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 苏舜钦

2023-11-17 16:25

5个回答
译文
  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颸拂面之感。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   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特点
  结构自然工巧:诗写昼寝,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风调活泼可喜,避免了质直之病。   风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院》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与此诗一二句相似,但常诗写出世之想,寂灭之感,而此诗给人的印象是洒脱不羁。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子美文》),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于王、孟家数外别树一格。   这首诗主要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编辑本段点评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风拂面之感。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   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结构自然工巧:诗写昼寝,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风调活泼可喜,避免了质直之病。   风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破山寺后院》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与此诗一二句相似,但常诗写出世之想,寂灭之感,而此诗给人的印象是洒脱不羁。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子美文》),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于王、孟家数外别树一格。
(1)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点拨:或“诗歌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
(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希望赞同,谢谢啦
SBSBSBSBSBSBSB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点评】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颸拂面之感。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
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结构自然工巧:诗写昼寝,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风调活泼可喜,避免了质直之病。
风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破山寺后院》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与此诗一二句相似,但常诗写出世之想,寂灭之感,而此诗给人的印象是洒脱不羁。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子美文》),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于王、孟家数外别树一格。
1.恬静清幽的夏意,
相关问答
夏意一苏舜钦
1个回答2023-08-22 22:11
夏意 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意 苏舜钦 赏析
3个回答2022-09-25 00:52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苏舜钦的生平经历
1个回答2024-04-15 11:55
苏舜钦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生于北宋都城开封(今河南开封)。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祖父苏易简,宋太宗时参知政事。父苏耆,官至工部郎中、河东转运使。苏舜钦年轻时即不顾流...
全文
夏意 苏舜钦 阅读答案
2个回答2022-11-15 12:32
读之仿佛微风拂面,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优美的意境,但都必须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
全文
夏意 苏舜钦 阅读答案
2个回答2022-09-27 13:02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全文
苏舜钦的《夏意》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个回答2022-09-27 11:57
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以及诗中的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苏舜钦三个字怎么读
2个回答2022-11-27 15:00
su shun (第四声)qin(第一声)
<夏意> 作者宋 苏舜钦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个回答2022-11-21 14:49
《夏意》是宋诗中的名篇之一。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舜钦怎么读
1个回答2023-07-29 12:20
shun qin
《沧浪亭记 苏舜钦》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2-12-02 16:02
1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三向皆水 2 向东 长 像 3D 4 三面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