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著李东垣《脾胃论》讲解之一(听课笔记)

2024-01-04 18:28

1个回答
《脾胃论》解读

主讲人:湖南中医药大学谢雪娇老师

小孩因为医生发汗过度,或者大量使用抗生素而伤及孩子之阳气包括表阳和脾胃之阳。表阳虚的孩子经常容易出汗,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睡一晚有时需要换几身衣服,而且很容易感冒扁桃体也经常性肿大,有的人索性拿掉扁桃体。(这是现代人经常犯的错误,不去寻找根源而只是头痛医头,南辕北辙离真相越来越远,岂不悲乎!)此皆是医之过也,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也感叹“粗工不解读,妄意使用,本以活人,反以害人”。记得彭坚老师在谈到他临床经验时也提到“抗生素儿童”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谢老师还提到切不可见咳止咳,对于咳嗽应该辨证论治,有的咳嗽是因为表阳不固或者因为误治伤及表阳,如果不先固护表阳,却服用一些治疗咳嗽的中药(不少治疗咳嗽的中药如百部,都有发汗解表的功能),这样只会虚者越虚,咳嗽成为迁延日久的慢性病。只有表固则阳自密,咳嗽自然能逐渐好转。

春天万物复苏,生发之气日益增长,人体之阳气会被春生之气扰动,容易走向两个极端。阳气壮盛之人脾气更暴躁,可用柴胡疏肝解郁,这里用柴胡非用其升阳之功也;而阳虚之人则更加容易犯抑郁症所谓“但欲寐”,可用升阳三宝——葛根、柴胡、升麻治之。夏天暑气炎上,无病都三分虚,更需要注意固护阳气。

在用柴胡疏肝解郁时,要注意不可一味疏散,还需要用芍药收敛,一收一放阴阳平衡。这也是名方“逍遥散”之妙也

小柴胡汤使用“人参”,主要是用人参助少阳胆气以胜寒邪,所谓寒热往来正是“正邪交争”之像也,扶正祛邪乃正法也。
相关问答
李东垣《脾胃论》
1个回答2022-07-02 08:01
胖是虚胖,是病态的胖,痰湿的体现
【医学之最】最早的脾胃病专著《脾胃论》
1个回答2022-09-15 04:52
怎么了 这有什么问题么 是李东垣 李皋的么?
中医讲的脾胃 中 脾和胃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1-24 01:08
是内外俯的关系. "脾为后天只本"脾主运化.脾有不正常,则免疫功能下降.食品中的营养不能被很好地吸引.严重的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型) 人自感疲乏好睡.易感冒和感染.湿重......
提倡“脾胃论”的医家是?
1个回答2022-06-30 13:15
李东垣提倡的
与脾胃有关的中医古典医著有哪些
2个回答2022-06-28 10:27
李东垣的脾胃论,伤寒论,温病条辨,金匮要略,千金方,四圣心源,很多很多,毕竟脾胃是后天之本
找个看脾胃的中医
1个回答2024-05-28 14:05
到中医院啊。那里有专家的
中医理论中脾胃如何相通?
1个回答2022-12-20 03:48
不正确 五行里他们都属于土 他们不互相侵犯 脾胃相表里 胃的消化需要胆汁的参与到小肠到脾在运输到全身
中医怎么养脾胃?
2个回答2023-02-03 05:06
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调节脾胃,使全身气机升降,不仅可以保健,更能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
在中医里所谓的脾胃不和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2-10 11:06
从中医上讲,脾脏和胃腑是互为表里的,胃主纳食,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过程。虽然它们俩关系密切,配合默契,但是性格可不一样。胃气主降,使得我们被初步消化的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而脾气主升,把饮食中的精华...
全文
脾胃虚想看看中医
1个回答2024-05-14 00:16
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