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史 6

2024-01-11 07:32:2119:01 5755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大清灭亡史 6:武汉的枪声

原创 卢克文
卢克文工作室?
2021-11-11



10
袁世凯

经历过太平天国、鸦片战争、捻军、白莲教、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乱一顿收拾的满清王朝,在1900年时,实际能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山西、陕西、青海、甘肃、直隶南部。

东南各省渐渐落入汉人武装手里,其他各省与洋人交错统治。

经历过从太平天国开始的几十年的战乱,在全世界面前搞得灰头土脸的满清中央政府,威望几乎荡然无存,1900年左右的汉人实权大臣,实际已经十分看不起满清贵族。

看看这些LOW货把国家搞成这样,不能再跟他们一起玩了。

刚闹义和团时,列强怕影响到他们赚钱,找到东南各割据大臣都熟悉的盛宣怀,由他出面找到各位大佬,一起商订保护列强们的权益。

大佬们点了头,所以混乱只在北方,渗透不进东南。

6月21日慈禧发布宣战诏书后,控制邮政电报的盛宣怀根本不买慈禧的账,并没有向下级发送电文,李鸿章直接回电朝廷说这是“乱命”,两广不能奉诏。张之洞更狠,说要吓一吓这个老寡妇,上折子说:臣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意思是北京那老太婆疯了,我们自己玩吧,东南各省督抚纷纷点赞,湖广总督张之洞还建议要是北京不保,就推举李鸿章出任总统主持大局。

各封疆大吏不仅不听中央命令,还在26日搞了个《东南保护约款》,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安徽巡抚王之春、浙江巡抚刘树棠、广东巡抚德寿(这哥们还是个满人)都支持东南互保。

这跟宣布独立已经没什么差别了,可见清政府在地方大员面前,早就颜面无存,都不用跟中央打招呼,自行决定外交与财政事宜,连清政府后面也被迫同意了这种说法。

这般大逆不道要诛九族的行为,慈禧后来是怎么处理的呢?

慈禧惹不起他们,事后只能说表扬他们“老成谋国”、“悉由尊奉谕旨不欲失和之意。”

当地方公然反对中央命令,中央事后还要表扬他们时,只能说明在当时,中央已经没什么号召力了。

那为什么此时东南各省不干脆直接宣布独立呢?

其实大家是想独立的,但是时机还未成熟。

事物的推进总是内因和外因两种力量的结合,此时清廷虽然拉垮,国家没有了向心力,但两百多年的满清余威,以及慈禧残弱的掌控力还在,民众还习惯有一个皇帝坐在台上,尤其是革命的思想需要缓缓深入人心,封建的余毒需要慢慢动摇摧毁。

这个任务,体制内的人无法搞定,就非得体制外的孙中山、黄兴在外围来完成了。

孙中山26岁在澳门行医时,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早期政见,28岁写八千字长文给李鸿章,建议变法改革,但李鸿章懒得见他,11年后,1905年,孙中山思想逐渐成熟,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分别是民族、民权、民生。

第一个所说的民族,就是要打倒满清专制和列强侵略,承认民族自治权。

孙中山政治纲领十六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提到的,也是推翻满清统治。

在这之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志士,对腐朽的清王朝发起疯狂冲塔,从1906年起,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镇南关起义、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等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以自己性命为代价,不断从外围冲击清王朝。

确切地说,外围的武力伤害并不高,但是拿命宣传的革命思想因此广为流传,民众开始意识到大家需要一个怎样的政府,意识到满清的统治是非正义的。

满清统治的意识形态领域,被孙中山等人冲击得七零八落。

尤其是满清最后一次军事上的努力,编练新军,因为吸收了大批受革命党影响的年轻人,掘了自己的坟墓。

而汉人实权派,则从内部瓦解清廷,剥夺满清武装力量,满清是在内外两股力量的夹击下,才终于倒台。

慈禧从西安回来后,因为庚子国乱冲击太大,也好好反思了好一阵子,觉得这日子不能这么过了,再这样搞满清肯定完蛋,遂决定开始搞新政。

到1905年,清政府搞了30多项改革,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四大类。

经济方面放松了对私营企业的法律限制,奖励实业,放宽人员流动,使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政治方面废除了酷刑,停止卖官;
教育方面废除了科举,办新式学堂,去日本留学的学生,从1903年的1300人猛增到1906年的12000人,但这些人在日本学的都是新思想,全跑革命党那去了;
军事方面开始练新军,想再打造一支满清控制的现代军队。

也就在这段时间,汉人诸侯开始纷纷辞世,
1901年11月,78岁的李鸿章去世,
1902年10月,72岁的刘坤一去世,
1903年7月,71岁的许应骙去世,
张之洞和盛宣怀年轻一些,一个活到1909年10月,一个活到1916年4月,都是72岁去世。

汉人军头老一辈集体去世,使其最大话事人,突然变成了青壮猛男袁世凯。

袁世凯被历史猛的推了一把,站在了时代的最前线。

李鸿章去世后,42岁的袁世凯继承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当时堪称奇迹,而且这时候,袁世凯已经在天津的小站练了6年新军。

小站是天津的一个小镇,原叫新农镇,淮军曾在这里驻兵20多年,最早带队练新兵的是李鸿章老部下,淮系官僚胡燏(yu)棻(fen),军队以淮军残部为基础,招募新军人组成,各级军官都是原淮军将领,原名叫定武军,后来胡燏棻调任平汉铁路督办,袁世凯在1895年底接手了这支部队。

汉人大员过去所依仗的军事实力,分别是湘军、淮军,湘军是曾国藩自愿撤的,前面说过,淮军出自湘军,后期在各种战争中被打残,战斗力日渐衰弱,不堪重用,主力都去驻防大运河,成了二线部队,新军又出自淮军,所以汉人军头的势力依次是湘军、淮军、北洋新军,而代表人物依次传承则是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

袁世凯能接手这支军队,是因为他脑子特别活,能来事,从朝鲜退回来后一直在北京活动,请人写了一部兵书,用自己名字发表,把个人IP包装成了军事博主,还到处@各路大员求转发,造成舆论影响,天津缺人时,才得荣禄、李鸿藻、翁同龢保荐去上的班,接手这支军队后,袁世凯按德国营制操练,用德国军官教习,又聘请了徐世昌、唐绍仪等人加入,挑选兵员也十分严格,买的又是西洋先进武器,成为当时清政府最优秀的一支军队。

这支被清廷寄予厚望的新军,到后面发展到北洋六镇时,五年间军费曾占全国所有军费的70%,但袁世凯却把这把军队培养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装。

袁世凯给所有军官高薪,一个炮兵统带月薪150两,办公费200两,步兵统带月薪100两,办公费300两,马队及工程营统带月薪100两,办公费200两,一个长官的月收入,是普通家庭收入的15-20倍,袁世凯还故意纵容军官虚报长夫人?头吃空饷,睁只眼闭只眼,大家对他感激涕零,死心踏地。

当时军队里流传着这句话:

“袁宫保是北洋军的衣食父母,有了袁宫保就不怕没有升官发财的机会。”

国民时前面十几年打得昏天暗地的那一波北洋军阀,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人,全都是从小站袁世凯手里头起家的,后期的四个总统,九个总理,也全是袁世凯培养出来的,袁世凯一死,没人镇得住他们,这些小弟就各建门派,各搞各的字头。

在小站练兵六年后,李鸿章去世,袁世凯接手了李鸿章的政治资源,这时他已经在朝着军政寡头的方向发展了,清廷一看好家伙,再不管管,就要养出个比曾国藩、李鸿章还要头疼的汉军寡头出来,这可怎么办?

11
武汉的枪声

慈禧当然是知道个中利害的。

当初养出个湘军头头曾国藩,淮军头头李鸿章,重创过满清的军权和财权,好不容易将这两个寡头熬死,他们的军队也散的散、残的残,现在这一幕眼看又要重新上演,必须马上制止。

此时满人贵族大多都是些酒囊饭袋,成天提笼遛鸟,沉迷于吃喝嫖赌抽,但镶白旗出了个不错的后生叫铁良,既忠心又冷静,说话直来直往,办事一点都不油腻,精明强悍,慈禧判断他会成为下一个荣禄,着重培养,用他去摧毁汉人势力的财权与军权。

她受够了汉人军头们在东南互保事件的表现,慈禧要挖断汉人大佬们的根基,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再一次发生。

1904年,铁良奉命南下,进攻汉人大佬的总基地,慈禧在中央跟其打配合,一一敲掉了东南各省汉人头头的钱袋子。

铁良先去江苏,查江南制造局的账,两江总督魏光焘刚想出手制止,慈禧急令将他调任闽浙总督,趁两江群龙无首,铁良对盘踞在江苏40年的湘军旧部进行了大整顿,听话的平调,不听话的弄死,没毛病的全部辞退,收回了江苏的财权。

接着铁良又直奔武汉,湖广总督张之洞见他杀气腾腾而来,不敢招惹,双方讨价还价,交出了一部分财权和军权。

其他督抚见老大都怂了,也都勉为其难配合铁良上交财权。

问题来了,从曾国藩时代一直被汉人牢牢控制的东南,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

其实主要还是李鸿章、刘坤一、许应骙这些大佬集体离世造成的,而袁世凯此时还不够强大。

1906年,慈禧命铁良夺了袁世凯的兵权,统帅北洋六镇中的第一、三、五、六镇,而这四个镇,原本是袁世凯手下凤山、段祺瑞、张怀芝、吴士珍的地盘。

袁世凯第二年也被叫到北京来担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明升暗降,失去了对新军的指挥权。

汉人势力被逼到了角落,满人与汉人从曾国藩时代一直维持着的平衡正式被打破,两边从此开始撕破脸。

就在两路人马焦灼时刻,慈禧死了。

1908年11月,统治中国半个世纪的慈禧,终于死了,年73岁。

临死前一天,慈禧为了防止光绪上位算她旧账,还提前用砒霜毒死了光绪。

光绪被毒死的证据来源于2008年,对他生前一缕头发的化验,发现有超量的砷残留,也来源于御医屈桂庭《诊治光绪帝秘记》里可疑的记录,大部分史学家都倾向于认为是慈禧下的毒,她具有充分的作案动机。

在这里,我想简单地给慈禧做一个人生总结。

她是一个坚守满清贵族阶层利益的人,她懂权谋、有手段,历经几朝还能平衡各股势力,维持大清这间破屋子不坍塌,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的失败不都算是她一个人的责任,但为了维护满清利益,她拒绝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也为了维护满清利益,她一手造成了庚子国耻,使无数人家破人亡。

慈禧是一个为了统治阶层操劳一生的人,她对享受荣华富贵的满清贵族有功,为他们多拖延了几十年的好生活,但对陷入地狱模式的华夏有过,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到更深的灾难中,拉低了中国的下限,增加了中国重新复苏的难度。

她不是一个好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672709dci

大清灭亡的速度赶不上勾勾更新的速度

勾勾读世界

最后三张图片。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慈禧秘史|大清王朝最有权势的女人|大清帝国灭亡之谜

慈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操控清末政权,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作为一个女人,在勾心斗角、杀机四伏的皇宫,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机巧...

by:大吕说文史

大清史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1616年,努尔哈赤在辽宁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清军乘机人关打败农民军...

by:千千讀書

大清秘史

这是一个将皇权斗争、宫闱情仇演绎到极致的王朝。不论是皇太极和海兰珠感天动地的旷世恋情,还是康熙帝削藩平叛定江山的文治武功,抑或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波诡云谲……一幕...

by:瑞棵丁

大清正史

大明与后金的战争,推出的大清正史。谢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大家订阅

by:我是阿斗吖

晚清最后十八年|李鸿章慈禧光绪权斗|大清帝国灭亡史

锐意变革的晚清为什么会垮掉?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在哪里?袁世凯在晚清扮演了什么角色?慈禧为全力布局谋杀光绪?袁世凯是慈禧留给载沣的政治遗产?大清为何越改革越快走向...

by:大吕说文史

门清大清|历史

【内容简介】历史从来都是严肃的,但历史上的人和事不应该失去其本有的灵动和鲜活。努尔哈赤的“七大恨”、“福晋”的来源、清代宫廷后妃制度、康熙为何六下江南、神秘的“...

by:北方文艺_电子书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丨正说大清朝历史

【内容简介】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它既有“康乾盛世”的辉煌景象,又有“鸦片战争”的悲痛记录;既有收复台湾、驱逐沙俄的荣耀,又有割地赔款、山河破碎的屈辱;既有...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大清王朝崛起史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名字,实际上是满洲语的发音。满语中“努尔哈赤”这个名字,在汉语中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野猪皮”的意思。不管您承不承认,一代雄才伟略...

by:山东大成

大清皇帝秘史 | 揭大清后宫密辛

【内容简介】大清三百年岁月,能积淀下多少悬谜?十二朝帝后,又孕育出多少疑案?官史煌煌,总有不敢说、不便说、故意不说之处;野史芸芸,又有不会说、不好说、有心胡...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声音主播

567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