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第19章

2024-05-16 18:32:2605:46 19
声音简介
【经文】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白话解释】

叶公,名诸梁,楚国大夫,他在叶这个地方收租税。按照制度,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叶公只是大夫,却自称为公,是僭越礼分。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这个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知道此事后便告诉子路说:你为何不对叶公说,我的为人就是好学不厌倦,发愤用功,往往忘记饥饿也忘记吃饭。心乐在道上,一快乐起来就忘了忧愁。这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以至于即使年老力衰都不知不觉,我的为人不过就是如此。



【章旨】

此章记孔子的为人。



课程重点

一、孔子周游列国的新鲜事

孔子周游列国曾到叶县,碰上楚国的贤臣叶公(姓沈名诸梁),叶公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告诉他近者悦,远者来的道理,而本章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结果每天随侍在旁观察孔子的子路竟然回答不出来。



二、子路答不出来的理由

李炳楠教授说不知就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有人说因为叶公问了不该问的问题,使子路无法回答,可是问孔子的为人如何,并不会没有礼貌。有人说叶公既然把孔子请来,就不应该私下向子路探听,但是私下打听孔子的为人也是一种判断。又有人说,叶公已经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等于已经知道孔子的为人,还向子路询问,表示对孔子没信心,这也不对,孔丘被他请来,多打听一些总是好的。

有人说圣人的德难回答,此解释可采,因为子路智不足以知圣人,或是子路恐答得不得体,所以没有回答。



三、孔子明面点子路,暗面自我介绍

此章夫子明处是点拨子路应该这样回复叶公,暗处其实是夫子的自介。孔子说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也就是发愤起来便忘了吃饭,快乐起来便忘了忧愁,这乍听容易,其实一般人最不能忘的就是吃饭和忧愁。而孔子乐在学道、求道、悟道、证道、流通道,法喜充满,孔子本就是个好学不倦、诲人不倦之人,而且无怨无悔,即便吃粗茶淡饭也乐在其中。其实世间的大企业家要做出一番事业,也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即便眼前的困难都足以让他感到忧惧、裹足不前,但是一想到后面的利益、发展,便能乐以忘忧,我们可以抓住世间的觉受来讲圣人。「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在这样的境界中竟然不知不觉到老,回过头来才惊觉已老,「云尔」就是如此罢了,即孔子点拨子路大略这样回答即可。

孔子虽然已老,依然在学习道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就是成功的秘密。学习圣人之道、君子之道,甚至于世间各领域的学问,亦或是想要开创事业皆然。

当专注于所学,生命很快就快过完了,学习本章,我们可以思考,自己到底要在欲境中打滚很快到老,还是在终身学习当中很快到老,回过头来看,那才是不辜负这一生,活得有价值意义,并且把这一生的努力,变成来世的增上。



《论语讲要》原文

集解:「孔安国曰,叶公,名诸梁,楚大夫,食采于叶,僭称公。不对者,未知所以答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事后孔子知之,乃自述为人云云,以语子路。发愤忘食三句,文易晓,意思如何,孔子未加说明,诸注所云,皆是揣测之辞。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论语讲记-述而篇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by:道外无物

论语 述而第七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来,众多学...

by:林氏包子

《论语 · 述而第七》研习报告

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

by:MJ明静

論語不泥 07 述而篇 最接地氣的口條解釋最高智慧

需要文字稿的同學請聯絡微信bksun8864,大師兄文山不泥,暨註解易經之後,立刻推出另一部重要的國學註解,即將顛覆宋朝以來,國人對孔子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更是要...

by:大師兄文山不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