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冲突(1)

2024-01-23 11:06:3225:35 8996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的前因后果

原创 桅杆677
走进历史的深处
2023-07-06

前言:
1969年3月2日爆发的中苏珍宝岛冲突,是历史恩怨与现实利益相互交织和大国博弈背景下,一次并非偶然发生的边界冲突。此战规模虽小,却对中国和世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小仗改变了大格局。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探讨这场战斗的前因后果。

由于俄乌战争,俄罗斯的未来走向以及中美俄大三角关系等,有待重新评估。

欢迎批评指正,欢迎讨论交流。

一、沙俄崛起:从基辅罗斯到苏联

罗斯公国:
俄罗斯最初只是东欧平原上的一个小公国,与中国远隔十万八千里,风马牛不相及。所以,介绍珍宝岛冲突,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俄罗斯的扩张史。

俄罗斯人是源于维斯瓦河一带斯拉夫人的一部,维斯瓦河在今天的波兰境内。在罗马帝国时期,斯拉夫人与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分别居住在欧洲的东部、中东部和西部。

凯尔特人最终被罗马人征服、同化或驱逐到欧洲的边缘地区,如今天的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一带。

自罗马帝国建立伊始,日耳曼人就一直是其最大的敌人。在罗马帝国后期,日耳曼人持续西侵南下,最远到达非洲西北部的地中海沿岸(今突尼斯一带)。到公元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持续打击之下灭亡,整个西欧成了日耳曼人的天下。

随着日耳曼人西进,斯拉夫人逐渐向西迁移,成了中东欧地区的主人。到公元9世纪时(中国唐朝晚期),中东欧地区的斯拉夫人还处于部落社会阶段。

根据俄罗斯最早的史书《往年纪事》的记载:早先,斯拉夫地区接受罗斯人(Northmen,又称诺曼人、维京人、瓦良格人等,属于日耳曼人的分支)治理,向其交纳税赋,后将其驱逐。

但罗斯人走后,斯拉夫各部落之间攻伐不断。于是,斯拉夫人经过商议,又去找罗斯人:“我们那里土地辽阔富庶,可就是没有秩序,你们来治理和统治我们吧。”

公元862年,罗斯人酋长留里克三兄弟带领氏族来到东欧平原,以武力在诺夫哥罗德(今俄罗斯境内)建立了罗斯人的国家,即罗斯公国,又称留里克王朝。这是第一个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也是俄罗斯的建国之始,其统治者是日耳曼人的分支罗斯人。

之后,罗斯公国开始对外扩张,于882年占领第聂伯河中游的基辅城,随即把首都迁到基辅,开始了基辅罗斯公国时期。

莫斯科公国:
至公元10世纪末,基辅罗斯公国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东欧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后逐渐衰退,在11世纪中叶分裂为18个小公国,陷于封建混战格局。

1235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dou)率蒙古大军第二次西征,远至今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地区,并于1240年攻占基辅。1242年前后,拔都建立钦察汗国(即金帐汗国),范围包括广大被征服地区,基辅罗斯的众多公国成为其附庸。

1283年,留里克王朝支系的莫斯科公国建立,也属于从基辅罗斯公国分裂出的众多小公国之一,首都位于莫斯科。从14世纪初期开始,莫斯科公国接受钦察汗国的册封,取得了代征全俄贡纳的特权。借助于此项特权,莫斯科公国陆续兼并了四周的王公领地,逐渐成为全俄罗斯地区最强大的公国。此一时期,钦察汗国逐渐衰落,莫斯科公国在1478年停止缴纳贡赋。

1480年,德米特里大公率军在顿河平原击败前来讨伐的钦察汗国军队,莫斯科公国从此获得独立,也结束了蒙古人在俄罗斯地区长达240年的统治。

莫斯科公国独立后,经过100多年的四处征战,到16世纪30年代(明朝嘉靖年间),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全俄罗斯统一国家基本形成,其东部边界拓展到欧亚分界的乌拉尔山脉,莫斯科大公成了整个俄罗斯地区的最高君主。后来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就是从小小的莫斯科公国扩张而来的。

俄罗斯帝国: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巷战中战死,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

城破之前,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亲弟弟带着女儿索菲娅等,逃往罗马天主教教廷避难。罗马教皇西斯科特四世提议让索菲娅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联姻,目的是希望与莫斯科公国结盟,共同对付奥斯曼帝国,以拯救基督教文明。

对伊凡三世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迎娶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就意味着莫斯科公国成了拜占庭的合法继承人,进而可以名正言顺地统一罗斯诸公国。因此,双方一拍即合。

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了索菲娅公主,继承了东罗马的双头鹰标志和东正教衣钵。后来,他俩的儿子瓦西里继位莫斯科大公。这样,莫斯科公国便自认为在血统、国统和宗教上均承继了拜占庭帝国,从此自称是东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声称莫斯科是继罗马、君士坦丁堡之后的“第三罗马”。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将大公升格为沙皇(即凯撒,罗马帝国皇帝的名号之一),国号改称为俄罗斯沙皇国,即沙皇俄国。

经过数百年的开疆拓土,沙皇俄国日益强大,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也急剧扩大。1721年(清康熙年间),沙皇彼得一世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国号改称为俄罗斯帝国,但习惯上仍称沙俄。至此,一个强大的帝国崛起在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北部。

苏联:
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成立了俄罗斯共和国。自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开始,延续370年的俄罗斯帝国至此终结。

二月革命后,俄国陷入极度的混乱状态,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农兵代表的苏维埃。两个政权针锋相对,最终在当年11月(俄历10月),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的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1922年12月,在全俄第十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4个加盟共和国签定联盟条约,正式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到1940年,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数量由最初的4个逐步增加到15个,其中南高加索联邦在1936年拆分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3个加盟共和国。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全部独立。关于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这两个词,很多人并不陌生,但对其含义不一定清楚,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布尔什维克在俄语中是多数的意思。1903年7-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43名代表在布鲁塞尔和伦敦秘密举行第2次代表大会,讨论党纲、党章及选举领导机构。会上,在是否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以及是否需要严格纪律和组织等建党原则上,以列宁和马尔托夫为首的两派发生严重分歧。最后,因为马尔托夫一派有7人退出会议,列宁一派遂由少数变成多数。此后,这一派便被称为布尔什维克,意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多数派,后在1918年3月改名为俄国共产党,1925年4月更名为苏联共产党。

苏维埃在俄语中是“代表会议”或“委员会”的意思,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1905年领导群众斗争中所创立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沙俄东进:从波罗的海到阿拉斯加

扩张基因:

纵观俄罗斯历史,或许是继承了蒙古人的侵略基因,再加上“第三罗马”和东正教的情怀,俄罗斯人有着极强的扩张欲望。自15世纪下半叶开始,偏远、落后的莫斯科公国开始崛起,四处出击,到处扩张,极具侵略性,其过程也非常野蛮。

先是在1480年摆脱金帐汗国的统治,后陆续吞并了诺夫哥罗德、特维尔、梁赞、雅罗斯拉夫尔、罗斯托夫等众多周边小公国。至瓦西里三世(即伊凡三世和索菲娅公主之子)统治末期,已经在罗斯地区完成国家统一,其疆域北达白海,南抵奥卡河,西及第聂伯河上游,东至乌拉尔山脉。

到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势尚弱,无力对抗西欧诸强及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向西、向南扩张受阻,俄罗斯只好把扩张的目标瞄准东方,开始越过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向东挺进亚洲,逐步吞并了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随后一发不可收拾,直至越过白令海峡,占据美洲北部的阿拉斯加。

俄国向亚洲的扩张,不全是政府行为,其早期主要是利用民间力量。其主要方式,是直接或通过一些领主鼓动和资助探险者去开疆拓土,成功后对这些探险者和领主给予重赏。这种方式国家着力不多,却收获很大。加之当时的亚洲北部地广人稀,当地居民处于原始状态,非常容易对付,因而其扩张过程所受到的抵抗甚微。

顺便说一下:俄罗斯曾经地跨欧、亚和北美三大洲。1867年3月,沙俄以700万美元另加20万美元手续费的价格,将17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每平方公里合4.12美元。是不是很便宜?因为几乎是白捡来的。

初次东进:
1581 年,乌拉尔地区领主斯特罗甘诺夫,秉承沙皇拓展疆土的旨意,准备东进。斯特罗甘诺夫“招安”了因打家劫舍而被沙皇下令“追捕、格杀勿论”的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鼓动和资助他前去征讨西伯利亚汗国。叶尔马克率领和他一起打家劫舍的500多个兄弟,加上斯特罗甘诺夫补充的300多人和装备,一支共840人的队伍翻越乌拉尔山远征东方,于当年10月攻占西伯利亚汗国首府卡什雷克。

叶尔马克一伙为俄国征服西伯利亚汗国和向东扩张立下了赫赫战功,沙皇立即赦免了叶尔马克等人的罪行,封他为“西伯利亚汗”,颁发了大量薪饷,同时赐给斯特罗甘诺夫新拓展的土地,以表彰他们的行动。

西伯利亚汗国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大致位置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是从钦察汗国分裂出的四个汗国之一,为苦寒之地,地广人稀,非常落后,人口不到20万人。这也是沙俄以一支仅800多人的队伍就能轻松征服的主要原因。

叶尔马克这次远征获得了巨大的成果,揭开了俄国向西伯利亚大规模扩张的序幕。西伯利亚汗国最终在1598年被沙俄完全吞并。

不得不说,在开疆拓土方面,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沙皇只需建立一个激励机制,几乎不花什么成本,就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叶尔马克的行动在俄国也形成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在他之后,许许多多的冒险者接踵东来,到17世纪40年代,沙俄的侵略势力已经到达太平洋东岸的鄂霍次克海,并与新兴的、起源于东北的大清帝国发生冲撞。

中俄冲撞:
俄罗斯向东扩张的初期,沿途都是荒蛮、苦寒、人烟稀少之地。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最早(1632年)建立的基地雅库茨克就号称冰城,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可以说,除了崛起于蒙古高原的元帝国以外,历代中原王朝对这些地区的兴趣都不高。

到明清时期,中原王朝或势力没有到达这一地区,如西伯利亚的中部和西部;或对这些地区没有实施有效管辖,如东西伯利亚北部等。因此,沙俄东进过程所要对付的,只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游牧或渔猎部落,抵抗甚微,很顺利地就进至太平洋沿岸。

明清交替之际,俄罗斯开始派遣武装人员入侵中国的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极其野蛮。1643年,沙俄首任雅库茨克督军戈洛文派出一支探险队,第一次对黑龙江流域进行军事探险。1854-1857年,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亲自率领或派遣武装船队,先后4次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实行军事占领,建立哥萨克移民点,设立军事寨堡,侵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土地。

由于当时正处明清战争、满清入主中原之际,对俄罗斯的入侵无法顾及。等到清王朝平定三藩之后,俄罗斯军队已经占据了黑龙江边上的尼布楚、雅克萨等多个据点。

清王朝一直把东北(包括外东北)视为其龙兴之地。在国内局势稳定之后,开始腾出手来,就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展开交涉。但沙俄向来只认拳头,又势头正盛,那管你什么交涉?其入侵行径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以上述据点为基地,不断窜扰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这使康熙皇帝认识到,只有使用武力,才能驱逐沙俄军队。1682年(康熙21年),即平定三藩的第2年,康熙帝就赴东北巡视,着手进行对俄战争准备。

雅克萨之战:
康熙帝巡视东北后,清廷采取了以下:一是派出少量兵力,到黑龙江以北侦察地形和敌情,监视俄军动向;
二是在瑷珲筑城,戍边屯垦;三是在吉林至瑷珲沿途设立19个驿站,以备调兵;
四是建造军船,保证沿松花江、黑龙江至前线的军粮运输。

1683年9月,清军勒令驻雅克萨等地的俄军立即撤离,但俄军不予理睬。清军随即将黑龙江下游俄军建立的据点全部平毁,使雅克萨成为一座孤城。

1685年5月,康熙帝派都统彭春率领2500清军,向据守雅克萨城的俄军(450人)发起攻击。由于兵力悬殊,俄军伤亡惨重,势不能支。俄军总指挥托尔布津被迫遣使乞降,要求在保留武装的条件下撤离雅克萨。得到彭春同意后,托尔布津率军撤走,清军在平毁雅克萨城之后回师,并留兵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此为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俄军被迫撤离雅克萨后,贼心不死,图谋再犯,并向尼布楚增派援兵600人。在获知清军撤走后,托尔布津率800多俄军再次窜到雅克萨。清政府得知俄军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后,极为愤慨,下令反击。

1686年7月,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勒令俄军投降,托尔布津不理。清军随即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鉴于雅克萨城坚难攻,清军改用掘壕围困的战术,与俄军玩起了持久战。围困期间,俄军战死病死很多,守城的826名俄军,最后只剩66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沙俄政府急忙向清政府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廷同意其所请,准许俄军残部撤往尼布楚。第二次雅克萨之战结束。

雅克萨之战,清军取得小胜。但雅克萨之战亦可看出,俄军人数虽少,战斗力却很强大,清初八旗精锐只能靠人数优势取胜。

(未完待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又有人跟我重名

聊的有点远了吧

勾勾读世界 回复 @又有人跟我重名

不过也有人正想了解那一段。谢谢评论!

左右耳语

中国如果真有一战,那对手一定是俄或越

又有人跟我重名 回复 @左右耳语

只要自身强大

用户7896522

致敬英雄先烈们

王俊檀艺风尚

俄罗斯人血液里,就流淌着野蛮的兽性,一直把周围的邻国,看成了他盘中的菜,不管邻居大的小的,远的近的,恶的善的…邪恶贪婪欲望,永远欲壑难填!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冲突背后的冲突

解读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三角

by:语落花开黄强

冲突背后的冲突

改善心理模式,先看清三角关系

by:幸缘坊意象文艺

冲突背后的冲突

解读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三角

by:净灵心理李宏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侵入珍宝岛,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打死打伤6人。中国...

by:田园山水城

中苏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这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却与戏说无关,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特地录制本专辑。

by:凡夫俗子_S

声音主播

5731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