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知行观 要点 知先行后 行重知轻 知行相须 还有个格物致知的意思

2022-09-25 20:56

这两个都是简答题每个15分的题 所以不能太少了答案 也不能太多啊 谢谢谢谢
1个回答
知即理论,行即行动实践,知行观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先行后即先有思想理论,后去执行实践。行重知轻即行动实践高于理论,重要的是行动。知行相须即尽管二者有先有后,有轻有重,但是二者必须相辅相成。
格物致知是朱熹的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他强调对外在事物的观察与理解,与陆九渊的不同在于后者强调内心的反省来达到对理的体验。
相关问答
<<观书有感>>的作者朱熹的故事 关于<<观书有感>>的
1个回答2024-01-21 23:56
  观书有感概述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两首七言绝句。两首诗写的是描绘其“观书”的生动感受。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   目录[隐藏]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释...
全文
观书有感 朱熹 讲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25 07:38
朱熹讲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
全文
朱熹观书有感
1个回答2024-03-11 01:39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
全文
观书有感 朱熹
1个回答2024-03-12 08:28
半亩之大的方形池塘如同打开一面镜子(:比喻一方书法作品展开), 池塘水面上荡漾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比喻纸上的留白与书法线条相映成趣,飞扬生动)。 问这池塘它为何这样清澈呢(:这书法作品...
全文
观书有感 朱熹 讲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12 10:56
朱熹讲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
全文
穿越千年前,你会对朱熹先生请教哪些 关于四书问题?
1个回答2024-02-26 06:54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问题: 朱熹先生如何理解《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是否可以解释一下其含义和意义? 朱熹先生如何解释《中庸》中的“至诚”?是否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实践“至诚”的建议? 朱熹先生如何...
全文
朱熹在《观书有感》里(其一)中发出怎样的感慨?
1个回答2024-03-09 03:46
发出了学无止境的感慨。 《观书有感二首》的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
全文
你有过朱熹讨读书须有疑的经历吗?
1个回答2024-03-17 01:20
我没有朱熹讨读书须有疑的经历,朱熹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品位的人,他的作品非常值得慢慢品味。
读书观感朱熹林一 阐 怎么读?
1个回答2024-03-08 06:43
1、选择一篇感兴趣得文章或者书籍,通篇读一遍。 2、对文章得主题或者书本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事件有个把握和理解。 3、列一个提纲:第一段交代主题思想,可以用名言名句,也可以用一些比喻句式。中间部分举例...
全文
宇宙便是吾心是谁的观点和朱熹观点一致吗
1个回答2023-01-05 16:51
B 解析: 很明显,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明朝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的观点同样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