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忍大师最上乘论有声书

大乘禅院的弘一法师简介
1个回答2024-02-12 22:25

弘一法师纪念堂位于大悲禅院内的大悲殿西侧偏室 。堂门前悬挂老居士龚望用鸡毫所书的汉隶“弘一法师纪念堂”金字匾额。纪念堂内正中悬挂中国著名大画家徐悲鸿先生的为弘一法师所作的油画肖像的仿制品。画像前设案,案上供奉弘一法师盘膝端坐的铜像,高约1米,神情安逸 ,满面慈祥,为弘一法师得意高足广洽法师所捐制的。弘一法师像左右悬挂楹联一副,上联是:“发心来正觉”,下联是:“忘己济群生”,两端是影印法师的手书《阿弥陀经》的前后段。
纪念堂两侧悬有玻璃镜,有法师生平简介, 《华严经偈》影印件、翻照的大师玉照以及书法篆刻影印件。有展柜四个,陈列大师手书佛经、著述的影印件,另有今人所作弘一法师年谱、传记、纪念文章等书件,供瞻拜和怀念。

弘忍的弟子
1个回答2024-03-17 13:05

中国的禅宗在弘忍时代,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学禅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弘忍的门徒数以万计,但是能够弘法的人并不多。《楞伽师资记》和《历代法宝记》说有十一人,《传灯录》作十三人。圭峰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作十人,又说十三人。各说不同,甚难统一。综合不同的说法,共约二十五人。弘忍临死之前也说到他弟子中能够弘法的人不多。他对玄蹄说;“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这十个人,据说就是神秀、智洗、刘主簿、惠藏知慎、玄约、老安、法如、惠能、智德和义方。而在此十人中,最突出和影响最大的是神秀与惠能。此二人虽然是同一师承;但所传禅法则不尽相同。惠能在南方。其禅法宗《般若》为顿门,神秀在北方,其禅法宗《楞伽》为渐门,世称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后来南禅北移,其方法更为简便,使神秀在北方的神法逐渐失势,南禅进而形成一统的天下。无论是南禅还棚岁是北禅,都是出自弘忍门下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弘忍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传位六祖
弘忍禅师得法之后,不久开法于黄梅冯茂山,又称东山,手下有十位得意的弟子,包括神秀、惠能、智诜、老安、法如等,其中,又以惠能最为出色。据链猛睁《楞伽师资记》记载,弘忍禅师入寂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二月,春秋七十四。入灭前,他将祖衣传付给六祖惠能大师。

为什么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末法时代“有解无行无证”?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中说:若能【自识
5个回答2022-05-08 09:12
宗派太多,香火的繁荣已超过了佛法的真谛,所谓形式越来越大于实质。理论可以传承,但实践却变得苍白无力。也是对我辈弟子的告诫。阿弥陀佛。
大乘论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6 18:37

大乘佛学所属猜敬论书的总称。又称穗答慎大乘阿毗昙、菩萨对法藏等。相对举升于小乘论而言。一般把阐发大乘佛教修习的六度和诸法性空等义理以及注解大乘经的著作,都称为大乘论。

木雕弘一法师书法对联(佛住自大乘如其
1个回答2024-01-19 01:01

木雕弘一法师书法对联一对 《佛住自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弘忍为什么选慧能
1个回答2023-04-09 08:55
六祖慧能,全能牛叉。哪里找这么好的苗子。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论点
1个回答2024-01-18 22:40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计数。如:中国陶瓷、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皮影、乐器等等。今天,我就着重说一说元杂剧和文房四宝。元杂剧第一人是关汉卿,这位中国第一位戏剧作家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剧作700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关汉卿的剧作有描写社会矛盾、歌颂人们斗争的《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
文房四宝就是人们说的笔墨、纸、砚。笔因王羲之的缘故,李渡毛笔名声大振。墨: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纸: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铅山造纸状况,对连四纸作了说明,并给予很高评价。砚:星子的金星砚和婺源的龙尾砚都具有1000多年历史。
是啊,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历史悠久呀!
《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08 08:05

   《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 )。

  A. 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B.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C. 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

  D. 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

  [知识点]《容忍与自由》胡适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 B

   [解析] 课文后的[提示]部分明确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子路与别人争论3乘7等于多少、后来去问孔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7 20:29
第一个故事

子路与别人争论:路人说三七二十一,而子路则坚持三七等于二十四。两个人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二人请孔子裁判,并约定输的人负十两银子。。

 孔子问明情况后,当即判子路输了,子路给路人十两纹银,路人高高兴兴走了。子路不服气的质问孔子:“明明我说的对的,您为什么这样判?” 孔子说:“我知道三七二十一,也知道是你说的对的。可是,你从小读书,却和一个没读过书的人争论,有意思吗?他都糊涂那个样子了,连三乘七等于多少都弄不准,你却跟他争论!所以我判你输了,让你长点记性,以后别跟糊涂人争论。”

在生活中,我们大可不必对一些小事就斤斤计较的去争论,你是聪明人,你明白,你不糊涂就行了,为什么非要让别人屈服你的观点呢?那些糊涂的人认为三七等于二十四,那就让他自己可悲去吧? 他还是要坚持己见的话,就不要和他争论了,愚昧的是他,闹笑话的也是他啊!他不接受你的意见,你也不会变笨,不必要因此而去争论。对待真的糊涂人,最重要的是不要与他争论。不与他争,你什么也不会失去。



第二个故事

子路出行,遇一绿袍男子。谈话间,就一年有几个季节的问题发生争论。子路说;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而绿袍先生却说:一年只有春夏秋三季。 二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找个明白的人问问,并约定谁输了,要鞠躬道歉。

二人来请教孔子,孔子问明缘由,对子路说:你错了,应该向人家鞠躬道歉。

子路不悦,但师命难为,非常不乐意的向绿袍先生鞠了躬,道了歉。

等到绿袍先生走了之后,子路气愤的孔子:说老师呀!您平时教育我们做学问要严谨,一年中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还要说假话呢?

孔子微笑着说:它是只蚂蚱,一生只经过过春夏秋三季,他怎可能知道有冬季呢?

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会受到生存环境、生活阅历、知识层面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于别人不理解的事物,即使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只要把道理讲明,点到为止,平和的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不失为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对于别人的讲的,自己理解不了,虚心的去接受,客观的去分析,学会聆听对自己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乘龙怪婿莫再等等等,就忍忍
2个回答2023-09-22 12:15
乘龙怪婿版:
莫绝樱再等等等就忍忍忍忍忍
在茅厕以外不必太认真。
原版歌并蚂丛曲《坏情人》:
莫再等物拍等等就亲亲亲亲亲
在怀内以为不必太认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