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原点阅读红楼梦诗词赏析赋得红梅花宝琴116期

2023-06-07 12:18:5908:42 1843
所属专辑:红楼梦诗词赏析
声音简介
咏红梅花得花字
薛宝琴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馀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咏红梅花得“花”字》是《红楼梦》中薛宝琴所作,出自小说第五十回。书中众人在芦雪庵联句,贾宝玉写诗“落了第”,被罚往栊翠庵折红梅花。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薛宝琴的这首诗押“花”韵 。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
首联将梅花比作艳妆丽服的青春少女,一个“竞”字,写出梅花之美丽和生气勃勃。
颌联上句“雪”比喻白梅花,说“无馀雪”是说没有白梅花只有红梅花。
唐代戎昱 在《早梅》中写道:“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就是以“馀雪”比白梅花。下句“落霞”比喻红梅花,宋代毛滂《木兰花·红梅》词中有句:“酒晕晚霞春态度,任是东君偏管顾”,是晚霞喻红梅之先例。这一联中,闲庭曲槛是庭院空间,比较小巧,流水空山是自然空间,相对广阔,“馀雪”和“落霞”更有一种无形的美丽和惆怅感,两句诗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构成一种高远深沉的意境。
颈联上句“红袖”指少女,是比喻红梅花,全句说赏玩红梅花,不知不觉仿佛听到《梅花落》的笛声,而进入了梦境。下句“绛河”是指天河,绛指红色,是说因为梅花瓣在银河里漂浮,所以连银河水也照红了,古代有把银河称作降河的,如《拾遗记》中“绛河去日南十万里,波如绛色”。泛槎是西晋张华《博物志》里的有名故事,说银河与海相通,每年八月都有海岛上的人乘木筏子来去,有一个人真的到了银河,遇见了牛郎和织女。
尾联说红梅花如此可爱而不平凡,不用怀疑,它一定是王母瑶台上的仙种。色相是佛教名词,如《楞严经》中说“离诸色相,无分别性”,这里用来指梅花的颜色和形状,同时也双关了一种空灵哲理的意味。明代高启的《梅花》诗中有:“琼姿只合住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明代杨基的《梅花》诗中有“落寞香魂绕旧宫,讵, jù之色相本来空。”
三首梅花诗,以宝琴的这一首最为声调铿锵,意境深远有致,所以小说中描写 众人“又指末一首说更好”。同时诗和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性格有某种关联性,如邢岫烟家境贫寒而为人雅重,“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映射了邢岫烟的为人品性。而薛宝琴天资颖悟,气质华贵,她的诗就更显得优美玲珑。
曹翁在小说的第四十九回安排四位新来的姑娘,显然是有某种深远的用意,她们在小说接近一半时来到贾府,起一种见证盛衰的作用,所以这三首红梅花诗的谶语意味,并不在这三位写诗的女儿本身,而在雪天联句中真正的女主角史湘云。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而这里第一首诗中有“霞隔罗浮梦未通”,第三首诗中有“流水空山有落霞”,皆有意暗点“霞”字,第三首诗中“游仙香泛绛河槎”也和第七十六回黛、湘联句中湘云的“乘槎待帝孙”句相呼应,是佚稿中湘云和宝玉“渔舟重会”的伏脉千里。而“红梅花的核心字眼是“红”,即“字字看来皆是血”的红,如果看第四十回牙牌令中“只有湘云是满红”,以及湘云的象征花 海棠花正是怡红院中那个“红”字的来历,我们就会恍然大悟,这三首红梅花诗仍然接着前面即景联句的作意文脉,都是在暗示佚稿抄家后史湘云的主体故事,可能妙玉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因为红梅花是来自拢翠庵的。
【注释】
“春妆”:为红梅花设喻。春妆,亦即红妆之意。 “闲庭”二句:通过写景含蓄地说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红梅。闲庭,幽静的庭院。余雪,喻白梅。
唐代戎昱《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落霞,喻红梅。宋代
毛滂《木兰花·红梅》词:“酒晕晚霞春态度,认是东君偏管顾。”
“幽梦”一句:意思是随着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声,梅花也做起幽梦来了。以“冷”、“笛”烘染梅花(参见同回上题联句“何处梅花笛”注
。以“红袖”的“红”点花的颜色。
“游仙”一句:意谓梅花的香气,使人如游仙境。乘槎游仙的传说,见于《博物志》:银河与海相通,居海岛者,年年八月定期可见有木筏从水上来去。有人便带了粮食,登上木筏而去,结果碰到了牛郎织女。泛,飘浮、乘舟。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拾遗记》:“绛河去日南十万里,波如绛色。”乘槎本当用“天河”、“银河”,而换用“绛河”,是为了点花红。槎(chá茶),木筏。
瑶台种:是说它是“阆苑仙葩”。瑶台,仙境。咏梅诗词多有此类比喻,如杜牧《梅》诗:“掩敛下瑶台。”
“无复”一句:不要因为红梅花模样与仙葩不太一样而怀疑它曾是瑶台所种。色相,本佛家语,这里是说花的颜色和样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白发鱼礁

写的真好

飞天梦朗读

读得真好!

猜你喜欢
红楼梦四川话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

by:海大富说书汇

红楼梦原著丨红楼梦原文演播

演播与诵读的区别是:演播更加灵活、生动、形象鲜明。并不如诵读一般字正腔圆,音调平平,情感冷漠。演播则是更加带入和贴合原著的情感,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拉近名著...

by:晨蒙先生

《补红楼梦》红楼梦的续写之一

《补红楼梦》,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十八回。题“嫏嬛山樵撰”。作者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空空道人闻听《红楼梦》续书纷纷面世,还道...

by:公子追欢

红楼梦真探(古本红楼梦版本)

“红楼梦”高阶学习,《红楼梦真探》公众号:文艺真探社。传播红楼梦文化,探究石头记谜团;一入红楼深似海,从此探佚是日常。部分版本内容来自陈维昭先生《红学通史》。

by:文艺真探

红楼梦

目前大陆较为流行的红学观点认为:只有前八十回的版本(以“庚辰本”为主)才更接近于曹雪芹的原著,拥有一百二十回的版本(以“程乙本”为主)的后四十回为高鹗续编,并...

by:天使有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