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B 白话 功能 第六段

2024-04-20 09:43:0222:38 26
声音简介
拆书酱作白话文翻译:
换句话说,当本性凝结为形体并主宰、运行在形体中时,它实际上是不断更新生成的,没有一个停歇的阶段。然而,形体一旦形成,就成为独立且有阻碍的物体,所以不能只有形成而没有毁灭。但不能因为形体成为独立且有阻碍的物体,就怀疑本性只受限于形体,于是说形体毁灭本性也随之消失。本性是具备各种形体的浑然一体,它流行不止。形体虽然各自独立,但在本性上并无区别;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乃至万物,从形体的角度看都是独立的,但从本性的角度看都是一体的。形体虽然有阻碍,但本性并没有方向或形状。方向和形状是形体的特征,而本性是形成这些形体的原因,不能用方向和形状来探求。因为形体必定会毁灭,就怀疑本性也会随形体一起消失,这是不理解本性的表现。本性的运行原本就不是我们可以私有的。如果执着于形体来揣测本性,就会随着主观臆测而迷失于天理的公道,生死的原因也就难以明了。所以,功能是不会断绝的,这是真实的道理;如果功能有断绝,那么天地乾坤就会熄灭,这怎么可能呢!
习气,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生命产生之后,各种行为留下的余势,这些余势在染污和清净之间不断转换。如果行为带有染污,那么留下的就是染污的势能;如果行为是清净的,那么留下的就是清净的势能。这些势能不会因为时间的新旧而有所区分,旧的行为累积成为旧有的势能,新的行为又形成新的势能。这些势能相互叠加,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虽然它们不是实物,但各种势能相互依存,永远不会散失。这种力量是无尽的,实际上与创造和变化的功能相当;王船山曾说:“习气所形成的力量,就是创造变化的力量。”这些习气能够迅速响应外界事物的感应,当外界事物作用于身体时,身体能够迅速反应,这是因为习气能够迅速感应。因此,我们知道习气虽然是后天形成的,但它会不断累积和增长,其力量和作用非常巨大。我们的生活内容,无一不是习气。我们在外在世界中的表现,几乎没有不是由习气所驱动的。这是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来明确感知的。我们日常所经历的世界,也都是由我们自己的习气所形成的。如果我们认为当前有一个固定的物品,比如一张书桌,这也是因为我们的习惯。如果我们放弃习惯而讨论,这里真的有这样的书桌吗?没有这样的书桌吗?那么就会产生很多疑问。因此,可以说习气就是生命本身。然而,习气是否会像功能一样永远不断呢?答案是,功能是决定不断的,正如前面所讨论的。习气则不一定永远不断,也不一定永远断绝。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习气分为染污和清净两种,正如前面所讨论的。染污和清净相互之间会有消长,不会同时茂盛,就像两个木偶同时登场,一个起来,另一个就倒下。如果一个人的染污习气非常深重,那么它会阻碍清净习气的产生,看起来就像清净习气被切断了。但如果清净习气开始产生,并逐渐变得强大,即使从生命开始以来染污一直存在,现在因为清净的力量更强,能够使染污习气逐渐被抑制甚至被断绝。开始时只是被抑制,最终必然会被断绝。在这里断绝的,是因为在另一方面有所增长,染污增加则清净断绝,清净增加则染污断绝。因此,当我们谈论习气时,只能说它们可以被断绝,而不能说它们一定会被断绝。哲学的本质在于反思自己,真正地看到自己的生命和宇宙本来就是不二的。孔子说:“古代的学者为自己学习”,正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的。性本质上是不做任何努力的,性上不允许施加任何力量。而习气则是后天努力的结果。修养就是习气的培养。增强和培养清净的习气,才能显现出本性的力量,通过积极的作为才能看到无为的境界,本性是无为的,习气是有为的。清净的习气顺应本性而产生,因此通过极端的清净习气可以显现出本性的明显特征。尽人事才能符合天德。人事用习气来描述,天德用本性来描述。根据上面的讨论可以理解这一点。习气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然而,人们知道谨慎选择自己的习气,并追求清净而放弃染污,这是智慧的表现,普通人很少能够长久做到。通常,染污的习气会不断增长,而清净的习气只在累积的染污中偶尔出现。比如突然看到小孩掉进井里,内心产生的怜悯之心,这就是依据本性产生的,也就是清净习气的偶尔出现。如果是品质低下的人,就会完全被染污的习气所束缚,无法自行断绝。这就像猪一样,被铁链锁住,有朝一日能够断绝吗?因此,我们知道,如果染污的习气没有被极端的清净力量所对治,那么它就不会断绝。总的来说,清净的习气如果遇到染污的阻碍,就接近于断绝;而染污的习气如果遇到强大的清净力量作为对治,也是可以被断绝的。因此,习气终究与功能不同,功能是不会被认为有可能断绝的。
综上所述,本性与习气的差别已经非常明显。性,我们称之为功能,与习气是有显著差异的。那些试图将两者混为一谈的观点,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在这里,我们既不偏爱习气以至于混淆了本性,也不抬高本性的地位而贬低习气。虽然人生受限于形体和气质,所以我们的习气中不可能只有纯净而没有污染,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陷阱。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真诚地反省自己,那么我们就可以舍弃黑暗追求光明,这是我们的本分,原本就没有任何损失,污染终究是外在的、暂时的。虽然堕落和退步可能不由我们控制,但战胜这些负面因素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这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如果一个人生来就没有任何陷阱和挑战,那么所谓的“大雄无畏”又怎么能体现出来呢?
因此,我所说的功能与护法所理解的不同。这一点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大致看出。有人可能会反驳说:“你认为功能是实性的核心。但实性是指一真法界,它没有对立面,所以被称为‘一真’。因为它是所有法则的实体,所以被称为‘法界’。‘界’就是体的意思。它并非虚妄,所以被称为真。它永恒不变,所以被称为如。在所有地方,它都保持其本性。这就是不生不灭、不变不动的实性。这是最高的道理,是宗教的极致。而你现在所持的观点,似乎是把生灭变动的功能视为实性。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生灭变动就是实性的话,那么宇宙就是虚幻的,没有实际的存在。人生就像泡影,没有根据。那么,我们将如何安身立命呢?这样做显然违背了宗教的极致,是无边的过错。你凭什么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我回答说:“你的问题很好。对于最高的道理,诸佛都有默契的理解,我也认同这一点。我不能违背宗教的极致。你怀疑我把生灭变动的东西看作是实性,那么我问你:你是想在生灭法之外寻找不生不灭法,还是想在变动法之外寻找不变不动的法呢?如果是这样,那么生灭变动的法就会与不生灭不变动的法分离,而具有自己的性质。那么,为什么还要设立不生灭不变动的法作为实性呢?不能有两种性质。另外,如果实性只是顽固地不生灭不变动的话,那就是空洞无物的,怎么能称得上是所有法则的实性呢?经过反复推敲,你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你并没有真正理解最高的道理,怎么能质疑我呢?”
应该明白,当我说生灭,实际上是指不生不灭;当我说变动,实际上是指不变不动。为什么呢?所谓的生灭,是指每一刹那都在幻现其相,都没有暂住。详细请参考《转变》一章。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生灭法可以得到,通常人们说的生灭,却没有理解到每一刹那都没有暂住的含义。他们承认有现成的物质存在,认为凡物从无到有,称之为生。凡物产生后存在一段时间,最终会消亡,称之为灭。然而,如果把生灭看作是实物的出生和消亡,这就是一种误解。如果知道现前的各种法则实际上是每一刹那的幻现,没有暂住,那么这些现前的法则在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出生。它们既没有出生,也就没有消亡,所以想要找到生灭界的物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不曾生灭。本性上始终是如如不动的,既没有新的物质产生,也没有物质消亡,所以说不生不灭。所谓的变动,也是每一刹那都在幻现其相,都没有暂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变动法可以得到,通常人们说的变动,是因为他们认为物质遇到不同的条件会产生变化,就称之为变动。然而,他们没有理解到每一刹那都没有暂住的含义,却把变动看作是实物的变化。但现在我们并不这么认为,而是从通常被认为是实物的角度,仔细观察它们原来并没有真正的物质存在,只有幻相,每一刹那都有新的幻相产生,都不暂住,这就是变动。所以通常认为的变动界的物质,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得到的。这就是不曾变动。本性上始终是如如不动的,既没有变成另一个物质,所以说不变不动。然而,生就是无生,因为生而不有;不有,就是没有物质作为障碍。灭就是非灭,因为灭而不息;不息,所以并非空无。变就是不变,因为变而恒久坚贞;坚贞就是坚固,始终如其本性所以称为恒贞。无论是在物质还是在生命,在凡人还是在圣人,本性始终不改,就像水变成冰,但其水性不变一样。动就是不动,因为动而不迁移。肇公的《物不迁论》详细阐述了这个道理。《易经·井》卦说:“井虽然有水流出但其位置不变。”迁流是指流动不息,但其位置始终不变,这就是不迁移的含义。当理解了这个道理后,对于世间万象都能看到真如本性,不能离开现象而另外寻找实体。在流行中能够认识到主宰,主宰并不是指神或上帝,只是指流行中有规律而不可乱的东西,称为主宰。就像我们在面对各种感受时,内心始终保持湛寂,能够恰当地应对各种情况,能够有自我控制而不被物质所左右,这就是主宰的含义。在发挥作用时自然不会失去静止的状态。庄子说:“像尸体一样静止而龙的精神却显现出来。”尸体静止是静止的含义,龙的精神显现是发挥作用的含义。即发挥即静止,动静一致。如果说生而没有理解到生即无生,甚至说动而没有理解到动即不动,这就是执着于物质的表现。如果说无生而没有理解到无生中的生,甚至说不动而没有理解到不动中的动,这就是沉迷于空无的表现。所以要知道实际的道理是非常微妙难以言传的,最大的错误是沉迷于空无而执着于物质则是次要的错误。因此从它炽热不空的状态中我们可以模拟描述:模拟就是形容的意思因为这个道理无法直接阐述。假设注意力始终在转变中让我们远离常断的错误认识;伪装的功能也显示出它不属于有无的范畴。这个道理是不可思议的这是理性的极致不是思考所能达到的境界只有通过内心的自证才能理解。名词只是用来表达的工具;如果能够反观自照而深入理解就不会被解释所束缚或许可以顿时消除疑惑! 分析理性真实与虚妄需要参考二谛:真谛和俗谛。详见《量论》。顺应俗谛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地就是地水就是水乃至各种事物都按照它们自己的自相和共相来明确它们并不违背世间的认知。而进入真谛则必须坚决否定世间的知见。所以对于地我们不应该把它看作是地因为其本性是空灵的所以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真实的本体清澈明净;因为地没有自性所以说地的自性是空灵的。对于水我们不应该把它看作是水因为其本性是空灵的所以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真实的本体清澈明净;乃至于对于一切相我们不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一切相因为其本性是空灵的所以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真实的本体清澈明净。这就是一个道理平等无二消除了一切思考和言语的束缚只有通过自性的智慧才能证得。学者如果不能辨别真谛和俗谛那么对于上面所说的内容必然会产生疑惑和恐惧以为生灭界或变动界的各种事物既然都不可得那岂不是宇宙都是空灵的。但要知道这是按照真谛来理解的就是消除俗谛归结到真谛总的来说是没有物质的。这就是消除物质相貌举出俗谛所假名的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实际上一切都是真实的于是说没有物质谁说本体是空灵无知的呢?所以要知道理性的极致远远超出情感和认知的范围没有必要疑惑和恐惧。 上述假设的功能是为了方便显示真实的本性现在再次取前一章的《转变》。谈到物质和精神但还没有尽到其含义的需要郑重地重申。在《成色》和《明心》两节中依次叙述。
疑难字词或专业术语解释:
大化流行:指宇宙间万物的演变和流转。
执形以测性:指执着于形体的存在来推测或理解本性,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天理之公:指的是宇宙间公正无私的规律或法则。
大雄无畏:大雄是佛的德号,这里用来形容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状态。
一真法界:佛教术语,指的是真实无妄、常住不变的法性世界。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作者对实性的理解,并反驳了一种错误的观点。作者认为,实性并不是简单地不生不灭、不变不动,而是包含了生灭变动的功能。他反驳了那种认为生灭变动与实性相分离的观点,并指出实性应该是包含生灭变动的。此外,他还强调了实性的全面性和包容性,认为实性不能是空洞无物的。这段文字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和对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白话左传(左传白话版)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

by:知识新贵

白话白话《山海经》

你或许知道《山海经》,但你真的了解'《山海经》吗?听我给你“白话白话”《山海经》

by:孟里清歌

白话葬书

白话讲解郭璞经典风水名著葬书葬经

by:地师刘振

白话诗

经典现代诗经典白话诗

by:经典演播

白话二十四史-白话陈书全集

《二十四史》之《陈书》全集白话版精读。由悦爸倾情录制,希望本专辑的录制,能为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尽微薄之力。《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

by:彭城观月

《史记》白话版 白话精读

《史记》,中国古代历史巨著,中国古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

by:梦回元狩

白话史记全集|白话二十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

by:甜甜的水_3i

白话二十四史-白话汉书全集

本专辑为白话版,由悦爸倾情录制。希望本专辑的录制能为国人了解传统文化典籍作出微薄的贡献。《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by:彭城观月

白话二十四史-白话史记全集

白话史记全集,史记故事全集.【二十四史】之【史记】全集白话版精读和【白话史记故事精选900篇】。由悦爸倾情录制,希望本专辑的录制,能为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尽...

by:彭城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