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原点阅读红楼梦诗词赏析~访妙玉乞红梅宝玉第117期)

2024-01-26 23:16:0508:22 683
所属专辑:红楼梦诗词赏析
声音简介
访妙玉乞红梅
贾宝玉
酒未开樽句未裁,
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
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
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
衣上犹沾佛院苔。
《访妙玉乞红梅》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小说中,众人在大观园的芦雪庵即景联诗之后,贾宝玉因写诗“落了第”,众人罚他去访妙玉乞红梅,遂作这一首诗。本诗通过宝玉的视角叙写了一次踏雪寻梅的经历,展现了一种极富诗情意趣的生活状态。
贾宝玉被罚去拢翠庵找妙玉折梅花插瓶,这个细节其实暗示此次雪景联句乃十二钗大结局的象征,妙玉在十二钗里排名第六,与湘云并列,但无法写她参加联句,故有宝玉“访妙玉乞红梅”之作。

宝玉自称“不会联句”,又怕“限韵”,做限题、限韵诗,每每“落第”。他恳求大家说:“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了。”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钝,而是他不喜欢那些形式上的羁缚。为了这一点,就“罚”他再写一首不限韵的诗。所以,这一次湘云“鼓”未绝,而宝玉诗已成。

诗的首联说 还没有饮酒作诗,先去折梅花,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也见出折梅的意义,是超过饮酒作诗的。“樽是酒杯,裁是裁夺、剪裁、构思的意思。寻春即折梅,梅花开放预示着春即将到来,故用春代指梅花。传为南朝宋人陆凯所作《赠范晔诗》:“折梅(一作花)逢驿史,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蓬莱是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因妙玉是尼姑,就用蓬莱代指拢翠庵。
颌联切合妙玉的尼姑身份,所以用“大士”、“嫦娥”称呼她。观世音菩萨在唐代后逐渐以女相深入民间信仰,被称为观音大士,她手拿净瓶杨柳,是为救苦救难。《观音法忏》中云:“我今具杨枝净水,惟愿大悲哀怜摄受。”嫦娥是月宫仙女,碧海青天夜夜心。这两句即说踏雪而来专为讨要梅花,关合题目。由于妙玉别号“槛外人”,所以“为乞嫦娥槛外梅”一句很巧妙。
颈联中“红雪”、“紫云”都是比喻红梅,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从拢翠庵折了一枝红梅花。。“冷挑”、“香割”把雪冷、梅香的特点用作动词,“挑”和“割“两个修饰语,是很精致的组词。开首“入世”、“离尘”已经有两个动词,句尾又有“来”“去”两个动词,再加上中间的“挑”、“割”,一句中有三个动词,这使句子的动作性一波三折体现了很高的技巧。
尾联“槎枒”表面上说诗人瘦骨嶙峋,其实也双关梅花的枝丫形象,如小说中所描写“或如蟠螭pán chī,或如僵蚓,或孤削xuē如笔,或密聚如林”。这种双关性措词使得物我合一,诗境浑融一片。诗人瘦弱,也是习惯性说法,诗肩即诗人的肩膀,宋代杨万里《梅》诗中有“不饮销金传玉手,却来嚼雪耸诗肩”。佛院即指拢翠庵,说犹沾佛院苔,表示一种含蓄的恋恋之情。
从谶语意味而言,这首诗仍然是佚稿中宝玉在抄家后婚恋情节的伏脉。
关键句是“离尘香割紫云来”,可以浓缩为“离尘香云来”,“香云”即“湘云”
谐音,第四十九回回目“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香娃”明确指湘云。当然妙玉也将是佚稿反照风月宝镜时“金玉”里的一个角色。针对“离尘香割紫云来”,《石头记会真》本中说:“李贺咏采砚yàn诗:‘磨刀踏天割紫云’,是此句出处。字面咏梅,而暗隐砚字。

全诗的大意是:放下斟满热酒的酒杯,丢开构思中的咏梅诗,寻春光访腊梅,来到清幽别样的蓬莱仙境。不是求取观音大士瓶中的甘露,只为讨得嫦娥门外的红梅花。有谁怜惜一个文弱书生的瘦削肩膀,衣服上还沾着栊翠庵的苍苔。

本诗中访妙玉乞红梅,是离开红尘;扛着红梅花回来,是入世。
“入世”、“离尘”,令人联想到宝玉的“来历”与归宿。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梅”。宝玉后来的出家,并非为了修炼成佛,而是想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外”。

【注释】
〔1〕开樽: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 句未裁:诗未作。裁,裁夺、构思
推敲。
〔2〕寻春问腊:即乞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 蓬莱:仙境,以
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3〕大士:指观音大士。宗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
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4〕嫦娥:比妙玉。程高本作“孀
娥”,误。妙玉岂是寡妇? 槛外:栏杆之外。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黛
玉说:“凑巧而已。”(据庚辰本)程高本改为“小巧而已”,也是不细察原意的妄
改。
〔5〕“入世”二句:诗歌的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为仙境,折了梅
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冷香”,所以分“冷”、“香”于两句
之中。“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宋代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唐代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李诗原喻紫色
石。
〔6〕“槎枒”句:意即“谁惜诗人瘦肩槎枒”。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这里说因冷耸肩,写自己踏雪冒寒往来。苏轼《是日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7〕佛院苔:指栊翠庵的青苔。这句是以诗的语言借衣沾苔绿说自己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诗文中多
以“苔”写幽境。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红楼梦四川话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

by:海大富说书汇

红楼梦原著丨红楼梦原文演播

演播与诵读的区别是:演播更加灵活、生动、形象鲜明。并不如诵读一般字正腔圆,音调平平,情感冷漠。演播则是更加带入和贴合原著的情感,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拉近名著...

by:晨蒙先生

《补红楼梦》红楼梦的续写之一

《补红楼梦》,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十八回。题“嫏嬛山樵撰”。作者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空空道人闻听《红楼梦》续书纷纷面世,还道...

by:公子追欢

红楼梦真探(古本红楼梦版本)

“红楼梦”高阶学习,《红楼梦真探》公众号:文艺真探社。传播红楼梦文化,探究石头记谜团;一入红楼深似海,从此探佚是日常。部分版本内容来自陈维昭先生《红学通史》。

by:文艺真探

红楼梦

目前大陆较为流行的红学观点认为:只有前八十回的版本(以“庚辰本”为主)才更接近于曹雪芹的原著,拥有一百二十回的版本(以“程乙本”为主)的后四十回为高鹗续编,并...

by:天使有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