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冲突(2)

2024-01-25 09:21:0821:54 7326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的前因后果(2〉

原创 桅杆677
走进历史的深处
2023-07-06

三、尼布楚条约:维持160多年边界稳定

签订条约:
对中俄双方来说,由于战场遥远,后勤困难(尤其是俄军)。所以雅克萨之战规模不大,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暂时遏制了沙俄的南侵势头,在东北维持了160多年的边界稳定。

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开始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俄方以戈洛文为谈判全权大使,清政府以索额图为首。最初商定的谈判地点在色楞格斯克(今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康熙帝给索额图谕示的谈判底线是: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江一河,皆为中国之地,不能拱手送给俄国人。

索额图一行1688年(康熙27年)5月从北京出发,7月行至喀尔喀地方时(今外蒙地区),正值准噶尔汗噶尔丹大举进攻喀尔喀蒙古,道路阻断,被迫返回。经两国代表重新商定,谈判地点改在尼布楚。

1689年(康熙28年)8月22日,双方尼布楚谈判正式开始。谈判之初,双方都狮子大开口,各自提出自己的领土主张:索额图要求以勒拿河到贝加尔湖一线为界,以西属于俄罗斯,以东属于大清;戈洛文比索额图更狠,要求以黑龙江直到入海为界,以南属于大清,以北属于俄罗斯。两者之中,索额图的要求还有一些现实根据,而戈洛文则完全是坐地起价,就等你还价了。

经过16天剑拔弩张的谈判,双方于9月7日签订了《尼布楚议界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条约规定整个外东北地区(黑龙江以北至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至库页岛)为大清领土。后来所说的沙俄强占了大片中国东北领土,主要就是指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被沙俄强行割走的外东北地区(包括库页岛)。280年后的1969年,双方在这一带又爆发了一次规模不大、却举世震惊的边界冲突。

布连斯奇条约:
在尼布楚条约谈判期间,索额图多次要求一并谈判并划分俄国新占领的西伯利亚与喀尔喀蒙古之间的边界。但被戈洛文拒绝,其理由:
一是沙皇并无此指示;
二是喀尔喀蒙古已被噶尔丹所占领,清廷没有资格与俄国谈判此问题。由于俄国的这一态度,清方只得放弃与俄国谈判划定双方中段边界的打算。

应当说,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使清政府在尼布楚谈判中的处境十分被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又多次建议举行谈判,划定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双方中部边界,但一直被俄国拒绝。沙俄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利用边界未划定的状况,继续蚕食清王朝的大片土地。因为边界一旦划定,蚕食的机会也就没有了。

在清廷发动对准噶尔的战争后,清军逐渐取得战场优势,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认为,此时进行边界谈判可以谋得更大利益,于是在1725年同意谈判。

1726年底至1727年7月,双方先在北京、后在布尔河畔,经过7个多月的谈判,于1727年(雍正5年)8月31日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明确了两国的中段边界。这段边界现在绝大部分成为俄罗斯与蒙古国的边界,不说也罢。

至此,中俄两国的东段、中段边界已经划定。至于西段边界,由于当时准噶尔战争还在进行,喀尔喀蒙古以西还不属于大清帝国所有。直到1864年和1881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等,才基本明确西段边界。后面还会说到。

得失之间: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清王朝将自己版图的近旁、实为无主之地的西伯利亚地区,以条约形式明确属于俄罗斯,等于承认了俄罗斯东侵的事实。

应当说,尼布楚条约以及布连斯奇条约大体上是平等的。但细究起来,双方都不大满意,都认为己方让步过多。实际上,当时两国都有后顾之忧。

清政府方面是噶尔丹正在进攻喀尔喀蒙古,希望尽早与沙俄划定国界,以便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因此在谈判期间,康熙帝指示索额图“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楚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楚,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明显从最初设定的底线后退。

俄国方面是与奥斯曼帝国的第二次俄土战争已经爆发,已经无力东顾;而且供应线太长,难以支持其长期对峙或作战,实际上更希望早日结束冲突。当时,俄方代表戈洛文非常担心谈判破裂,所以使用了一系列手段。而索额图在谈判经验、谈判技巧以及国际视野等方面,远不及戈洛文。清王朝原本可以在谈判中占据主动,结果在沙俄代表的武力恫吓之下处处被动,战场上打胜了,谈判桌上却输了。

按照当时双方的情势分析,如果清政府再坚持一下,或许可以实现康熙帝最初设定的谈判目标。但历史没有如果。无论如何,对建国不久的清政府来说,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毕竟让东北边境稳定了160多年,可以腾出手来平定准噶尔、治理内政和稳定疆域。

盛衰易位:
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俄罗斯暂时放缓了东进步伐,其侵占东北的欲望暂时收敛,将扩张的重心转向更富饶的欧洲和西亚。此后的100多年间,东北地区的局势相对稳定。

在此前后,沙俄先后进行了10次俄土战争及其他战争行动。尤其是长达200多年的俄土战争,沙俄“第三罗马”的情怀、恢复君士坦丁堡的梦想和领土扩张的野心交织在一起,打着“拯救土耳其帝国压迫下的基督徒”的旗号,在黑海沿岸以及高加索山以南地区,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得大片土地,国势日渐强盛。

反观大清王朝,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康熙年间,正是其鼎盛时期,之后便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国势总体上由盛转衰。在丛林法则的世界,这一盛一衰之间,注定了暂时稳定的边界局势迟早要被打破。

1856年,在第9次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被英、法、奥斯曼等国联军打得惨败,其在欧洲和西亚扩张雄心受挫,遂再次把目标和魔爪伸向东方。

这时已是鸦片战争之后,大清帝国已经日薄西山,而沙俄比之前更为强大、也更加凶残。面对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沙俄侵占东北的欲望,在蛰伏160多年后,再次释放出来,其势头更加咄咄逼人。

四、领土争端:源于大片故土被强占

强迫签约:
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的国势日渐衰弱,西方列强纷纷加入掠夺者的行列,扩张欲望极强的沙俄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因地缘关系,沙俄将主要目标锁定在东北,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负责策划和实施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行动。

在第二次鸦片中,英法联军于1857年12月攻占广州。得知这一消息后,沙俄认为有机可乘,决定以武力为后盾,逼迫清政府谈判改变中俄东段边界。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对清政府极为不利,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机率军直逼黑龙江流域的中国瑷珲城下。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天津告急,北京震动,世界关注。22日,穆拉维约夫在2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与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谈判。穆拉维约夫要求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定两国边界,奕山引尼布楚条约加以拒绝,双方激烈争论,毫无结果。

散会前,穆拉维约夫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交给奕山,限第二天答复。这个草案的实质,就是要撕毁《尼布楚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整个外东北地区。

第二次谈判时,清政府代表爱绅泰仍然拒绝俄方的无理要求,并将“条约草案”退还给俄方代表彼罗夫斯基。由于谈判毫无结果,穆拉维约夫急不可耐,再次亲自出马,提出条约的最后文本,发出最后通牒,强迫奕山签字。

当晚,俄罗斯兵船鸣枪放炮,对大清官员进行恫吓。在武力威胁面前,贪生怕死的奕山终于屈服,被迫于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城和约》。
条约的核心内容仅3条:
一是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给俄罗斯;
二是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由中俄共管;
三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准许清国和俄国船只航行,即由中国内河变成两国界河。

侵略公式:
按照清王朝当局事先给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无权与俄罗斯签订条约。因此,清政府不仅没有批准《瑷珲条约》,还在事后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

《瑷珲条约》虽然没有效力,但却导致了既成事实:沙俄依据这一无效条约,很快强占了黑龙江以北地区。因此,两国在1860年订立的《中俄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接受了《瑷珲条约》的条款。《瑷珲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罗斯从中获得大片领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航行权以及太平洋出海口。

正如恩格斯说的,俄罗斯“不费一枪一弹就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在俄罗斯,得知《瑷珲条约》签订及内容的消息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极为兴奋,特地将瑷珲对岸的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即布拉戈维申斯克),以示庆祝;并特别嘉奖以强盗行径迫使清廷官员签约的穆拉维约夫,晋封其为阿穆尔(即黑龙江)斯基伯爵。

沙皇还将穆拉维约夫的行径概括为一个侵略公式:必须以实际占领的办法,来支持俄罗斯外交上的要求,即“先强行占领、再谈判确认”。《瑷珲条约》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这以后,沙俄多次沿用这个侵略公式,强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和西北地区的大片领土。

纵火打劫: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直逼天津和北京。情急之下,清政府指派桂良等人与英法议和。沙俄代表普提雅廷借机以“调停人”的身份,软硬兼施,迫使清政府与英、法、美、俄4国分别签订了包括赔款、通商特权、领事裁判权等内容的《天津条约》。

但天津条约远没有满足列强的胃口,尤其是沙俄。作为“调停人”的俄罗斯表面上中立,暗地里竭力怂恿英法联军北上进攻北京。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并扬言要炮轰紫禁城。奉命谈判的恭亲王奕䜣求和心切,病急乱投医,卑躬屈膝地请求沙俄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调停。伊格那季耶夫以“劝说、调停”英、法两国为要挟,逼迫清政府接受其提出的种种苛刻条件。被逼无奈之下,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10月25日和11月14日,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三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与英、法两个侵略者签订的《北京条约》中,涉及土地割让的只有《中英北京条约》,即割让九龙半岛47平方公里土地给英国。而沙俄从《中俄北京条约》及其关联条约中,共割走了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作为“调停人”的沙俄已经不是乘火打劫,完全是借机纵火打劫,其获得的利益比英、法两个侵略者要高出数万倍。中国在近代签订过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中俄北京条约》是失去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国土沦丧:
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涉及领土的条款主要有3条:
一是清王朝确认《瑷珲城和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二是把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式割让给俄罗斯;
三是规定了西部边界的划定原则(第2条),为沙俄侵占大清王朝的西北领土制造了“条约依据”。

以《尼布楚条约》划定的国界为基准,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共强占了外东北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在东北地区,即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中俄国界。后来的珍宝岛之战,就发生在乌苏里江中的一个无人小岛上。

不仅这些,依据《中俄北京条约》第2条,双方于1864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及其三个子约,沙俄强行割占了西北地区约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此后,1881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伊犁条约》,割走了7万多平方公里土地;通过《伊犁条约》的勘界议定书,强占了3万多平方公里土地;1898年,沙俄出兵帕米尔高原,又强占了2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述4项合计,沙俄一共从大清王朝的西北地区强割了5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整个晚清时期,沙俄仅从大清帝国的东部和西部,就夺占了超过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至于沙俄从中部夺走的唐努乌梁海(约17万平方公里)等地,因为外蒙(约156万平方公里)已经独立出去,再去细究已经没有意义,也没什么兴趣了。

需要说明的是,依据上述条约所划定的国界,都没有最终勘定。这为后来的边界争端埋下了伏笔。

(未完待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830323wxqa

所以说俄罗斯比美国坏

勾勾读世界 回复 @1830323wxqa

没有好坏只有利益。

东风_sel

国人中的俄罗斯亲儿子呢?出来说说

核污照出日心美心颜色 回复 @东风_sel

刘备死后,蜀汉有没有跟东吴修好?孔明、姜维出兵伐来伐去,有没有伐过东吴?难道你认为刘禅、孔明、姜维他们是东吴的亲儿子吗?你是在故意造谣抹黑吗?

勾勾读世界

本集这两张图有用。

勾勾读世界 回复 @勾勾读世界

谢谢你的评论!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冲突背后的冲突

解读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三角

by:语落花开黄强

冲突背后的冲突

改善心理模式,先看清三角关系

by:幸缘坊意象文艺

冲突背后的冲突

解读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三角

by:净灵心理李宏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侵入珍宝岛,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打死打伤6人。中国...

by:田园山水城

冲突第2版—叶茂中冲突营销

营销的理论越来越多,营销却越来越难,这是因为大多数理论偏离了营销的本质。营销的本质是洞察需求,而需求从哪里来?答案是从冲突中来。冲突是无处不在的,把冲突研究清楚...

by:叶茂中大弟子丁士安

中苏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这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却与戏说无关,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特地录制本专辑。

by:凡夫俗子_S

声音主播

5731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