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嘏的长安秋望的这首诗的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02-01 15:12

1个回答
你好,首先很高兴能看到这个问题.赵嘏的长安秋望的这首诗的颔联“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颔联
相关问答
赵嘏长安秋望前三联在写景上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1个回答2022-11-14 17:24
赵嘏的长安秋望的这首诗的颔联“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
全文
长安晚秋的作者赵嘏的嘏字读音是什么啊嘏
1个回答2023-01-31 19:20
嘏 拼音:gǔ 赵嘏是唐代诗人。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卒年不详。一生有 有《编年诗》2卷、《渭南集》3卷等作品 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作者:赵嘏 (唐代)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
全文
长安秋望:赵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个回答2022-10-08 15:18
\紧扣“秋”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拂晓图,显出一派凄迷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孤寂伤感的愁思
赵嘏生平事迹?
1个回答2024-06-15 11:14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
全文
赵嘏怎么读
1个回答2023-02-02 10:46
嘏在人名中应该读作jiǎ,形容词,意思是大、固、远. 《说文》解释说:嘏,举下切,大远也.《玉篇》固也.《广韵》福也. 如果读作gǔ,就不但可以做形容词,还有名词、动词的意义.而古代人在确定名...
全文
赵嘏读音????
1个回答2022-11-24 14:48
赵嘏 zhào gǔ
江亭晚望赵嘏译文
1个回答2023-10-15 21:52
以下是江亭晚望的原文以及翻此让尺译: 原文: 江水清凉,天空广阔,森高孤雁飞翔而过。在这宁静幽美的江亭中,我沉醉于这美景之中。 翻译: 我站在滑雹江亭里,看着江水清澈透明,天空辽阔无垠,孤雁飞过,美景...
全文
望洞庭和峨眉山都是描写秋景的请再写出两句描写秋景的诗
1个回答2024-03-05 16:5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
全文
赵嘏的轶闻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4:30
江苏山阳人赵嘏,字承祐,他在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考取进士。①事实上,他的诗名早就满天下了;许多王公大臣也时常邀请赵嘏到他们府衙里作客,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推崇,但只是他所担任的官职却一直很低。 ...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