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掩门读周易•著墨写菊花

2022-09-20 14:06:5209:16 449
声音简介

5、掩门读周易·著墨写菊花

 

读淞雲词《鹧鸪天·画菊并题》

词作者:淞雲    词话:文澜

 

田舍城南不用夸,

清闲合住作诗家。

掩门寒日读周易,

著墨粗毫写菊花。

 

尘客远,乱山斜,

婆娑老眼看霜华。

从今词赋应须少,

思悟当年从谂茶。

 

注:

1、从谂(shěn),赵州禅师。

2、从谂茶,即赵州茶。

 

       读一阕词,就象启一扇窗。透过它,便能看到词人的内心世界。

       淞雲以画菊为趣、吟诗为乐的隐逸思想和闲适生活,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起句“田舍城南不用夸,清闲合住作诗家”很有元、明曲的风格,平易浅白,如话家常,朴素、自然而真淳。

       掩门寒日读周易,著墨粗毫写菊花。此联恰应了《鹧鸪天》词谱中两两相对,排列整齐的对仗要求。其看似无一字及人,而人的精神风貌却清晰可见,这正是淞雲借物写人之妙处,从而透露出词人远离俗世、知足闲旷的生活情调。淞雲此处更是以亦景亦情之笔点活了全篇,使整体意境陡然扬起。可见词人写的不只是一种理想境界,而是其闲适生活的写真。并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纯净、没有贪欲的世界。只感凡心尽洗,脱胎换骨也。

       淞雲词大多以平淡见长,很少有华丽的辞藻、奇特的想象以及过度的夸张。然在其淡然的外表下,却深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读周易,画菊花,展现了词人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神态,用语浅显而意味悠远。

    词的上阕洋溢着轻松自适的情致。行文亦畅达流转,宛若一曲悦耳的民歌。两句一转,由物及人,既直露心怀,又避免了平铺之感。可谓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下阙起笔,淞雲的视线就已转向了远处,尘客远,乱山斜,婆娑老眼看霜华。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的韵味。词人以此作为喧嚣尘世的反衬面。世间万物都是自己本心的显现,无不充满着慧光灵性,生命的律动也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文人读书,意在成仁;修行者修持,意在成道。二者皆不染尘诟,有着澄明的觉悟之心和澄澈的空灵之境。淞雲的从今词赋应须少,思悟当年从谂茶,是澄怀也?还是净虑也?其化前人意境于不知不觉间,妙合无限,“吃茶去”的典故,让人瞬息间融入了禅悦之中。

       从谂禅师,人称“赵州”。一次赵州问一僧人:“曾到此间么?”僧答:“曾到。”赵州说:“吃茶去。”不久又问一僧人说:“曾到此间么?”僧答:“不曾到。”赵州又说:“吃茶去。”后来院主问他:“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可是赵州却仍然说:“吃茶去。”

        一句简单的“吃茶去”,暗喻了禅门“任运随缘,不涉言路”的家风,就好比“遇茶吃茶,遇饭吃饭”一样的平常自然,不必另起妄想之心,赵州禅师正是通过“吃茶去”,而让修行者内心归于清净。

       心中不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多言,自然祸就少。词人淞雲融禅入词,亦于一壶茶里悟人生。恰如日本禅师所言:“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这茶的味道,不也与人生的过程一样吗?”。困来即眠,饥来即食,不造作,不索求,不计较。如此平常简单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大快乐吗?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品茶之味,悟茶之道,用心去悟,可道可名亦可悟。我自解得,茶的真滋味,禅的真境界,惟平常心能知之,平常心是道也。

       一壶茶,一本书,一溪云,算不上奢侈,却可以让人心静。远处,是谁于层林间煮一壶云水禅心,参一道似水流年,默默放牧着思想?生命,在呼吸间;快乐,在禅心内。

       世界上最大最静的禅房,不在古刹,亦不在深山,而是在人的内心中。此生,我愿做一个慈悲的看客,静观世态炎凉事,不做千古梦里人。

       一阕词,让人穿越回一个朝代,一句话,让人久仰着一位禅者。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周易今读》杨军——著

群经之首中华文化推崇的“第一经典”思想之源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

by:顺晖

品读周易

《易经》为百经之首,国学之源,其中蕴含了人情世故、治国安邦、军事运作以及预测等诸多理论与功能。

by:妙法居士

乐读周易

寇方墀著《全本周易》导读本

by:大运河书院_孔子学堂

读《周易》

朗读周易,传播中国国学

by:王良勤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