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涵《梅子涵:那时我是弟弟》

2023-11-14 02:30

1个回答

那年书店的阿姨叫我弟弟,还在橱架的角落里给我留下了一套《月亮和六便士》。

我是在下乡前两天买下《静静的顿河》的。那四本一套的书,放在书店右面那个蛮高的橱架上,我原因不明地看了它整整五年,原因不明地,总是目光就停在它那儿。整整五年,它在那个位置上没有动过,它的左边是《月亮和六便士》,所以我既记住了肖洛霍夫,也记住了毛姆。站在那个位置,看着那蛮高处的名字,再忘记非常难!

这是一个永远安静的小书店,在我上中学的路上,它的旁边是粮店,每个月我都会跟着外祖母到这儿来买米,我背回去。

我上了三年中学,可是却在中学待了五年。后面的两年不毕业,也不上课,有的同学待在家里,有的在学校和马路上闲逛。我是属于闲逛的,这个很小的书店也是我闲逛的地方。加上上课的那三年,我也是常常逛进去,虽然并不总是买书,但是成为了习惯。这些年,我经常讲那本法国的《星期三书店》给儿童们听,讲的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进这个小书店。那本书里的小女孩,每个星期三的下午都走进巴黎的一个小书店,坐在沙发上看漫画,对面的沙发上也总是有一个老先生坐在那儿读一本厚厚的历史书。读厚厚的历史书的老人成为她童年的星期三情景。

我们那个时候的书店不开架,也没有地方坐,我们是站在柜台的外面看橱架上的书。

我很想请营业员把《静静的顿河》拿下来给我看看,可是不好意思。因为我只是想翻一翻,没有准备买。买这一套书要好几块钱,不是想买就可以买的。

让别人拿下来给我看,可是又不买,我的性格里没有这样的脸皮厚。我的脸皮一直不厚。

我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看见卖糖炒栗子的,很想买,但不知道是不是好吃,就问,可以吃一颗吗?还要问,如果觉得不好吃,可以不买吗?如果卖的人说,怎么可能不好吃呢?那么我就不吃一颗了,因为如果吃了,不好吃,不买,就会不好意思。如果他说,一颗栗子算啥,你吃吧,那我就吃一颗试试。不过,只要吃了一颗,就算不好吃,我基本上也会买的,至少让他称半斤,否则还是会不好意思。否则,离开的时候,会觉得背后有不高兴的眼睛瞪着我。何必让人家瞪呢?

有一次,我还是看着橱架上的《静静的顿河》的时候,女营业员突然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取下了一本放在我面前,然后退后一步靠着橱,看着我,虽然没有什么笑容,但是目光和气。她一定是记得我,看见我总是远远地看它。一个人,目光和气地看着别人,可能比笑容满面更令人安定。

我很意外,就急急忙忙地翻了一下书,记住了一个叫格里高利的人物名字,记住了哥萨克和文字里的一点儿词句感觉,那词句感觉和家里有的苏联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不一样,那时,都叫苏联小说,不叫俄罗斯小说。

可是我没有买,不好意思地把书放回原处,说了声“谢谢阿姨”,就赶紧走了。

《星期三书店》中的老先生每个星期三下午来,到书架前取下那本历史书看,看得很缓慢。他已经很老了,没有把书买下来,但是又希望读完,这情景,不但看漫画的小女孩看见,年轻的女营业员也看得清清楚楚。

再过两天我就要下乡了。妈妈给了我钱,让我买所需要的日用品,还剩了一些钱,所以就又逛到这儿来了。

她正坐在那儿打毛衣。我说:“阿姨,我要买《静静的顿河》。”她立刻放下毛衣,站起来,把四本一起取下来,掸了掸书上的灰,放到我面前。我没有翻看就付了钱,她用印着“新华书店”几个字的纸拦腰把书包了一圈,递给我,好像是对我,也好像是对站在另一边的男营业员说,放在这里几年了,放也放老了,总算卖掉了。

男营业员说,正好你明天退休,你欢送它,它也欢送你。

他们就哈哈笑起来。

我看看她,心想,以后来就看不见她了。

我对她说,过两天我就要去农场了。她问,是去黑龙江吗?我说,是去郊区农场。

她“哦”地出了一口气,说,那很近,小孩子跑得很远会苦的。

其实我是想跑得很远的,可是因为出身不好,只能到郊区农场去。

我从书店走出来,回家去。听见她在后面喊我:“弟弟!”上海的大人,尤其是女性的大人,喜欢喊男小孩“弟弟”。

我停下来,转过身。她说:“弟弟,旁边那本书,我帮你放在下面橱里了,在角落里,你如果以后要买,就对他说,我也会跟他说的,只有一本,卖掉了就没有了。”

“《静静的顿河》也没有了,是吗?”“没有了,只有一套。”

放在下面橱里角落的就是《月亮和六便士》。

《星期三书店》里,到了圣诞节前一天,老人又来看书,可是那书不在架子上了。他问年轻的女营业员:“是卖掉了,是吗?”

营业员说:“是卖掉了。被人当作圣诞节礼物买走了。”然后她从下面的橱里取出一个包扎好的漂亮礼物,递给老人,说:“爷爷,圣诞节快乐!

她买下了那本历史书送给老人。

阿姨是以另一种方式为我包扎好,藏在一个角落里,心意都暖和,因为我在看《静静的顿河》的时候,也一直都看《月亮和六便士》。她看见了我的看。

下乡的十年里,度过着另外的生活感觉,竟然没有想去买那本被藏在角落里的书,后来等我想起这事,书店已经不在了。粮店也不在了。只有我的想起还在。

我一直纳闷的是,在我们不上学的那个年代,苏联小说、英国小说,其实是不可以出现在书店的,但是它们怎么一直在那儿呢?我搞不大懂。(梅子涵)

相关问答
梅子涵《女儿的故事》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1-26 04:42
这是一部讲述成长喜悦和苦恼的书。作者文笔实在很特别。第一页即始的新奇,全书完整的幽默,直至故事终了,留给你的是“流连忘返”,和很长很长时间里的记忆。
梅子涵作品简介
1个回答2024-02-07 12:00
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1949年生,安徽旌德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70年代末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为儿童文学家,他为儿童写了几十部书集,如《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作...
全文
梅子涵的作品简介
1个回答2024-05-28 06:10
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1949年生,安徽旌德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70年代末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为儿童文学家,他为儿童写了几十部书集,如《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
全文
梅子涵的主要作品
1个回答2024-01-24 12:09
《马老师喜欢的》 《老丹们的浪漫故事》梅子涵/1992/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87 页 《儿童小说叙事式论》梅子涵/1993.11/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假如再上一次大学》梅子涵/1995.5...
全文
梅子涵的作文?
1个回答2024-01-30 16:15
我把《梅子涵经典儿童小说》看完了。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梅子涵。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一个女的,其实是个男的。梅子涵的写作风格也像个女的,好像一个啰里啰嗦的老太婆,唠唠叨叨,废话连篇,但从这些“废话”中,...
全文
梅子涵的作品《女儿的故事》内容简介?
1个回答2024-01-24 19:04
《女儿的故事》和下篇《我的故事讲给你听》合成,讲述了主人公梅思繁作为一个学生一路走过来的成长,以及父母、同伴一路相随的欣喜、艰辛和无奈。
作家梅子涵 女儿
1个回答2024-02-12 00:55
梅思繁 人物生平 梅思繁,作家与翻译。1982年10月20日出生于上海。上海戏剧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士毕业后,赴法国进修。2009年获得法国巴黎四大的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后,继续在该校攻读博...
全文
梅子涵是儿童文学的什么
1个回答2024-03-13 16:42
梅子涵,1949年生,儿童文学作家 。为儿童写了几十部书集,如《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作为儿童文学的研究者,他写作、主编了多部理论著作,如《儿童小说叙事式论》等。
梅子涵的作品简介
1个回答2023-08-24 07:16
我不知道。。
女儿的故事(梅子涵)全文
1个回答2024-01-16 19:54
去买一本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