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曲则全

2024-05-14 08:20:4513:44 36
声音简介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二十三章依然是老子总结的一些道的规律,在生活当中的用途。



曲则全。懂得弯曲才可以保全。这道理简不简单?比如说一个树枝在活着的时候,在树上懂不懂得弯曲啊?所以它才可以保全自己。树枝什么时候就不懂得弯曲了?干硬了,掉在地上了,死去了,枯萎了,是不是就不懂得弯曲了,所以就很容易被折断。我们手臂懂不懂得弯曲?所以可以保全。碰到一个硬的,是不是跟招财猫似的。性格是不是如此啊?懂得弯曲的人是不是可以保全自己的人啊。我们生活当中懂得弯曲吗?所以在生活当中,很多时候总是想强硬,总是想硬碰硬,结果是不是两败俱伤啊?道家一个很好的智慧就是要懂得弯曲,只有懂得弯曲,才会保全自己。在事情上是不是如此?要懂得弯曲。



什么叫懂得弯曲呢?比如说,无论是社会、公司、国家,或者是一些无形的没有具体的规定,有没有很多的限制和规则呀?即使有一些规则,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有没有一种规则在?都有吧。面对这些规则的时候怎么办?有没有勇闯天涯的?有,就死掉了嘛。面对这些规则怎么办?就懂得弯曲嘛。遵守不就是弯曲嘛,走到这,规定了不让干,那我转过来;这也不行,那我再转过来。



比如说我们做抖音,是不是这样啊?有没有很多的规则和限制啊,所以咱们面对这些规则的时候,怎么办?不停地弯曲,不停地转弯,总有一条路留给咱们嘛。但是有没有硬来的人啊?天天抱怨吐槽的人,能解决问题吗?解决不了问题啊。所以什么叫弯曲啊?要不然就不做嘛,简不简单?如果要想做,就要在这些规则和条件下,找到一条路,是不是它是动的呀?这里不让走了,我就换条路,这里也不行,那我就再换一个。这么不让干,我就这么干,这么也不让干,我就那么干。



如果从道德角度来讲,规则越多可能越是好事情,为什么?因为规则越多,能留下来的人越少,懂得弯曲的人就会变得越好,是不是这样?但是我们讲道,不是说规则越多越好,而是怎么发生,我们都能看到它的好。规则少好不好?好啊,大家都可以万物生长。规则多好不好?当我们懂得弯曲,总是可以找到一条合适的路。



还有什么叫弯曲呢?比如说孩子最近学习不太好,我们晚上想找他谈谈,然后一谈发现孩子对抗情绪很严重啊,怎么办?什么叫弯曲,不讲了嘛,或者安慰他一番,是不是这样?就是换个思路嘛。我跟爱人说话,说着说着要吵起来了,怎么办?弯曲嘛,这件事情不要讲了。是不是懂得曲则全?这个时候曲保全了什么?保全了很多东西,家庭的和睦,彼此的情感不要破坏掉,也保持了自己好的心情,让对方也不要太难过,是不是都是全的?这就是曲则全。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懂得曲。注意这个曲是不是委屈呀?不是。因为当你懂得道,有委屈吗?没有,不懂道的人才委屈。为什么会委屈啊?就是我只想这样,我就得这么干,我今天晚上必须得说你,所以才会委屈嘛。如果没有什么必须的,没有什么一定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会觉得委屈吗?不会,这叫曲则全。



枉则正。枉是什么呀?就是错误的,不正嘛。什么意思呢?说不正才是正。曲则全,是不是要处在曲上,就可以全呢?枉则正是要处在那个不正上,才可以正。也就是总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这个时候反而就可以正了。如果总看到自己正的地方,不就变成了那个自是者和自见者了吗?总是处在那个不正上,就是我的不足上,反而我可以变得更正。



洼则盈。这道理非常简单,杯子中间是不是洼呀?所以它就会盈。就像下雨的时候,地上有个水坑,那个坑里面是不是水就会变多呀?这就叫洼则盈。实则洼则盈是在告诉我们干嘛?处下嘛。处在那个低洼处,处在那个柔弱,这个时候反而是盈的,可以得到更多。



举例,现在的互联网也是一样的,当发生了一件事情的时候,引起了很多人关注的时候,大家都会帮助哪一方?是不是都会帮助那个弱者。所以当有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处弱就好了,非常简单。什么样的人在处强啊?动不动就要声讨你,再不就是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越想解释越多,是不是发现适得其反呐?这就叫洼则盈,非常简单。



举例,夫妻两个吵架了,想找个朋友评评理,怎么办?就是哭,我也不说对方错,就是哭,哭得梨花带雨的,用评判吗?朋友一定说:你哄哄她。这个时候他说的越多越错,有没有发现?简不简单?跟爱人也是啊,吵什么嘛,对吧?但是别嚎啕大哭,处弱地哭,要梨花带雨那么哭,别哭的都很强势,那不好用,还扰民啊。



敝则新。敝是什么呀?就破掉的,坏掉的嘛。坏掉的是不是新的就来了?我们经常讲的一句俗话叫什么?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敝则新在讲什么道理?不破不立。还有就是不要执着于过去发生的事情嘛。过去发生的事情不都是敝吗?就是旧的了,已经过去的事情了。



举例,说跟一个人谈恋爱谈了八年,分手了,很痛苦,需要痛苦吗?痛苦什么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万物就是这样,你原来有,变成无了,才有下一个有。可是这个时候人们很执着,想不开,说什么呀?我都谈了八年了,我是有深厚的感情的。换个思维啊,八年都旧成什么样了,都八年了,这还不换吗?所以有什么可执着的呀?注意啊,我们是在讲道,就是已经形成了这个结果,我们坦然接受敝则新。所以这里千万不要听岔了,别回去后,我这十年了更旧,不是那个道理啊,是事情已经发生到了这个程度,我们不要执着。但是不要主动去创造,这就叫敝则新。实则这句话其实就是一个主旨,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任何已经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的事情都不再重要了,这个事情结束了,说明下一个事情要开启了,所以不需要难过。



少则得,多则惑。越少反而就可以得,多反而就是困惑。这个道理很有意思。我们想想,什么时候少才会得呢?举例,家里吃水果,品种越少反而越好吃,有没有?品种越多的时候,反而不知道吃哪一个了,然后多到一定程度就不想吃了,有没有?有没有发现,在家里吃水果不好吃,出门的时候觉得好吃,为什么呢?是不是外面少家里多呀?所以就不好吃了。



比如说这次开课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们这次在济南,咱们自己家的弟子就会多一点,然后我告诉他们一个道理啊,我说:安排做事情的人,最多留三四个,其他的不要安排,就让他们听课。然后有一天,孙菁还问我说:那这好意思吗?我说:好意思啊。因为安排做事情的人多了,事情就没人干了,有没有听懂?做事情的就他们俩,孙菁是在后面,给大家处理一些,大家来回吃住这些问题,调音响和现场的事情就留坤玉跟赵阳,别人不管,他俩就有事干。所以这个东西响了,是不是坤玉颠儿颠儿就跑出去了,如果十个人负责,就没人去了,有没有听到?这就叫少则得。



老子的思维是非常妙的,需要反复地去琢磨,他怎么可以讲得这么有意思呢。想一想生活当中很多事情,是不是如此啊?今年我一个朋友还在跟我讲,他企业当中大概有三十几个员工吧,最近的效益也不是很好,跟我说:公司现在的问题很多,员工之间的各种问题,说效益不好,事情忙不过来,所以你说这是什么情况?我就给他一句话,非常简单,人太多了。他说:不对长亮,事情忙不过来。我说:对,人太多了,所以大家事情忙不过来,你再去掉几个,他们就忙过来了。这好不好体会?人太多了,事情就多,问题就多,勾心斗角就多,去除掉几个,他们没有那么多矛盾了,事情就有人干了,简不简单?所以老子讲的道,是不是都是反过来的?一听觉得,这怎么能是水果越少越好吃呢?再琢磨琢磨。是不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故事,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因为人太多了怎么喝?是不是老子的一贯思维啊,少一点,小一点。



生活当中的事情,是不是一样?能少的你就少一点,不需要那么多。比如说衣服多了,会不会是一种烦恼?不知道穿哪个好,大家有没有发现,注意观察,有很多越是成功的人,他的衣服越简单,不一定是衣服的件数少,是款式少,穿来穿去都是那么几件,为什么呀?多省精力啊,不用挑,穿哪个都差不多。所以为什么这些人可以相对成功一点呢?因为他的精力极其集中,其他消耗的地方非常得少,不需要那么多消耗。但是我们看大部分人,生活是不是反过来了?精力极其的不集中,然后都分散掉了,都被所有的事情所消耗了,是不是那么多没用的事情不停地在消耗呀,吃、穿、用、孩子、未来生活的琐事,都会被这些东西所消耗掉,所以精力不能集中怎么能做好一件事情呢?做不好。我们知道了少则得,尽可能的让自己少一点。



多则惑是不是对应着来的?越多反而越困惑。这个道理很有意思。比如说我们思虑过多,有没有发现你的困惑就来了?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不是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多则惑,你听到的消息越多,反而你越困惑,你知道的现象越多,反而你越看不清楚。所以我们学习了道以后,思维会变得简单直接,就是发生什么事情,不需要那么多弯弯绕绕,直接到事情的本质,解决根本问题就好了,其他的事情都不需要。就像我刚才给那个朋友的建议,是不是根本问题?就是你不要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把有矛盾的那些人,总是事情多的那些人直接去掉,是不是随着他所带来的那些矛盾和隐患,是不是都结束了,就没有了,是不是非常简单的。



其实我们想一想,很多事情都一样,我们平时没有学习道,就像生活在那个迷宫之中,就是绕了很多没有意义的路,都没有直接解决那个根本问题。比如说,孩子不愿意回家,不就一个问题吗?回来待得不舒服啊,如何让他回来待得放松,可以很舒适,他就回来了。解决别的问题有什么用?是不是都是绕路啊?这就叫多则惑。所以很多时候不要听那么多,不要看那么多,不要问那么多,不要想那么多,不要了解那么多,没有意义,简单一点就好了,越是简单,反而越可以直达事情的本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二十三

二十三岁,遇见许多人,明白许多事,有美好,有失落,有迷惘,有期待。你所风闻的我不是我,每个听众从音符中听到的每一个我,组合在一起,也许才是我。这是一首曲,也是一...

by:华语音乐

二十三个后妃

本书所写的主人公,都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女性。这些居于宫闱中的后妃,被人们称之为“六宫粉黛”,“后宫佳丽”,珠环翠绕,锦衣玉食,生活在皇城之中。她们是帝...

by:常清卍

二十三个后妃

这些居于宫闱内的后妃,被人们称之为“六宫粉黛”、“后宫佳丽”,珠环翠绕,锦衣玉食,生活在皇城之中。她们是帝王储藏的玩物,为帝王所珍爱,...

by:兑兑六六六

《道德经》第28章

愿全世界所有人事物祥和,平安,富足,喜悦自在。

by:1318709tamp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

by:有声小杨

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之树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提升记忆力

第二十三章  求德近道

第二十三章求德近道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

by:小芳读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