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介绍哪次战争
1个回答2022-05-03 14:28
颗粒米呀战争
阿·托尔斯泰是哪个啊,不是列夫·托尔斯泰么??
1个回答2022-09-16 19:46
阿托尔斯泰,与列夫托尔斯泰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托尔斯泰传》和《列夫·托尔斯泰》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2-09-17 22:39
分别多了托字和列夫.
托尔斯泰和列夫托尔斯泰一样吗?
1个回答2023-04-23 20:01
en 。。一个人
怎么评价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1个回答2023-03-27 20:35
读完《战争与和平》,很激动,关于这本书想要写的很多,但是最迫切想写的是皮埃尔,因为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迷茫,我也真实的感受到自己和他一样的迷茫,一样的追寻着什么东西,追寻一种明确的生活意义、追寻一种恰当的生活方式、追寻什么是幸福、追寻内心的宁静,而这使我苦恼,因为我追寻不到我想要的东西,没有重心,如浮萍一般随水漂浮,即使一颗小石子泛起的涟漪也会使我漂浮不定。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1个回答2022-05-10 04:40
查一下不就可以了,还要问!!!!
阿 托尔斯泰是谁
1个回答2024-01-14 01:45
阿.托尔斯泰是一位跨越了沙俄和苏联两个历史时期的俄罗斯作家。阿.托尔斯泰善于描绘大规模的群众场面,安排复杂的情节结构,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公认是俄罗斯文学的语言大师。



A·H·托尔斯泰,1882年12月29日生于萨马拉一贵族家庭。1901年入彼得堡工学院,后中途离校,在象征主义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第一本诗集《抒情诗》(1907),作者自认是“颓废派”的作品。第二本诗集《蓝色河流后面》(1911)和童话集《喜鹊的故事》(1910),表明作者努力摆脱象征主义的影响,继承了俄罗斯民间文学和现实主义的传统。短篇小说集《伏尔加河左岸》(1910)、长篇小说《怪人》(1911)和《跛老爷》(1912),都描写俄罗斯贵族地主的经济破产和精神堕落。由于作者尚未完全摆脱象征主义的影响,这些作品写得并不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以战地记者身份上前线,到过英国和法国(1916),写了一些有关战争的随笔、特写以及小说和戏剧,如特写《途中寄语》(1915),短篇小说《美丽的夫人》(1916),和剧本《燕子》(1916)、《魔鬼》(1916)、《苦命的花》(1917)等。这些作品表明他的思想感情开始接近人民。

A·H·托尔斯泰热情地迎接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但对接着发生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却不理解;出于困惑和恐惧,于1918年秋离开祖国,流亡巴黎,1921年又移居柏林。流亡期间对祖国的怀念使他写出自传体中篇小说《尼基塔的童年》(1920-1922)。他还写了后来作为《苦难的历程》三部曲第一部的《两姊妹》(1922),完成了长篇科学幻想小说《艾里达》(1922-1923)。从1923年起,A·H·托尔斯泰的创作生活开始了新的阶段,他首先写出一系列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优秀作品,如短篇小说《海市蜃楼》(1924)、《五人同盟》(1925),长篇讽刺小说《涅夫佐罗夫的奇遇或伊比库斯》(1924),科学幻想小说《加林工程师的双曲线体》(1925-1927),反映现代生活的小说《蓝色的城》(1925)等。代表作三部曲《苦难的历程》的后两部《一九一八年》(1927-1928)、《阴暗的早晨》(1940-1941)也在这个时期完成。

后来,他还写了一些著名作品,如《粮食》等。

1945年2月23日病逝。
托尔斯泰
1个回答2024-01-22 20:38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世袭伯爵,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返回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农庄后致力于农民教育。1862年结婚后,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1879年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后信奉和平主义,主张以勿抗恶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革。并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因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使家庭关系恶化,死于出奔途中。其作品多达45卷。名著还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 。
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阿 托尔斯泰是谁
1个回答2024-01-25 16:21
阿.托尔斯泰是一位跨越了沙俄和苏联两个历史时期的俄罗斯作家。阿.托尔斯泰善于描绘大规模的群众场面,安排复杂的情节结构,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公认是俄罗斯文学的语言大师。

A·H·托尔斯泰,1882年12月29日生于萨马拉一贵族家庭。1901年入彼得堡工学院,后中途离校,在象征主义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第一本诗集《抒情诗》(1907),作者自认是“颓废派”的作品。第二本诗集《蓝色河流后面》(1911)和童话集《喜鹊的故事》(1910),表明作者努力摆脱象征主义的影响,继承了俄罗斯民间文学和现实主义的传统。短篇小说集《伏尔加河左岸》(1910)、长篇小说《怪人》(1911)和《跛老爷》(1912),都描写俄罗斯贵族地主的经济破产和精神堕落。由于作者尚未完全摆脱象征主义的影响,这些作品写得并不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以战地记者身份上前线,到过英国和法国(1916),写了一些有关战争的随笔、特写以及小说和戏剧,如特写《途中寄语》(1915),短篇小说《美丽的夫人》(1916),和剧本《燕子》(1916)、《魔鬼》(1916)、《苦命的花》(1917)等。这些作品表明他的思想感情开始接近人民。
A·H·托尔斯泰热情地迎接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但对接着发生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却不理解;出于困惑和恐惧,于1918年秋离开祖国,流亡巴黎,1921年又移居柏林。流亡期间对祖国的怀念使他写出自传体中篇小说《尼基塔的童年》(1920-1922)。他还写了后来作为《苦难的历程》三部曲第一部的《两姊妹》(1922),完成了长篇科学幻想小说《艾里达》(1922-1923)。从1923年起,A·H·托尔斯泰的创作生活开始了新的阶段,他首先写出一系列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优秀作品,如短篇小说《海市蜃楼》(1924)、《五人同盟》(1925),长篇讽刺小说《涅夫佐罗夫的奇遇或伊比库斯》(1924),科学幻想小说《加林工程师的双曲线体》(1925-1927),反映现代生活的小说《蓝色的城》(1925)等。代表作三部曲《苦难的历程》的后两部《一九一八年》(1927-1928)、《阴暗的早晨》(1940-1941)也在这个时期完成。
后来,他还写了一些著名作品,如《粮食》等。
1945年2月23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