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按钮一触即发(1)

2024-01-21 03:13:3919:53 6345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核按钮一触即发:1964年和1969年美国、苏联对中国的核袭击计划

原创 陈东林
党史博览
2023-09-25



威胁来自何方

三线建设究竟有没有必要?要回答这个问题,必然先要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当时有没有遭受敌人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如果有,这种战备决策就是必要的 。至于战备搞到什么程度合适,则是次要问题。如果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那么三线建设的决策就是无的放矢,至少在当时国力状况下是超前的。

多年来,由于国内外档案尚未解密,没有确凿的事实,关于这个问题,持不同观点的双方一直争论不休。认为没有必要的一方,多从日后敌人入侵并未发生的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认为有必要的一方,也多用当时越南战争的态势及美国对中国的敌视言论来论证,缺乏具体的资料。

随着1994年美国一批档案期满30年的销密、苏联解体后机密档案的外传,以及中国方面档案的逐步披露,历史逐渐形成了轮廓:1964年前后,美国确实制定了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的计划,引起了中国的高度警惕;1969年,苏共政治局中确实存在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见。三线建设形成的两次高潮,都是由此而来。

有两个问题对研究三线建设至关重要,值得探讨。第一个是:1964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究竟把谁当作入侵袭击中国的主要假想敌,是只有一个还是多个?第二个是:入侵可能在哪个方向发生,采取什么样的防御方针?

毛泽东最初并没有把苏联当作战争中的敌人。1963年2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结束后,毛泽东曾经分析说:与中国打仗,我看英国人不会来,法国人不会来,德国人不会来,无非是一个日本人还可能来,一个美国人可能来,一个蒋介石可能来,一个印度人可能来,就是这几个。这时他并没有提到苏联。

所谓日本人、美国人、蒋介石,实际都是美国势力。没有美国的支持,另两家当时并没有单独入侵的实力。而印度人来,主要是指入侵边界地区,深入内地是不可能的。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毛泽东也开始考虑苏联的威胁。1964年10月,他在会见外宾时多次询问:“赫鲁晓夫会不会打我们?”“派兵占领新疆、黑龙江,打进来,甚至内蒙古”,“有可能没有可能?”在此之前的7月2日,他找来周恩来、彭真、贺龙、伍修权、杨成武、吴冷西等人,专门谈了军事和战备问题。他说:“天津、北京地区要搞三道防线,不能只注意东边,不注意北边,一些都要准备好。准备好了,敌人来不来都好么。”

1964年8月4日至5日,周恩来在听取国防工业和计划工作汇报时说:“除了攀枝花以外,我国周围各省都是第一线。东南沿海,舟山是最前边,东南几省是第一线。对东南亚来说,南边几省是第一线。对印度来说,西藏是第一线。对修正主义,西北、东北各省是第一线。但是各省相互来说又都是二线、三线。比如,西藏有事,内地都是三线。真正的三线是青海、陕南、甘南、攀枝花。”从他对一线的划分,说明中国当时要对付的敌人,包括了东、南、西、北4个方向。

可以这样说,1964年提出三线建设决策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确定的可能侵略中国的主要假想敌是美国,包括其控制的台湾蒋介石集团及日本、南朝鲜;其次是构成潜在威胁的苏联。

以后,这个概念曾发生过小范围的变化:1970年2月通过的《“四五”纲要(草案)》指出:“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西北的陕西和甘肃、青海的大部分地区,中南的豫西、鄂西、湘西、桂西和山西大同以南地区是我国的大三线。”同年9月4日,国务院在正式的《第四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纲要》中指出:“全国大三线,一般来说,是在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的广大地区。

具体来说,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西北的陕西、青海和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中南的豫西、鄂西,华南的湘西、粤北、桂西北,华北的山西和冀西地区,是我国的大三线。”1983年12月,国务院又以187号文件规定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工作范围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省和豫西、鄂西、湘西地区和重庆市”。这时是专指三线调整改造的范围,比当年的三线地区略小。

针对主要的敌人——美国军事势力,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一线地区,临近苏联、蒙古的甘肃、内蒙古地区还没有被视为危险地区。最近有军方历史学者认为:“三五”计划最初确定建设酒泉钢铁基地,“毛泽东认为该地距苏联太近,是一条通道,苏军直接就开进来了,故而予以否决”,他强调应该在攀枝花建立钢铁基地。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酒泉钢铁基地恰恰是毛泽东1964年一再刻意坚持要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而且也列入“三五”计划予以建成的,不存在用攀枝花来取代的问题。邓小平1966年4月视察酒泉导弹基地回来后,曾向中央提出那里位置不安全,到20世纪70年代才按中央部署另建设了西昌导弹基地。在1964年有关战备和三线建设的各种秘密文件中,都指出要抵御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没有提及苏联。

一旦战争爆发,美国势力可能从哪个方向入侵,是当时战略防御方针的焦点。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已制定了“积极防御”战略,彭德怀还具体提出在东南沿海重点地区设防的措施。这是以美国、台湾为主要作战对象,抵御从海上、特别是东南沿海方向的大规模进攻为背景的。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林彪替代彭德怀出任国防部长后否定了彭的主张,指责这是“分兵把口”“处处设防”的消极防御。他提出了一套新的战略主张:将全国沿海岸线划分为死守地区和固守地区,二者“大体上”以长江(实际上是以长江以南某海湾)为界,在其以北是死守地区,以南是固守地区。长江以北坚守,长江以南放敌人进来。照林彪的说法,死守地区不打“运动战”,只打“不动战”,就是阵地战,只有“顶”,没有“放”。在其他地区,我有进有退地打。林彪还具体指出,保卫华北、东北是基本的;固守地区除长江流域大城市外,其他城市,包括杭州、福州、广州都可以放弃,让敌人去占,不怕打烂坛坛罐罐。这一思想后来概括为“北顶南放”方针。

“北顶南放”与苏联无关,都是针对美国势力可能从东部沿海的南半部和北半部对中国实施大规模入侵:北面入侵,一是入侵朝鲜后再侵入东北;二是沿着八国联军的老路突入渤海湾直插京津一带;三是从山东、江苏、上海沿海登陆,分割中国南北。南面入侵,一是从台湾登陆进攻东南沿海地区;二是从越南、中国南海把战争扩大到两广地区。

当时提出“北顶”的理由,一是中国的重工业、国防工业基地和政治重心城市大多在东北、华北地区,必须守;二是北面有苏联、蒙古可靠盟国作依托,可以守。按照这个战略,东北、华北地区都是后方,应该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基地建设。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北顶南放”方针逐渐被“诱敌深入”方针取代。

1964年5月,毛泽东在讨论“三五”计划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进行三线建设的意见,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即6月16日,毛泽东来到十三陵水库,在大坝旁边的一座两层小楼里,详细地谈了他的战略防御设想,否定了林彪在此前提出的战略方针。他说:“还有一个战略问题,我考虑很久了。所谓北顶南放,我看不一定。敌人一定要从东北来?还是日军的老路,我看不一定。主战场不一定在朝鲜、东北。敌人从两广来,能得到什么东西?也不一定。”他认为:“我看从渤海来,占领天津、北京,把我们割断,是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老路,路程也不很远。”“顶,要顶一下,顶不住还不是走?不能放在顶得住上。”

毛泽东担心的是敌人可能从东部中央突破,拦腰分裂中国南北。11月,罗瑞卿带领总参作战部人员前往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等地区勘察敌人可能登陆的地形,回来后向毛泽东写出了报告。

毛泽东提出的防御方针后来形成“诱敌深入”方针。1965年6月,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最终明确地提出了这一方针:还是要诱敌深入才好打。敌人得不到好处,你就不能诱敌深入。御敌于国门之外,我从来就说不是好办法。

那么,诱敌进入后自己向哪里走?北面既然已经不可靠,只有向中国广大的西北地区转移。因此,西部地区成为真正的防御后方。由这个战略变化,确定了国防和工业建设重点放在西部地区的三线建设方针。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拟定了直接和间接打击中国核设施的方案

早在1988年,华裔美国历史学家张少书在《肯尼迪:中国和原子弹》一文中就指出,肯尼迪政府曾经认真考虑过对中国核设施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美国政府对这一军事选择非常着迷,甚至在中国于1964年10月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后仍未放弃。文章刚发表,曾任肯尼迪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麦乔治·邦迪在《危险与生存》一书中就反驳说,当时只是简单地“说了一说”。后来,虽然一些西方学者曾一再提到存在这一计划,却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

1994年,尘封在美国档案馆中的一批机密档案满30年,由于美国历史学家的不懈努力,一部分终于被曝光解密,证实1964年之前美国确实制定了对中国进行突然袭击的计划。与邦迪所说恰恰相反,这些计划早已不仅仅是设想而变成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这在美国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访美学者李向前根据美国非官方的国家安全档案馆研究人员威廉·铂尔和杰夫里·理查尔森的新著《是否把婴儿扼杀在摇篮中》写成《六十年代美国试图对中国核计划实施打击揭秘》,进一步说明了详情,认为:“该报道披露了大量历史内幕,至今读来,仍令人触目惊心。”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号称完成了他们意义最为重大的一项使命——确认了中国核武器计划的存在。1960年底,美国情报分析认为:中国第一个核反应堆大约能在1961年底接近完成,在1962年提供钚。肯尼迪曾经把中国试图进行的核试验视为20世纪60年代最糟糕的事情。此后,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政府以及一大批顾问,动用最先进的侦察设备,对如何用军事或外交手段遏制中国的核计划,绞尽脑汁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讨论。

1961年9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委员会主任麦吉向国务卿腊斯克建议,鼓励或帮助印度发展核武器,以一个非共产主义国家来“狠狠揍共产主义中国一拳”,并通过有关专家向印度作了探询。这一计划,后因美国害怕承担扩散核武器的责任而中止。

从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美国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了24次侦察飞行,于1961年12月首次辨认出罗布泊基地。1963年2月,从台湾起飞的U-2高空侦察机拍摄到了包头的核工厂。美国确认中国将在1963年底爆炸一个小的核装置,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十分惊恐。

(未完待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被嘲弄的宠儿

万丈高楼平地起,输赢只有靠自己

tmg_mp

点赞,投月票。

13333170udz

老人家们 都 替我们推演过啦

勾勾读世界

更正:钚,这个字应该读(bu 4声),读错了,抱歉!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特种少年团|大战一触即发

亮点一:极度烧脑十二生肖化身十二战将,与懵懂少年阿呆开启远古冒险之旅,一起担负拯救人族的使命,却意外陷入潜藏4600年的惊天迷局!亮点二:险象环生以百科奇书《山...

by:东音新视听

穿越回荒年,生死秘辛一触即发

杜天是个不服输的硬汉,他从小家境清贫,父亲去世后本可以进轧钢厂谋生,却被孙主任和易中海夺去名额。杜天不甘心就此放弃,跟孙主任讨要补偿,自己又去街道办当起了临时工...

by:电竞传奇的归来

一触即发—谍战三部曲的开山之作

《一触即发》改编自张勇同名小说《一触即发》,讲述孪生兄弟杨慕初和杨慕次各自经历着不同的人生,二十年后得知身世真相,历经重重艰难后使得家族谜案真相大白的故事。《一...

by:尚酷互动工作室

星际战争| 星球大战,一触即发|AI电子书

【内容简介】《星际战争》(TheWaroftheWorlds)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一部科幻小说,初版于1898年。故事中,具有高度发达文明的火星人...

by:果麦文化_电子书

大护宝|日军投降前夕,国民党侦探加入,国宝夺还战一触即发

【内容简介】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奉天城内的秘密组织“天地玄黄”四大门得知日军要运送一批从故宫抢掠的国宝回国。为了阻止国宝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四大门谋划了...

by:夜推磨先生

一触即发|钟汉良主演同名影视剧|上海滩风云|张勇著

作者:张勇出版社:中信出版社ISBN:978-7-106-04024-6【悦库推荐】云谲波诡的上海滩,看似没有关系的他们却因动荡的年代而命运相连,杨家、明家、贵...

by:悦库时光

即即渣渣

一群即兴演员的叽叽喳喳(争取)每周五更新!

by:琥珀不想来工作室

文秘英语即听即说

本专辑是配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文秘英语即听即说》(书号:ISBN978-7-111-57006-6)一书的全文音频,该书囊括了文秘行业热门话题和常见场景...

by:机工外语

社交英语即听即说

本专辑是配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社交英语即听即说》(书号:ISBN978-7-111-56967-1)一书的全文音频,该书囊括了社交活动热门话题和常见场景,...

by:机工外语

声音主播

567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