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开示孩子逆反有声书

逆反的逆字是什么意思
0个回答2022-09-08 17:16
如何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1个回答2023-01-04 08:17
不急不火,不愠不怒。
十二岁女孩逆反心理很重,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1个回答2022-12-27 22:49
让别人开导,
什么叫反逆小说
1个回答2024-01-26 18:12
我也不知道具体的定义的,就字面看,水浒传那样的吧,放清朝就是石头记那样的,如果是就具体类别而言,比如金庸的武侠,鹿鼎记可以算吧
中学生逆反心理?
1个回答2024-01-23 19:22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
逆反心理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情绪色彩和内在的意识,具有对立性质或者否定性质的心理倾向。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满危机的时期。由于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其实际能力、社会水平及个人政治经济地位等方面存在矛盾,这一时期的个体往往要经历较为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的磨练,情感两极化明显,也易出现挫折感、悲观等心理不平衡现象,因此这一时期常称为“暴风骤雨时期”、“危机时期”。然而这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是青少年时期必然要经过的,成为青少年的某种心理发展阶段特征,逆反心理现象尤为突出。这也是家长、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最头痛的问题。

其实什么事情都可一分为二地看待,逆反心理现象,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来看是正常的,是每个人心理发展的必要、重要的过程。总体上看它是一种抵触性的心理倾向,但严格意义上可还分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种情况,区别的关键就是看具有逆反心理的行为意向是有利于集体各项实践、班级舆论导向和健康向上的人格等。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往往会对所在环境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对班级建设有阻碍作用,如果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就不能一味采取硬管手段,强迫学生就范,要使用深入细致和说服办法引导,否则就可能会激发矛盾。要消除和避免消极的逆反心理现象,还是应该认真分析一下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首先这与青少年青春期变化密切相关,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他们人格或个性模式往往较多倾向于自我评价;另一方面青少年的情感还处在“否定期”,难于接受与他们情感不相适应的各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青少年很多行为仍然依靠外部评价、同龄人的反应来定向,因此对外部评价的反应往往较为敏感和强烈,对同年龄人群体具的较大的求同倾向。许多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某些不当和失误,(如父母溺爱、父母百依百顺、隔代养育等)一旦他们到了新的环境或进入青春期与不同层次或年龄的人相处就易爆发逆反心理现象。还有特殊家庭的孩子,也是易发群体。

态度和偏见是产生逆反心理又一个因素。社会心理学调查表明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态度越接近,就越具备交往稳定性;对他从人格特征也因为意气相投而容易接收和认同。相反,人们相互之间态度出现明显差异时就容易发生情绪不协调。因为心胸狭窄时常出现对对方人格不认可的现象,即偏见(狭隘、嫉妒等)。而这些难以在一个短时期内可改变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与教师本来就存在许多差距(特别是思想、意识形态等观念上),而我国教育忽略青少年个性塑造方面的心理卫生问题,缺乏辅导和疏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传统的师道尊严,学生要言听计从的观念是逆反心理产生的思想根源。

社会认知中的方法失衡是青少年当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人们要保证社会认知的一致性,一方面是对所认知的对象和领域要接近;另一方面在认知的方法上也应当统一。但在实际上,人们并不是按照统一方法模式进行的,青少年独创性和大胆尝试,常被大人们排斥,这是认知方法的失衡,因此易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现象。

一般来说,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很容易在各方面表现出来,有些时期,这种表现不但是公开的,同时还有挑战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不接受倾向,甚至敌对。其次是态度上的抵触,这是逆反心理表现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它包含着攻击的内容。伴随着态度的偏激和极为简单的态度——反驳。第三,情感的冷漠现象也是逆反心理的一种反映。除此之外,具有鲜明逆反心理特征的行为上的违拗性也是不可忽视的。违拗形成现象是指有意不服从的行为倾向,就好比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的。

逆反心理是种暂时的心理现象,避免这种心理现象的出现也不难。首先应找出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原因找准了,再采取相应的对策,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比如说,如果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就应分清是非,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如果是认知方法上的差异,双方就应当尽量谋求认知上的相近;如果是人格评价的的偏见,就应当加强沟通,澄清误会,加深相互了解。

敌对心理的产生,同不良的家庭教育、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中教育工作的失误以及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有关。纠正青少年的敌对倾向,首先要从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着手。因为具有敌对倾向的青少年,虽然外表看来满不在乎,但他们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不安。所以,教师、家长和其他成年人的关怀、体贴,必将有助于他们敌对情绪的缓和以及对立双方心理上的沟通。其次,要注意以理服人,分清是非,使敌对的青少年在平和的状态下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对于克服敌对倾向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环境调整,正面鼓励,对于化解敌对倾向也有所助益。

清除逆反心理,还应当重视调整人际关系。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办法。为了尽可能防止逆反心理在集体成员心理气氛中扩大影响,对班级成员的人际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整,是一种可行的手段。它包括对人际对立关系中的比例调整,对主要影响人物的调整。以及对基本成员的正面教育和疏导等等。如让学生信赖的亲戚、朋友来做思想工作;班级班干带头造舆论。这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老师单纯正面教育效果要好一些。

及时说明人际交往的信息内容,力求做到,准确无误,这也是清除逆反心理的基本方式之一。许多事例表明,来自学生中的许多逆反心理,都与未能正确理解所接受的信息有关。加强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对消除误解,对改变或防止对立性的逆反心理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还在指出一点,就是多渠道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调节好心理状态。改善心理环境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心理卫生学这门学科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学生应该选学,让学生知道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可通过自查、自治,从而达到内化健康人生心理的作用。
孩子很不听话 逆反心理强怎么办呢?
1个回答2024-01-24 14:00
教育好 有逆反心理 宝宝的的一些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1.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经常带你的宝宝走出家门,让他多和其他人接触,告诉宝宝和他人一起玩耍是很愉快的事情。你可以带他去公园的人群中看小朋友们放风筝,看爷爷奶奶打太极拳……参加一些年轻妈妈的俱乐部,和小朋友一起用餐,一起滑滑梯,一起玩积木等。带宝宝去参加唱歌、跳舞、讲故事等比赛,让宝宝克服害羞的心理,尽情地展现自己。多带宝宝一起去发现生活中充满乐趣充满欢快的地方,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慢慢地,害羞就会自动消退。

2. 不要大惊小怪进行强化 一个害羞的宝宝可能在面对陌生人时会显得有些笨拙。作为父母,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认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孩子执意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父母也不要一个劲地要求孩子做,更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是个害羞的孩子”,甚至拿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较,比如“你看某某小朋友多好,多有礼貌,你为什么不是这样?你真不乖!”如果父母长期将“害羞”这个词定格在孩子身上,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害羞的人,觉得自己和周围的小朋友格格不入,是一个怪物,不受欢迎,他会更加封闭自己也会更害羞。

3.给他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对于害羞的孩子,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他说话,让他适应和别人的交往。每次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之前,不要一再催促孩子“今天你可要记得和别人打招呼话”之类的。这样不但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还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临走前孩子不愿意说再见,你可以对孩子这样说:“妈妈知道你还没有准备好说再见,是吗?没关系,我们下次再说。”这样会减缓孩子紧张的心理。

4.循序渐进的表扬 每当孩子在社交方面有所进步时,父母都应当给予他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应当注意的是:表扬应该循序渐进,言语要尽量自然亲切。过多重的表扬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引起他不必要的畏惧情绪,使他忌讳外出。

5.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每个人都不是一出生就会与他人相处的,社交经验需要一点点地积累。当孩子不再拒绝和他人交往的时候,父母应该进一步鼓励孩子,并告诉他最基本的社交礼仪,如打招呼时声音要清晰,眼睛要看着对方等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礼貌、大方的好孩子。

6.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如果附近有幼儿园或者有孩子聚集玩耍的地方,父母不妨多带自己孩子一起加入。这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和其他同龄小伙伴玩耍的乐趣。开始孩子可能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你,慢慢地他就会试着加入孩子们的队伍。不过如果孩子想走,一定不要勉强他继续呆下去,让孩子感觉轻松自然,有利缓解他的羞涩。

7. 和孩子沟通害羞的原因 有时大人们认为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另外一回事。比如,有些很漂亮的小女孩很不喜欢被大人们亲来亲去,父母却认为这是亲戚朋友对自己孩子表达喜爱之情的一种方式。但是你们想过孩子的感受吗?如果孩子拒绝接受这种亲吻,并不代表他害羞,仅仅是他不喜欢。还有的孩子在家里很活泼,一出门就变得很害羞,这往往是因为面对社交场合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做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因此,多和孩子交流是很必要的。如果他表现出害羞的行为,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孩子是不是真的害羞。

8.多做社交游戏 这种游戏很方便,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你们可以模拟一次购物,你做店主,宝宝做顾客。反过来也可以。或者做警察和行人问路的游戏。这一类游戏,可以让孩子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社交场景,孩子也能学到更多社交礼仪,从而变得大胆。

9.不要想着完全改变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性有时候是天生的。内向害羞只要不影响他与社会正常的交流和沟通,也无大碍。因此在引导害羞孩子时,父母不要老想着完全改变他的个性,那是不太现实的。只要父母用正确引导方式,融洽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变得更自信。

^_^祝您好运健康快乐如意吉祥^_^祝孩子健康快乐成长^_^
小孩逆反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1-26 06:48

1. 认真分析

遇事首先要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行为,,是由于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当,还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若是前者,就要注意改进方法;若是后者,,应要查明原因,只有通过认真分析才能查明原因,也能帮助家长、老师提高教育的艺术性。 

2. "冷处理"

一旦孩子发生"逆反心理'',,不能急躁,不能以任性对任性,"看你犟"我比你更犟的方式会火上加油。正确的做法是"冷处理",对他们任性不予理睬,当孩子以哭为威胁时,不要心疼,可以让他哭一阵,等他停下来以后再教育诱导。

3. 学会利用

要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来激发他,如:有意用"你不会穿衣"、你不会数了"、你最喜欢哭了''这类的话来激他们,,这时孩子会说,我会!不信你瞧!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其效果往往比正面教育还好。

4. 发现闪光点

"逆反心理"在思维形式上与求异思维有相似点,其中包含了某些独立思考的积极倾向,好奇爱动脑筋是幼儿的特点,从孩子的言行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家长,教师一定要尊重和珍惜这一点,。它是我们发现孩子智力素质方面的优势及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的依据。

重新评估可以和不可以的事当孩子表现出“对着干”的状态时,父母需要重新评估对孩子来说到底什么是可以的事,什么是不可以的事。做评判性思考很有用。父母可以试着问自己两个问题:so  what?——万一做了,会怎么样呢?也许其实也不会怎么样。why so?——为什么一定要像父母说的这样?也许像孩子说的那样更好呢?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让习惯性思维牵制自己。

孩子逆反心理
1个回答2024-02-22 10:42
1、首先放平心态,和孩子进行心的沟通与交流,真心和孩子交朋友;
2、用孩子的观念来理解,以孩子为中心,体味孩子的心理,欣赏孩子;
3、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家的温馨,父母的真爱,从而慢慢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感恩心理;
您可以试试看?
小学生逆反心理怎么处理?
1个回答2024-02-15 09:41
分析一下小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就知道怎样处理了:

1、经常说同样的话。

2、老师不认为他是大人了。

3、老师不认同他的观点。

4、老师和他玩不到块去。

5、老师总是高高在上。

6、老师不欣赏自己。

7、老师从没有肯定自己。

8、自己的观点得不到申诉。

9、自己的观点不被重视。

10、老师总以为自己是对的。

11、老师总说应该怎样怎样!

12、老师不是用肯定来引导学生,而是经常指出学生错误来纠正他。

13、老师经常说话不算数。

14、老师说的他本人也做不到。

15、老师不理解学生。

16、老师从不问是什么原因,总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17、老师不和孩子交朋友。

18、老师是老师,不是自己的伙伴。

19、老师只关心成绩,不关心学生是怎么想的。

20、老师提的要求太高。

当然还有其他的,如果能找出50条,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孩子有逆反行为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2-20 04:25

        有逆反行为的儿童,脑子里装着许多“不”字。“不去”、“不要”、“不干”等等,事实上他听到的“不”字比“是”字要多得多,可以说“不”字是从你那儿学去的。

 

  逆反行为一般在两岁左右表现得比较多,大约在6个月内就渐渐减少了。你的孩子在三岁半才开始,是比较晚的。

 

  孩子有逆反的表现不是你丢脸的事。差不多所有的儿童在第二年左右都要经过一个逆反的阶段,有的轻一点,有的重一点。正如他不能控制长牙、长高一样,他也不能控制自己的逆反。

 

  两岁的孩子已经不是你的延长了,他是一个小小的“人”了。他要考验你的权威性,树立自己的自治性,“不”是他独立的宣言。这时,他要对你的请求说“不”,对你的命令(“打人不对”)说“不”,对你立的界线(“不洗手有细菌”)说“不”,甚至对你提出来所有的事,都说“不”。你是他逆反行为唯一的对象,他就只是对你对着干。

 

  当孩子有这种逆反行为时,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你自己少讲“不”字。少说:“不要动爸爸的眼镜”、“不要用脏手拿饼干吃”等等。你老这么用,会使孩子走到一个反对“不”字的脑子框架里来了,他满脑子装的是反意字。他不想干一件什么事的时候,马上就想到你用的“不”字,并且这样反过来用,表示他的独立性、自治性,他是大人了。

 

  2、当你正面说一些事(如“到厨房去给妈妈拿一只勺子来”、“给爸爸把拖鞋取来”)而他不想做的时候,他会学你讲过的话,用“不干”、“不做”来反应。“不”字已从你那儿“买”过来了。

 

  3、最好是给他选择,而不是命令,这可以减少他的逆反。比如你想让他穿上外套,你最好说:“你穿有熊猫的一件,还是有小白兔的一件?”而不说:“你把外套穿上”;你想让他在吃饭前先洗手,你可以说:“你在哪儿洗手呢?你用这块红颜色的肥皂还是那块白颜色的肥皂?”而不说:“不洗手有细菌”。这样,他就会感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因而会减少反抗。

 

  4、当然,在有些情况下不能选择,则要用简单明白的语言把话讲清楚。比如要他回家吃饭,不玩了。可以说:“走,回家吃饭去,妈妈给你做了鱼,姥姥已经来了”,而不说:“你现在想吃饭吗?”

 

  5、不要笑他老是和你对着干,要对这种逆反反应认真对待,要尊重他有反对的权利。

  6、不要失去你的冷静,你一急躁,会使情况变得更坏。你是成年人,你可以控制情景,你不要添柴加温。

 

  7、你要强调他的好行为,这比惩罚逆反有效得多。

  8、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接受他和你不一致的意见。比如让他坐进汽车,他不去,的确,踏板太低了,他是坐不进去,则可以抱他一下;又比如要他到厨房拿个杯子,他正在搭积木,不去,也可以原谅他不去。

 

  9、儿童往往不愿接受你的命令,因为接受了,就等于承认你的权威性了。往往他故意和你反着说、反着干,经考验你的权威性,或者说试试自己的独立性、自治性。

 

  10、为了减少孩子说“不”和对着干的机会,可以在家里的暖气外面加上一个罩子(以使他不能去摸,减少禁止的命令,也减少他对着干的机会,少说许多“不”字),也要把易碎物藏好,把DVD放在够不到的地方。

 

  11、在他受到某些不能拿的东西的诱惑时,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他解释一些事。不要只说这个不能拿、那个不能动,而要用他能懂的话对他说为什么不能拿、不能动。比如他想玩妈妈柜子上的花瓶,你可以说:“宝宝,这个花瓶掉下来会打破,把手划破了,会流血”,说完给他一个塑料的盒子,教他把糖块装进去。

 

        又比如他想玩爸爸的音乐碟,可以说:“这是爸爸的,他回来要听音乐,你拿走了,他就没法听了。我现在和你一块儿听几首歌,好吗?”又比如,他要吃小狗碗里的牛肉,可以对他说:“那是小狗吃的,你吃了他就没有了。来,妈妈给你吃两块巧克力,好吗?”等。你对孩子说:“不洗手有细菌”,太深了,他不能理解,所以效果不好。可以说:“你不洗手,手上的沙子就会粘到你的眼睛里面去,这样,眼睛会疼的哦!”

 

  12、当孩子由于你的制止,真的服从了,则要大大表扬。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