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课程第一节 课程概念与课程类型

2024-03-26 13:03:4218:08 40
所属专辑:我不上岸谁上岸
声音简介
一、课程概念
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作疏,这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记载,但这里的课程是指秩序。
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多次提及‘课程’,意指功夫及其进程。
西方‘课程’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跑马道’,使学生要研制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把课程解释为课程内容的系统组织。
⭐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这是教育史上第1本关于课程论的专著。
⭐1949年,美国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泰勒因此被誉为“课程理论之父”。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强调课程总体如小学课程初中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总而言之,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二、课程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根据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与科学发展分门别类的,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优点:高效性、逻辑性、主导性
缺点:较少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2.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而编制的课程。
⭐法国教育工作者卢梭最早提出活动课程思想。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建立了完整的活动课程论,并付诸实践。
优点: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及创造,以学生为中心。
缺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1.分科课程和学科课程存在相近的地方,因为学科课程是从某一学科领域选择知识,并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加以组织的课程形态。
分科课程不等于学科课程两者存在区分。分科课程对应的是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对应的是活动课程。
2.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和而唯一的课程形态。4种形态:
①相关课程,也称联络课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在一起主题或者观点相互联系起来,但又维持各学科原来的独立状态。例:语文、历史。
②融合课程,也称合科课程。是指将有关的学科合并成一个新的学科,与相关课程不同合并后,原来的科目不再单独存在。例体育与健康。
③广域课程,是指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在范围上比融合课程要大。例道德与法治
④核心课程又称为问题中心,课程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而社会问题就像被包裹在教学内容里的果核一样。例雾霾问题
我国当前的综合课程有学科型综合课程和活动性综合课程学科型综合课程共6门。
即道德与法治科学,艺术,体育,健康信息技术和劳动,他们分属于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如道德与法治是广域课程,体育健康是融合课程,活动课程共一门,即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课程的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如教材编写和师资等问题。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按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必修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根据课程计划的安排,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特点:强制性。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包含两种类型:
一是必修课程。这是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休息的课程,二是选择性必修课程。这是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是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休息的课程。
如高中历史是国家课程属于必修性质,其中的必修课程是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国家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
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及教材统一由教育部编制。
2.选修课程是指一种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根据课程计划安排为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人生发展规划而开设,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自由选择的课程。
一般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设,没有统一的教材。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也称正式课程,潜在课程等,一般是指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或者说在课程表上应该表现出来的课程。
显著特点:有计划性
2.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无形课程,隐蔽课程等,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规范和态度等。不是课程方案中所预期的东西,
其显著特点是自发的个性化的。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
显性课程主要是产生计划性的预期性的教育影响。
隐性课程则主要是产生非计划性的非预期性的教育影响。
两者也存在内在的联系性:
一方面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
另一方面隐性课程可以转化为显性课程。

(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发设置,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联系他编定的。
宗旨是保证国家确定的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教育的世界先进水准。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这类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由国家统一审定,未经批准地方不得随意变动。
⭐国家课程的编制往往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实施“中央—外围”即自上而下的政策。
以确保一个国家所实施的课程能够达到统一共同的质量。
2.地方课程是二级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确定开发主体。地方课程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
注重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强化实践性,体验性和选择性,促进学生认识家乡涵养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级课程的编定权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县校不经批准,无权编订。
地方课程可以克服国家课程单一、很难全面顾及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弊端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和丰富
它既可以以学科课程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活动课程的形式出现,它既可以安排必修课,也可以开设选修课。
2023年1月,江西省教育厅颁布《江西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江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教材包括《红色文化》《美丽江西》《古诗文读本》《信息科技》等。
3.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是由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兴趣需要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
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与参与性。
⭐校本课程采取“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是一种由下而上的实施政策。
校本课程通常选修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规定,校本课程原则上编写教材,通常以活动课程的形式出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一天一节影楼课

与其取悦别人·不如投资自己,一个专注于影楼人的知识服务平台!

by:颠峰文化

第五章/第一节避人救世

孔子一心渴望复兴周王朝礼乐文化,,他在意诸侯对他的政治理想的态度,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他可以不在意诸侯对他个人的礼遇。

by:妙巴

每天一节情绪管理课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好心情、坏心情,完全由你来决定。好心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能力。好心情需要去学习,每天一节...

by:人民邮电_电子书

第三章/第一节为人智慧

人生很多时候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因为想要得太多,而使身上的背负远远超出负荷。面对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给自己的人生做一次减负,将那些多余的“欲”扔掉。用...

by:妙巴

中国舞一级第一节

北京乐舞艺术培训中心

by:乐舞艺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