来,资本反而开始外逃,德国央行持有的外汇和黄金储备不断减少。

其次,布吕宁把经济复苏的希望寄托在紧缩带来的物价下跌上。他相信只要德国的物价变得足够低,人民的消费能力就能恢复,德国商品在国际上也会恢复竞争力;而只要消费和出口恢复了,投资就能恢复,德国的经济就能反弹。但事实上,由于欧洲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和通缩紧缩带来的内需低迷,德国经济连续两年不断触底,却始终没有反弹,失业率大大上升。到1932年初,德国的失业人口已经突破六百万,适龄劳动人口的三分之一都处在失业状态。

最要命的是,布吕宁高估了德国人民对生活困苦的耐受力:他一厢情愿地相信,德国人民可以撑过这段艰难岁月。但经过1923年的通胀,大部分德国民众的财产已经一夜归零,他们从此也失去了储蓄的意愿。现在又遭到失业的打击,生活立刻陷入绝境,大部分失业者最后的希望是政府救济金,但政府救济金,又是布吕宁紧缩政策的重点打击对象。到了1931年6月,连德国医学会都发表声明,提醒政府“德国人民即将沦为饥饿以及它所带来的可怕后果的牺牲品。” 简单一句话:德国老百姓没活路了。

民众的贫困化,立刻导致了政府反对派,尤其是极右势力的抬头。布吕宁之所以敢于抛开议会,依靠总统授权执政,原因就在于他相信苦日子不会超过一年。只要他顺利解决了财政问题,就可以得到德国人民的谅解与支持,把极右势力压制住。然而,问题在于,极右翼势力恨不得让布吕宁立刻完蛋,哪儿还会给他一年时间。比如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立刻拿德国人民的困苦大做文章,来攻击布吕宁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一些极右势力,还翻出老调来重弹,要求立刻停止赔款,和协约国再次开战,宁可战死,也不要德国人给协约国做牛做马。

老实说,德国民众在1923年前后遭受的各种困难,确实都多多少少跟赔款有关系。所以极右势力关于废除《凡尔赛和约》,整军备战的主张,是一直有市场的。正是在1923年恶性通胀的最高峰,希特勒领导纳粹党在慕尼黑发动了“啤酒馆政变”。这次政变虽然只是一场失败的闹剧,但希特勒却从此声名大噪。1930年,面对杨格计划,希特勒再次跳出来,鼓吹用武力反抗协约国所谓的“压迫”。此时,杨格计划和布吕宁紧缩政策,不仅让德国老百姓活不下去,也得罪了德国企业家,所以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家加入了希特勒支持者的行列。比如有个德国媒体大亨胡根堡,就允许希特勒使用自己强大的全媒体平台,让纳粹党可以在全国性的报纸、杂志、广播、电影宣传片里发声。希特勒的活跃,为他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者,纳粹党也一跃崛起成为国会中的第二大党,成为德国政坛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为了安抚咄咄逼人的纳粹势力,布吕宁又采用了部下提供给他的一个馊主意,那就是“德奥关税同盟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打着振兴出口经济的旗号,德奥两国互免一切进出口税,同时在对其他国家贸易中,采取统一关税标准。布吕宁感觉这是一步好棋,对外可以威慑英法,敦促他们赶紧在赔款问题上向德国妥协;对内,可以安抚纳粹和极右势力,向他们说明,布吕宁内阁并不是一味地对英法卑躬屈膝。恢复德国在中欧的霸权地位,依然是本届政府的目标。但是,布吕宁再次失算:纳粹和其他极右翼党派对这种小打小闹的解决方案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坚信布吕宁已经山穷水尽,只要把布吕宁赶下台,自己就可以取而代之。而在欧洲外交界,布吕宁的这个方案彻底激怒了法国:法国认为德国一直就在卖惨哭穷,试图欺骗协约国,换取同情,赖掉欠款,这下来了现成的证据:你看,德国明明还想兼并奥地利,谁说德国人吸取教训,准备服软了?

布吕宁这种各头不讨好的措施,如同一个庸医,把德国经济这个病人折腾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1931年6月,德国的经济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但英法各国却出于对布吕宁政府的怀疑,丝毫不考虑加以援助。这时候,德国就只剩下美国这一根救命稻草。1931年6月20日,美国总统胡佛公布了胡佛计划,核心内容就是德国暂停向英法支付赔款,英法也暂停向美国支付贷款,以此重振全球投资对德国经济的信心。但英法却对胡佛计划态度冷淡,尤其是法国,更是公开表示反对。

直到7月6日,法国政府终于批准了胡佛计划,但为时已晚:德国经济已经崩溃,银行业首先爆雷:7月13日,德国多家银行发生大规模挤兑,储户们试图把自己的存款变成现金,甚至换成外汇。这时,英法为首的欧洲国家,才意识到自己的以邻为壑政策,要遭报应了:德国经济崩溃,势必会席卷整个欧洲,甚至反噬美国;因为德国此时累计拖欠的美国和欧洲银行贷款,只能用数不胜数来形容,即使美英法三国肯倾囊相助,也错过了所谓的“最佳治疗期”——7月13日,德国宣布全国银行歇业,停止提款。7月14日德国又宣布取消金本位、实行外汇管制。

德国银行信用的崩溃,如同推倒了一连串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张,迅速引发了一场席卷欧洲的经济危机:巴黎证券交易所的各种股指应声暴跌,英格兰银行也因为挤兑,外汇储备濒临枯竭,工党内阁垮台,而新内阁的首要措施,就是照抄德国的作业,宣布英国也废除金本位,并取消自由贸易。

到1931年秋天,以自由贸易和金本位为基础的欧洲经济体系土崩瓦解,其冲击立刻波及了大西洋彼岸:美国银行纷纷倒闭,又经受了新一轮更加猛烈的经济衰退。

1932年5月30日,布吕宁在各方谴责中,黯然下台。倔强的他直到最后,还认为自己的方案没错,只是运气不够好,是摔倒在了“终点前最后一百米”。接下来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1933年1月,希特勒如愿以偿,就任德国总理,把德国人民绑上了自己征服世界的战车。结语好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基本为你介绍完了。身为经济学家的施特劳曼,利用他丰富的经济学知识和洞见,为我们追溯了1930年到1931年之间,德国的经济危机,是如何以杨格计划为导火线,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最终以希特勒的纳粹党上台而告终的。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这场灾难如果要找一个最高责任人,那只能是一战之后,以《凡尔赛和约》为基础构建的欧洲政治秩序,以及身为离岸操盘手的美国。一方面,实力最强大的美国身为一战中英法协约国的债主,只想坐地收债,不愿意继续为欧洲输血,帮助它们渡过战后的经济难关。另一方面,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让德国背上了沉重的赔款,妨碍了德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这种压力又被德国政府转嫁到了德国普通民众身上。

同时,自作聪明的德国总理布吕宁,为了逃避战争赔款,同时又想挽救德国经济,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紧缩方案,导致德国民众先是经历了1923年的大通胀,财富清零,然后又经历了大通缩,失去了工作,最终让他们对共和国政府,连同欧洲经济政治秩序一起,彻底灰心失望。而纳粹党,正是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骗取了德国人民的支持,得以上台执政,一步步把德国拉入了二战的深渊。这段历史虽然早已成为过去,但它所包含的历史教训却并没有过时:尤其在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世界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的局部问题,如果处置不当,都会升级为影响多国的经济危机。作者提醒我们,任何多边经济协作方案,都必须在各参与国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达到平衡,不过度损害其中任何一方,才有希望实现其初衷,并且长存。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你还可以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三国小猫猫

哈哈,金融真是不折不扣的欺人与自欺。

iywojxyhxkjqcscobvwu

主播选择文章的品味还是不错的 谢谢!

勾勾读世界 回复 @iywojxyhxkjqcscobvwu

谢谢您的鼓励!

毛家创意

声音确实勾人

good1333

好听,没有背景音乐。无干扰。静静地听你说,声音好听!

勾勾读世界 回复 @good1333

谢谢鼓励!

猜你喜欢
危机与心态

创业请联系微信号:13887163296创业领域知识内容服务商不求知识最牛逼,只愿连接更鲜活!树立危机意识是企业的常态。对于企业来说,危机既是灾难又是机会,对...

by:XIAXIA_夏夏_520

李强 危机与心态

创业领域知识内容服务商不求知识最牛逼,只愿连接更鲜活!互联网营销商学院首席讲师:兰珊,欢迎交流学习:微信18762039513树立危机意识是企业的常态。对于企业...

by:方立商学院

李强 危机与心态

创业领域知识内容服务商不求知识最牛逼,只愿连接更鲜活!互联网营销商学院首席讲师:明香,欢迎交流学习:微信15938783661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by:明香网络商学院

心态决定成败 危机与心态

各位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欢迎您们订阅本专辑栏目。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您创业成与败的关键因素。本专辑,李强老师为您详细讲解一下,如何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让您创业...

by:PANBIAORUI

《全球公共债务:经验、危机与应对》| 一部国债简史

从历史的长期视角来看,公共债务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在经济危机事件中,财政的应对经验足以表明债务是支撑经济基本运行的重要力量。公共债务要想起到保持金融稳定、实现经济...

by:旧街口大爷

现代家庭教育的危机与解困

张鹤立,一个全国百家直营、千家加盟教育品牌的缔造者;一项打破幼教空白、享誉海内外教学方法的开创者、有着“神童母亲”称号的传奇女性,完成了小学语文一年...

by:鹤立之声

王树人:文化危机与原创智慧

(公众号:wuzhikuhai)王树人(老树),1936年生,祖籍山东莒县。著名学者,哲学史家。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

by:余耒

健康的真相 人体的危机与出路

你眼前的这本书是一本编辑了最新的有关营养健康人体和疾病科研进展资讯书,也是一本具有开拓性健康概念和观点的与众不同的科普教育书籍,尽管包括现代细胞营养学在内的营养...

by:福恩朋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的一个转折,而且是中国古代史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藩镇割据的出现,隐然牵动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态势。但是对于这一重大问题,中...

by:多云下的蛋

声音主播

566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