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第二十二章

2024-04-12 20:20:0213:12 28
声音简介
【经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白话解释】

樊迟请教孔子,施政如何能称得上有智慧?孔子回答:政治的重要任务是要教人民实行人伦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此事应当全力以赴,以克竟其功。其次还要教人民虽礼敬鬼神,但不要迷信,不必凡事皆求鬼神,应当注重人所应为之事。做到上述两项政治的要务,就可以称得上是有智慧了。樊迟又问孔子,施政如何称得上有仁德?孔子回答:仁者办有利于民之事,先忍耐困难,劳身劳心,冲破种种难关之后,得到成果。这样可称得上是仁者。



【章旨】

此章言办政治如何用仁与用智。



【本章重点】

一、孔门弟子可以领导风气

孔子培养弟子们办政治,或者是办教育,因为在士农工商当中,士可以领导风气、可以创造风气、可以办出善良的政治、可以教出好的人才,让各行各业蓬勃地发展,所以孔子的教育是精英教育,孔子的弟子有很宽广的出路。



二、樊迟是为官的人才

樊迟小孔子三十六岁,或者认为小四十六岁。鲁哀公十一年齐鲁大战,冉求担任左军将军,他要用樊迟担任前锋的将军,季孙大夫认为樊迟太年幼,恐不能胜任,冉求说不会,以此来推算,樊迟小孔子四十六岁,哀公十一年当时的年龄约二十二岁比较合理。樊迟在孔子回鲁国的时候成为孔子的学生,经过他不断努力,他也是七十二贤之一,而且因为他对鲁国有军功,所以被推荐出来做官,这一章的问与答,雪庐老人说,似乎是冉求在做官而请问为官之道。

樊迟在《论语》其他篇章也曾问知、问仁,问知的时候孔子说「知人」,问仁的时候孔子说「爱人」,这都跟为政有关。樊迟也曾经因为政治不够清明,感慨还不如去种菜、种田,孔子对他说「吾不如老农」,还是希望他能够学为政、学五伦,学这些能利益人的学问跟能力,即使身在乱世,也要把这种见地弘扬出去、传承下去,当国家想要恢复清明的时候,才有人才可用,这比种菜种田还重要。



三、樊迟问知与孔子的回答

本章樊迟问知,孔子告诉他做官要有智慧,所谓「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务民之义」就是要让风气变好,要让老百姓懂得五伦十义,才会经营出一个近悦远来的地方,就能够创造经济价值,使商品流通、农业发达、教育人才,所以五伦十义其实是整个为政基础所在,务民之义非常重要。

「敬鬼神而远之」,可见孔子也知道有鬼神,这才谈敬或不敬,如果是无鬼神,连敬都说不上。过世的祖先叫做「鬼」,「神」就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过世后被尊称为神。《中庸》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意思鬼神的能力太强了,祭祀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如在周围。扬雄的〈解嘲〉上说:「高明之家,鬼瞰其事。」很高明的人家,就是高贵的门第,里面各种的计划筹谋,鬼神暗暗地都看得很清楚,所以鬼神的能力很强,逃不过祂们的眼睛。祭祀鬼神要敬,因为是表达报本还恩,也是求鬼神的加被,如果懂得祭祀的道理,就能培养报恩的风气,也容易让人们知道慎独。

鬼神有这样的能力,孔子却说敬而「远之」,为何不是「近之」?此处的「远」不能解释为远离,躲得远远的还谈什么祭祀?还谈什么报本还恩?还谈什么慎终追远?「远之」就是不会受到鬼神的迷惑,不以鬼神来设教,透过正确的做人处世、敦伦尽分、表里如一,这个时候鬼神才会加被,帮助你发展利益众生的事业,并不是凡事请教鬼神,而是要在圣人设教当中断恶修善,懂得用「圣言量」,就是以圣人的言语作为处世标准,凡事要以人事为主,其次再求鬼神的加被,如此才算得上是一位智者。如果凡事求神问卜,鬼神告诉你东你就东,鬼神告诉你西你就西,那必然受到迷惑。所以办政治一方面要懂得运用人事,要务民之义;另一方面要懂得运用祭祀的道理,这两个合起来,才能办出有智的政治。



四、樊迟问仁与孔子的回答

樊迟接着问仁,本章孔子回答:「仁者先难而后获」。「先难」就是先做艰难的事情,包括事务上的困难、心理上的困难,办政治本来就要承担艰难,否则艰难的事情难道要给老百姓去承担?那做这个官有什么意义呢?比如说水利、交通、教育、税务,这些都很艰难,要推动政策、改变风气都很难,设官分职也不容易,老百姓哪里会做这些。

「后获」,第一是获利、获功,包括上级的奖赏、老百姓的拥护;第二个是获义,这种先难的付出,会让人对道理会越来越有体悟,因为很多人生的大道理,要透过实践才有体悟,不能只是文句的了解。孔子带弟子们去周游列国,体会人情、体会各国政治、体会各种顺境逆境,圣人的道理才会慢慢地感怀于心,所以说「力行近乎仁」,认真去做这些艰难的事情,慢慢能看到事功,那个仁心才是被考验过的仁心,是纯正的仁心,是有功效的仁心。

宋儒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雪公老师说这个讲得太不近人情了,若跟农夫讲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又何必种田?如果办难事没有事功,又怎么做得下去?仁者本来就是要努力做这些利人的事业,后面一定有功效,后面一定有利益,后面一定有义,懂得这些道理,就可以看出孔子其实回答问题都很务实,务实当中表达对这提问者的肯定。



《论语讲要》原文

刘氏正义:「窃以夫子此文论仁知,皆居位临民之事。意樊迟时或出仕故也。」

樊迟问知问仁,以资施政。知同智。孔子分别答复何谓知,何谓仁。

「务民之义。」依刘氏正义解说。务,犹事。民之义,就是礼记礼运篇所说的人伦十义。礼运篇:「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又须疏远鬼神。远,读去声。之,指鬼神而言。礼记表记篇引孔子的话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刘氏正义说:「近人而忠,即是务民之义。」

三代皆敬鬼神,而周家尊礼,更为重要。以礼敬而远之,是敬而不侮慢。

政治的要务,即以人伦十义化导民众,教民敬鬼神以报德,然而不必凡事皆求鬼神。如述而篇说,孔子疾病,子路请祷。孔子曰:「丘之祷久矣。」不造恶事,所行皆善,无愧于天地神明,就是祷。如此,即是智慧。故云:「可谓知矣。」

「仁者先难而后获。」孔安国注:「先劳苦,而后得功。」皇疏:「范宁曰,艰难之事则为物先,获功之事,而处物后。」

此答樊迟问仁。孔子说,仁者先为其难,而得功则在其后。世间好事难成,仁者办仁德之事,先忍耐其困难,一直做去,冲破种种难关,而后得其成果。此为难行而能行。礼记中庸篇说:「力行近乎仁。」故云:「可谓仁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论语 雍也第六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

by:林氏包子

雍也第六——論語章句集註

馬培路老師主講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by:春耕园书院

《论语·雍也第六》

钟茂森博士的《论语讲记》,从儒释道多方面来阐释和解读,通俗易懂且见解不凡,值得您垂听。

by:沈德斌

功夫哲学论语雍也第六

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3...

by:張淸楊问手轩咏春拳功

論語不泥 06 雍也篇 最接地氣的口條解釋最高智慧

需要文字稿的同學請聯絡微信bksun8864,大師兄文山不泥,暨註解易經之後,立刻推出另一部重要的國學註解,即將顛覆宋朝以來,國人對孔子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更是要...

by:大師兄文山不泥

正说大汉二十二帝

声明:此书原著版权归原著相关个人或组织所有,本有声读书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牟利。听众若感兴趣,请购买正版图书!维护版权,维护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也是...

by:英明神武安心觉罗

第二十二条军规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免除飞行任务,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能提出此申请的人必然没疯,所以他必须去飞行,去送死。在英文中,“军规”和“圈套”是同一个词...

by:高乐高伯爵_牧声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