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藏运化功能的固定结构

2023-10-23 01:38:1032:46 306
声音简介

脾藏运化功能的执行结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张启明

脾藏运化(消化)功能

是指消化系统、消化属动力系统和消化属脉管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粪便的功能。


一、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指为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提供场所和消化液的人体结构。包括饮食物的消化结构和物质的吸收结构。其中饮食物的消化结构由消化道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1. 饮食物的消化结构:消化道

物理性消化是指通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的蠕动等,将食物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搅拌、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传统中医称“胃主降浊”、“胃以通降为顺”。

口腔:食物在口腔被咀嚼、磨碎并与唾液混合。

咽和食管:吞咽、运输食物。

:暂存食物,机械性消化食物形成食糜并通过胃蠕动将食糜排入十二指肠。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食物在小肠停留并与胰液、胆汁、小肠液混合,并将吸收营养后的食物残渣送入大肠。


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和肛门:食物残渣和消化道脱落上皮细胞等在大肠形成粪便暂存,经肛门排出体外。

1.饮食物的消化结构:消化腺

消化腺是一些分泌消化液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外分泌腺

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

分子物质(主要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唾液腺

   包括唇腺、颊腺、舌腺、腭腺、舌腭腺、磨牙后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分泌的唾液含有淀粉酶可把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胃的外分泌腺

贲门腺:分泌碱性黏液。

泌酸腺:分泌盐酸和内因子、胃蛋白酶原和黏液。

幽门腺:分泌碱性黏液。

(3)胰腺的外分泌部

分泌的胰液含有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胰脂肪酶、胆固醇酯水解酶和磷脂酶A2,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4)肝 是人体最大腺体,分泌胆汁参与脂质消化。

(5)十二指肠腺、小肠腺

分泌的小肠液含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含肠麦芽糖酶、肠肽酶、肠脂肪酶,对淀粉、蛋白质、脂肪做最后消化。

2.物质的吸收结构

消化道内的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称物质吸收。被吸收的物质主要是营养物质,也可以是对人体有害的毒素。

营养物质包括水、电解质(如Na+、K+、Ca2+、Mg2+、Cl-、HCO3-、HPO42-/H2PO4-)、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葡萄糖、维生素、酒精)和膳食纤维,传统中医称水谷之精,因为具有营养作用,又称营气。     

    口腔黏膜:吸收能力有限,但可以吸收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

    食管黏膜:几乎没有吸收能力。

    胃黏膜:可吸收少量水分以及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但对酒精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小肠黏膜:是主要吸收部位。①吸收面积大,达到200~250m2,几乎是一个成年人体表面积的130倍;②绒毛内富含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③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一般为3~8h;④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已被消化为结构简单的可吸收的物质,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胆固醇、葡萄糖、钠、铁、钙、维生素、水。


大肠黏膜:有强大的吸收能力,每天可吸收5~8L水和电解质,还可吸收由结肠内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

皮肤:参与了人体对外界物质的吸收,是外用药物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亦称经皮吸收。

皮肤:参与了人体对外界物质的吸收,是外用药物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亦称经皮吸收。


途径: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口。


二、消化属动力系统

      消化属动力系统是指为饮食物的吮吸、咀嚼、搅拌、吞咽、推送、呕吐和粪便排泄提供动力,并对消化器官起固定保护作用的动力系统。

      消化属动力系统的固定保护功能下降,可引发胃下垂、腹部重坠、便意频繁、大便失禁、肛门重坠甚或脱肛、脐疝、腹股沟疝,传统中医学称“脾气下陷”。

    1. 参与消化的骨骼肌

    口轮匝肌:闭唇、吮吸食物。


咀嚼肌(颞肌、咬肌、翼内肌):上提下颌(闭口)。

翼外肌:两侧收缩拉下颌骨向前(张口),单侧收缩拉下颌骨向对

侧。

软腭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垂肌、腭舌肌、腭咽肌):吞咽

时软腭上提。

舌肌(舌内肌、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小角舌骨肌):协

助咀嚼和吞咽食物。

颊肌:咀嚼和吮吸。

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颊舌骨肌):吞

咽时,下颌骨固定,上提舌骨推挤食团入咽。

舌骨下肌群(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

肌):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吞咽时提喉使之靠近舌骨。

咽提肌(封闭喉口):收缩时,上提咽及喉,舌根后压,会厌封闭喉口,梨状隐窝开放,食团越过会厌,经咽喉进入食管。


舌骨下肌群(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

肌):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吞咽时提喉使之靠近舌骨。

咽提肌(封闭喉口):收缩时,上提咽及喉,舌根后压,会厌封闭喉口,梨状隐窝开放,食团越过会厌,经咽喉进入食管。

咽缩肌(推送食物):吞咽时,咽缩肌自上而下依次收缩,即将食团推向食管。

食管上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食管纵行肌:吞咽食物,防止空气进入食管,防止胃内容物和气体反流入食管。


:与腹肌同时收缩时,增加腹压,协助呕吐、排便。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增加腹压,参与完成呕吐、排便。


肛提肌、尾骨肌、肛门外括约肌、盆膈:括约肛门,控制排便。

2.参与消化的平滑肌

除了口、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消化道管壁主要由平滑肌组成。通过平滑肌的同步运动,完成舒缩活动,使消化道内容物向远端输送。

骨骼肌:人体可以控制

平滑肌:人体不可以控制

1. 参与消化的筋膜

(1)网膜

是连于胃小弯和胃大弯的双层腹膜皱襞,包括大网膜、小网膜,常移行为韧带,固定消化道和消化腺。

(2)系膜

是由壁、脏腹膜相互延续移行而形成许多将器官系连固定于腹、盆壁的双层腹膜结构。主要的系膜包括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是腹膜中悬吊、固定肠管的部分。

(3) 韧带——固定消化器官的作用,传统中医称“脾气主升”


肝圆韧带、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肝镰状韧带、左、右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固定肝。

肝胃韧带、胃脾韧带、胃膈韧带、胃结肠韧带:固定胃。

腹股沟韧带:固定腹腔内容物。

肝圆韧带、脐正中韧带、

脐内侧韧带、脐外侧韧带:固定肚脐。

肝圆韧带、脐正中韧带、

脐内侧韧带、脐外侧韧带:固定肚脐。

肝圆韧带、脐正中韧带、

脐内侧韧带、脐外侧韧带:固定肚脐。


三、消化属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按照功能性质,脉管系统可分为两类:

    营养性脉管系统:为分布区域带来营养物质、激素(激素包括胰多肽、促胰液素、缩胆囊素、促胃液素、瘦素、前列腺素、蛙皮素、神经降压素等)、细胞因子和O2,带走代谢产物、CO2和热能的脉管系统。

    功能性脉管系统:为整个人体带来营养物质、激素、细胞因子和O2,带走最终代谢产物、CO2和热量的脉管系统。

消化属脉管系统指为消化道、消化腺和消化属动力系统带来营养物质、激素、O2和热能,带走代谢产物、CO2和热能的营养性脉管系统。

1. 口腔的供血

上颌动脉:营养牙、腭部、咀嚼肌、腮腺、咽。

下颌动脉:营养上、下牙槽。

舌动脉:营养舌和口腔底的结构。

面动脉:营养下颌下腺。

咽静脉、舌静脉:收集咽、舌部位的静脉血。

1. 食管的供血

上颌动脉:营养牙、腭部、咀嚼肌、腮腺、咽。

下颌动脉:营养上、下牙槽。

舌动脉:营养舌和口腔底的结构。

面动脉:营养下颌下腺。

咽静脉、舌静脉:收集咽、舌部位的静脉血。


1. 食管的供血

 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营养食管颈部。

第1、2肋间后动脉、支气管动脉的食管支、甲状腺下动脉、肋颈干发出的食管支:营养食管上胸段。

胸主动脉的食管支、第3~7肋间后动脉的食管支:营养食管下胸段。

1. 食管的供血

胃左动脉食管支、左膈下动脉:营养食管腹段。

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收集食管静脉的静脉血。

2. 肝、胆、胰、胃、肠、网膜的供血


 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营养食管颈部。

第1、2肋间后动脉、支气管动脉的食管支、甲状腺下动脉、肋颈干发出的食管支:营养食管上胸段。

胸主动脉的食管支、第3~7肋间后动脉的食管支:营养食管下胸段。

胃左动脉食管支、左膈下动脉:营养食管腹段。

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收集食管静脉的静脉血。

3. 肝、胆、胰、胃、肠、网膜的供血


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营养食管腹段、贲门和胃小弯附近胃壁

肝左动脉、肝右动脉:营养肝、胆囊

胃网膜右动脉:与胃网膜左动脉吻合,营养胃、大网膜

胃网膜左动脉:营养胃前、后壁和大网膜

胃短动脉:营养胃底前、后壁。

胃后动脉:营养胃体后壁的上部。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营养胰头、十二指肠。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吻合。

脾动脉:营养脾、胰体、胰尾、胃底、胃后壁贲门部及其附近区域。

空、回肠动脉:营养空、回肠壁。

回结肠动脉:营养升结肠、盲肠和回肠末端、阑尾。

右结肠动脉:营养升结肠。

中结肠动脉:营养横结肠。

左结肠动脉:营养结肠左曲和降结肠。

乙状结肠动脉:营养乙状结肠。

直肠上动脉:与直肠下动脉和肛动脉的分支吻合。

直肠下动脉:营养直肠下部

骶正中动脉:营养直肠后壁。

骶外侧动脉:营养肛提肌。

肛动脉:营养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

胸廓内动脉:营养部分腹膜。

肝静脉:收集相邻肝段的血液

空肠静脉、回肠静脉、回结肠静脉、阑尾静脉、左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右结肠静脉、乙状结肠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下静脉、肛静脉:引流同名动脉分布区的血液


空肠静脉、回肠静脉、回结肠静脉、阑尾静脉、左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右结肠静脉、乙状结肠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下静脉、肛静脉引流同名动脉分布区的血液


4. 淋巴回流

下颌下淋巴结:引流口腔器官的淋巴液。

颏下淋巴结:引流口腔底和舌尖淋巴液。

腮腺淋巴结:引流腮腺等处的淋巴液。

纵隔后淋巴结:引流食管的淋巴液:

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淋巴结:引流食管的淋巴液

气管旁淋巴结:引流食管的淋巴液

颈外侧上深淋巴结:引流舌、咽、食管的淋巴结

膈上淋巴结:引流肝上面的淋巴液

骶淋巴结:引流直肠的淋巴液


谢谢收听!感谢订阅、点赞!欢迎评论区留言!

下节:《脾藏散精功能的执行结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484606559

曾洁老师讲得真的很专业,如果听众能下功夫好好听,认真听,您一定收获满满。

曾洁zj 回复 @听友484606559

谢谢

猜你喜欢
喜马拉雅隐藏功能

喜马拉雅问题多,但是都由我来解决,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私信联系我

by:Diable魔

资本运作功能

企业的资本运营分为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资本扩张是指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兼并和收购等方式吸纳外部资源,使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

by:召唤jj

HCN通道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功能调节相关的细胞分子

HCN通道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功能调节相关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进展20240421

by:杏月小女子

150辆功能车

儿子喜欢听,我读给他听。

by:听友348072891

脾胃论~完结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著作《脾胃论》,阐述了脾胃病特性、治疗原则、治疗验方,书中的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升阳除湿汤、益气活血汤等名方疗效显著,受到后世医家大力推...

by:暖阳清风呀

a波强化记忆功能音乐

不一定赏心悦目,但是声波对注意力的影响还是很显著的。

by:段子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