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史 7

2024-01-14 08:58:1421:26 6021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大清灭亡史 7:武汉的枪声

原创 卢克文
卢克文工作室?
2021-11-11



慈禧死后,朝政落在了幼皇帝溥仪的父亲、25岁的摄政王载沣的手里。

载沣早就看袁世凯不顺眼很久了。

确切地说,是整个满清贵族早就想搞袁世凯了,你袁胖子想做曹操,真当我们看不出来么?

在慈禧去世前三年,1905年时,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满地球跑了一圈,去研究国体怎么搞?觉得只有立宪一条路可以解决满清问题,可以“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

看来看去,觉得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最好,决定学习日本的模式。

这个事情一直慢腾腾地搞,推进得十分慢,因为满清贵族知道只要一搞内阁,他们的权力就要变少,实在舍不得革自己的命。

要一个人放弃利益,比叫他放弃爹娘还难。

而你袁世凯,居然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搞山头,直接威胁到了我们满清贵族的利益,我们怎么会放过你?

袁世凯知道载沣想搞他,连上朝都不敢去,说是腿脚有毛病,得在家养着。

载沣跟军机大臣们开会,叫他们拟一道杀袁世凯的上谕,庆亲王奕劻和世铎都懵了,怎么上来就杀实权派?袁世凯对北洋六镇的影响力还在,杀了他,下面的军官可能哗变的。

作为慈禧晚年最中意的汉人大佬、托孤心腹,张之洞也强烈表示反对,理由是“主少国疑,不可轻于诛戳大臣。”

张香帅平时不喜欢袁世凯,他嫌袁世凯没文化,但唇寒齿亡,总得为汉人实权派留根独苗,再说这载沣太年轻,一上来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杀了袁世凯,保不准下一个就杀自己。

因为张之洞的强烈反对和后期活动,袁世凯捡回了一条命,载沣没有杀他,但说你不是腿脚有毛病吗?削职为民回去养病吧,你的军机大臣的岗位,交给满人那桐就行。

1909年1月,袁世凯离开了北京城,临走前,他把在北京刚买的府学胡同豪宅送给了段祺瑞。

袁世凯心里头明白,只要他能收买这帮军官的忠心,朝廷迟早还得启用他。

袁世凯便假装在河南老家钓鱼,一边使钱贿赂京城要员,一边在京城散播铁良谣言,离间铁良和其下属良弼的关系,铁良被迫辞职,清廷又失了一名干将。

失去慈禧制衡技能、和铁良铁腕手段的满清贵族,开始一路作死。

从1904年铁良干翻东南的汉人财权,到1909年干翻袁世凯的北洋军权,整个汉人官僚集团都只是在忍受观望,是因为他们总觉得国家立了宪之后,还是有些希望的,只要开国会,总会给汉人官僚分些股权吧。

但到了1911年5月8日,清廷公布了第一届13人内阁名单,几乎全是满清贵族,只有4个汉人担任不重要的工作,纯粹是意思一下。

地方的汉族官僚们十分失望,因为这个皇族内阁,会剥夺他们上奏皇帝的权利,各省也会由内阁统治,现在财权、军权、地方任命权都要被剥夺,汉族官僚们没得选了,掉头倒向了革命党。

为什么慈禧才死了三年,清廷马上就倒台,是因为慈禧在任上时,懂得忍让,懂得在合适的条件下分权分钱,不把事情做绝,这就是制衡。

而这个立宪工作,彻底断绝了汉人官僚的希望,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满人是不会让出任何利益的,只有干他娘的了。

我看到有些观点,这时候的满清贵族,最好的退出历史舞台的方法,就是让出大部分权利,让汉人执政,还可以抱着金钱和名望过日子。

我觉得是不可能的。

因为辛亥革命后,满清贵族不就是这么干了吗?只要钱和名利,让我呆在紫禁城就行,但还是被赶走了。

满清贵族无法全身而退,这是因为他们得天下本身就不正,不像大明那样充满群众认同,而只是官僚认同。

打个比方,就算1911年满清贵族提前让出了权力,2021年的你,能认同中国还在供养一个满清贵族吗?

不可能的。

满清贵族也是清楚这一点,所以死抱着利益绝不撒手。

那就彻底翻脸吧。

1911年9月,四川爆发保路运动,同盟会还在荣县搞独立,吓得清廷赶紧调湖北端方的新军前去镇压,武昌空虚,新军里的革命党就打算起义,本来打算10月16号开干,结果10月9日配制炸弹时不小心发生爆炸,被俄租界巡捕赶来,搜到革命党名单、起义文告,转交给湖广总督瑞澄。

瑞澄要关门抓人,新军一看算了,提前干吧,10月10日晚上便抢先起义,一炮打先,干翻了清廷总督,成立了湖北新政府。

新军本来是清廷练出来的军队,怎么就反了呢?

前面说过慈禧搞新政,每年一万多人跑去日本留学,而日本那边全是革命党,早就受了革命的熏陶,参加了同盟会,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又参加新军,成为中下级军官,当时全国新军总人数为24.1万人,其中南方的同乡会就有9.5万人,他们几乎都参加了辛亥革命,这些人思想活跃,会搞宣传,上上下下,早把新军渗透得跟筛子似的,逐渐使新军革命化了。

蔡锷、阎锡山、孙道仕、吴禄贞、许崇智等等,就是在武昌起义后,在各地发动新军起义的。

满人意图培养的新军,最后成为第一个朝他们开枪的人。

这就是一个悖论了,满清接受现代文明,会发生排异反应,速死;
不接受现代文明,那就是慢慢被人锤,也得死。

晚清那么多怪异的现象,各种荒唐事情,归根结底,是满清不愿意放弃对汉民的统治,一直在历史潮流中反复挣扎,才出现的诡异情形。

武昌起义发生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国湖南、广东、陕西、浙江、福建、山西、广西等十五个省份宣布起义,个个都说自己是革命党。

不仅新军要独立,汉人官僚也要独立。

武昌起义的规模,比太平天国,比捻军的规模小太多了,怎么就这么一下,马上全国形成摧枯拉朽的局面?

怎么就有人带个头,一点就炸了呢?

因为假立宪一出来,各省汉人官僚就对满清彻底失望了,渣男,一直在玩弄我们是吧?

晚清时每年政府几千万两白银的赤字,使他们抢夺汉人利益时下了死手,又不懂平衡,财权军权都想要,汉人官僚不想跟他们过日子了。

一句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武昌起义的发生是偶然的,但革命党的成功是必然的。

起义军占领武汉三镇后,清廷急得直挠心窝子,想叫北洋六镇去压镇,但军队居然不听调动,这伙人只听袁世凯的,急得载沣让袁世凯老下属阮忠枢带去诏书,任命他为湖广总督,还叫庆亲王写信安抚还在钓鱼的袁世凯:勿介意旧事,迅速出山,拯救世界和平。

当初要杀我的是你们,现在来求我的也是你们,袁世凯哪里会轻易答应,吊起来卖,开出六大条件。

前四条是团结人心,
分别是召开国会、组织内阁、释放政治犯、解除党禁,
后两条是掌控实权,分别是要全军的指挥权和充足的军费。

载沣本来不肯答应,没想到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这是把清廷放在火上烤,载沣一咬牙全同意了。

袁世凯这才说好了,我的腿脚没毛病了,可以出来打工了。

1911年10月下旬,冯国璋带北洋六镇军队进攻汉口刘家庙,打得革命军惨败,汉口、汉阳陆续失守,但袁世凯突然命令冯国璋别打了,开始跟革命党开始秘密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只要袁世凯能让清帝退位,就推举他做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这次出山,当然不只想官复原职这么简单,他要的是最高权力,袁世凯曾说,“满清就好比是一棵大树,不是摇一下就会倒的,你得来回摇。”

每一步,都算得很清楚。

袁世凯回头在清廷这边一番操作,叫北洋军官联名通电朝廷,要求清帝逊位,建立共和,清廷一看大势已去,不可能再把这些独立的省份要回来了,只能要了些优待条件,同意逊位。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行颁布退位诏书,满清276年王朝结束,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大清就此灭亡。

12
必死无疑的大清

其实武昌起义时,革命党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袁世凯掌握了主动权,压着革命党的军队打,这时候要不要结束满清王朝,也是袁世凯所占权重最大。

这也是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那孙中山、黄兴他们所做的贡献不大吗?辛亥革命不伟大吗?

不,孙中山依然是伟人,辛亥革命依然非常伟大。

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必须是内外两股力量一起行动才可以,从曾国藩、李鸿章,一直到袁世凯,属于内力,而孙中山、黄兴,属于外力,革命党带来的不仅仅是推翻一个王朝,也给全国人民带来全新的认知,使全国人民意识到,不能再被一个满清封建王朝所统治,要寻求一个新的国家体制。

大清是必死无疑的,因为大清的存在,一直是反时代潮流的。

满清为了方便统治,一直在愚化汉民,压低汉民的经济条件,使大部分民众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

知乎作者“峥嵘岁月”曾谈及他们湖南某县的县志记载,清初顺治年间,他们县有十七所私塾,到乾隆年间,只剩一所,谁不经允许开私塾,斩立决,家学所授课业,不符合者,斩立决!
导致他们县文盲率降到一个可怕的地步,俩村人口五千以上,找不到一个会写名字的人,平均识字率不到千分之一。

一直到太平天国起义,摧毁了满清的基层统治,湘军将领回乡办学,他们县的私塾才增加到了100多所。

根据《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里的记载,中国普通农民家庭一年的收入平均是32两,而一年支出平均是35两,满清一直在刻意通过深达农村的保甲制度,使农民们不会流动,也能成功控制农民永远保持微弱的赤字,每年3两银子的赤字,让农民们无法进入小康生活,永远在为了生计忙碌。

满清要的是中国民间永远保持愚昧与贫穷,这样他们才能世世代代,江山永固。

义和团这种现象的本源是人民愚昧吗?不!本质上,这是满清刻意管理造成的结果。

满清通过联姻蒙古人、拉拢汉族地主军事集团,分享权力和利益,来控制全中国,他们吸取了蒙古人的教训,精心研究了统治方式,用文字狱、保甲制、愚民化、农村赤字牢牢掌握中国。

我在《当帝国衰落时》里写过,为什么他们知道工业革命却拒绝工业革命?

是因为他们的权重,永远是防汉,甚于防洋。

本来他们确实做得挺成功的,但不想有一天,洋人闯进来了,揍得他们鼻青脸肿,他们就分出一部分利益给了洋人,想和洋人一起再继续统治汉人。

但是在分利益的过程中,动了汉人地方官僚、地主武装阶层原本的利益,加上革命党的觉醒,终于让满清走向了灭亡。

今天我花了四个月时间,写下这三万多字的《大清灭亡史》,从1811年写到1911年,其实并不只是探讨大清这一个话题。

这篇文章里出现了三股势力,分别是满清贵族、洋人、汉人地主武装势力,其实这三股势力,就是我们这一百多年来,要推翻的几座大山,分别代表民族压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袁世凯去世后留下的那帮鬼军阀,就是封建主义的残毒,后面日本侵华,就是帝国主义的残毒。

只是在动手解决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前,我们要先动手解决民族压迫问题,所以大清必须死。

回过头来,我们再翻一翻全世界另外两个,与中国境遇颇有些相似的国家,一个是奥斯曼土耳其,一个是印度,这两个国家,就是典型的没有完成革命,使国家土地无法光复、地主无法推倒、帝国主义还笼罩着他们的天空。

我写下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为了告诉大家,推翻满清有多么不容易。

而更是为了告诉大家,中国一点点完成革命有多么不容易,中国的革命史,就是全球落后国家里,最光辉灿烂的革命史,也是完成得最彻底的一部革命史。

那么多先烈,曾经站在最黑暗的深处,站在中华文明的最低点,他们摸索着带领人民走了过来,经历过多少磨难和屈辱,才重新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国家。

让我们向所有为了革命流血牺牲的先辈们致敬,向为了让中国重回世界之巅,不顾自己性命而拼搏的先辈们致敬。

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会让她,将来变得更伟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春林16888

讲的好

勾勾读世界 回复 @春林16888

谢谢鼓励!

李亮时间

主播总结的非常好。

李亮时间

说的很好,但有点不明白,说袁世凯窃取什么果实符合逻辑?符合时代背景?

勾勾读世界 回复 @李亮时间

结果=逻辑

新人主播军迷

主播你好像有一个字读错了

勾勾读世界 回复 @新人主播军迷

没太注意,请提示。谢谢!

勾勾读世界 回复 @新人主播军迷

谢谢指正。

新人主播军迷 回复 @新人主播军迷

里面好像有一个载沣读错了

波波斯基_8g

大清朝对汉人的愚民统治至今仍有余害,还有一些人活在当下,脑袋却还在大清朝。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慈禧秘史|大清王朝最有权势的女人|大清帝国灭亡之谜

慈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操控清末政权,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作为一个女人,在勾心斗角、杀机四伏的皇宫,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机巧...

by:大吕说文史

大清史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1616年,努尔哈赤在辽宁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清军乘机人关打败农民军...

by:千千讀書

大清秘史

这是一个将皇权斗争、宫闱情仇演绎到极致的王朝。不论是皇太极和海兰珠感天动地的旷世恋情,还是康熙帝削藩平叛定江山的文治武功,抑或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波诡云谲……一幕...

by:瑞棵丁

大清正史

大明与后金的战争,推出的大清正史。谢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大家订阅

by:我是阿斗吖

晚清最后十八年|李鸿章慈禧光绪权斗|大清帝国灭亡史

锐意变革的晚清为什么会垮掉?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在哪里?袁世凯在晚清扮演了什么角色?慈禧为全力布局谋杀光绪?袁世凯是慈禧留给载沣的政治遗产?大清为何越改革越快走向...

by:大吕说文史

门清大清|历史

【内容简介】历史从来都是严肃的,但历史上的人和事不应该失去其本有的灵动和鲜活。努尔哈赤的“七大恨”、“福晋”的来源、清代宫廷后妃制度、康熙为何六下江南、神秘的“...

by:北方文艺_电子书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丨正说大清朝历史

【内容简介】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它既有“康乾盛世”的辉煌景象,又有“鸦片战争”的悲痛记录;既有收复台湾、驱逐沙俄的荣耀,又有割地赔款、山河破碎的屈辱;既有...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大清王朝崛起史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名字,实际上是满洲语的发音。满语中“努尔哈赤”这个名字,在汉语中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野猪皮”的意思。不管您承不承认,一代雄才伟略...

by:山东大成

大清皇帝秘史 | 揭大清后宫密辛

【内容简介】大清三百年岁月,能积淀下多少悬谜?十二朝帝后,又孕育出多少疑案?官史煌煌,总有不敢说、不便说、故意不说之处;野史芸芸,又有不会说、不好说、有心胡...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声音主播

567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