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曾写过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是

2023-12-01 09:26

2个回答
  师说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圣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之道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都普遍学习,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
、韩愈曾写过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是? 答案:师说 056、
相关问答
韩愈的文章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2-20 19:13
韩愈的主要作品有《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
全文
韩愈的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9-28 17:00
选项A:人才思想
韩愈的教育思想
1个回答2023-11-25 14:20
韩愈提出的"业精于勤”,"提要钩去”,"含英咀华”,"由统要中”,"师素不师辞"以及"闳中肆外"等教学与学习方法,是一些符合教学与学习规律的正确见解,但是他的"崇儒卫道"则是封建糟粕。 (一)对教师问...
全文
文学家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韩愈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2 06:52
1、韩愈 (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2、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
全文
说韩愈人品不好,有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3:25
也不是人品不好,只是史家颇有微词(吴世昌先生对其批评尤为尖锐),我列三点吧! 一:就是他受批评最大的指迹一点:批评改革! 唐顺宗即位后,有恢复前烈,振兴大唐的志向!他任命了王叔文,柳宗元...
全文
有关韩愈的名言和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15:58
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进学解》 2、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韩愈 《与孟尚书书》 3、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
全文
韩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6:54
韩愈任刑部侍郎时,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皇帝将释迦牟尼佛佛骨迎入了宫中供养三日,举国若狂,甚有百姓烧指灼背而供养者。因谏阻天子迎佛骨,耗费银钱,作《谏迎佛骨表》。宪宗闻之大怒,将处以...
全文
韩愈《师说》全文
1个回答2024-01-26 02:45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全文
韩愈写诗时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17:48
除了贾岛,还有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这首《泊船瓜洲》脍炙人口,已成千古绝唱,尤其是第三句中“绿”字的选用,更是为后人啧啧称道,...
全文
马说 韩愈
1个回答2024-02-19 04:32
1,代词,它 2,代词,它的 3,副词,表反问,加强反问语气,翻译为 难道 4,副词,表推测,翻译为 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