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黄庭坚朗诵

清平乐黄庭坚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4-02-07 06:23

清平乐宋黄庭坚原文为: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译:春天回到哪里了?四处一片沉寂,没有它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哪儿了,记得喊它回来与我们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可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啼叫,又有谁能知晓它的意思呢?

看吧,一阵风起,黄鹂鸟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上片写春天的归去。

作者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下片写夏季的到来。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

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黄庭坚的清平乐是一首什么词?
1个回答2024-02-07 23:25

清平乐是词牌名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为后人伪托。

此调异名有四:《花庵词选》名《清平乐令》;张辑有“忆著故山萝月”句,故又名《忆萝月》;张翥词中有“明朝来醉东风”句,名《醉东风》;另亦有《破子清平乐》。

黄庭坚的清平乐是词

黄庭坚的清平乐。从这首诗中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4 03:52

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从词中我们学到了珍惜时间的道理。

【原词】: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翻译】;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清平乐黄庭坚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10 06:58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白话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上片写春天的归去。作者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下片写夏季的到来。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清平乐黄庭坚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04 20:09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白话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上片写春天的归去。作者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下片写夏季的到来。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清平乐的意思是什么?作者是黄庭坚。
1个回答2024-02-07 08:53

清平乐的意思: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原诗:

《清平乐》

作者: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

《清平乐》黄庭坚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上片写春天的归去。作者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

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下片写夏季的到来。

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

把黄庭坚的《清平乐》编成一个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20:36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颂败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喊雹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创作背景:

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本首词就是作于贬谪宜州的翌年,即公元1105年(崇宁四年)。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郑樱帆,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清平乐的诗意黄庭坚?
1个回答2023-10-17 23:41
春天回到何处清者拿?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答搭。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嫌滚非你问一问黄鹂。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清平乐宋黄庭坚这首诗背后还有一个傲然正气的故事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3:08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 ·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黄庭坚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0 21:45
传说有一天,许多小孩聚在河边,连连仔拿用石子投井,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有个小孩连投十几次也没有结果,气恼异常,拿起块石头将地下的石子砸得粉碎。这一砸,倒触动了他的灵感,心想:“把一颗石子砸成两颗,投入两口井中,不就是一石中双井吗?”他高兴地宣布了自己的发现。许多孩子羡慕他的法子高明,连声夸奖。不想七岁的黄庭坚走来,听说之后,不以为然,说“一颗石子砸成两颗,还不就是两颗吗?不行,不行”那小孩不服气,学着黄庭坚的口气说:“不行!不行!只怕你倒更行!”
  黄庭坚起先没郑激有准备投石子,经他这一激,倒想试试了。可石子拿在手中,又犹豫了:“这么一颗石子,要投进两口井中明明是不可能的,自己贸然来试不也是要出丑吗?”想到这里,他举起的手不觉又垂了下来。那小孩又起哄说:“快看行的人呀!”一名话,引得小孩都笑起来了。
  黄庭坚从小就要强好胜,在学堂里读书不夺得头名是决不罢休的。听他这一念丛搭起哄,一急之下,又举起了石子。也是情急智生,他想起平素跟小孩一起“打水漂”,一个石子可以在水面上跳十几下,如果自己象“打水漂”一样,让石子先在一口井上跳一下,再漂到另一口井上沉下去,不就是一石中双井了吗?这样一想,他来劲了,找来一块扁平的小石,瞄准目标,计算好距离,手一甩,那石子在后一口井上一沉,好似投中了,忽地又窜了上来,漂落到另一口井上,“刷”地一声深了下去。
  这一来,围观的孩子们都佩服极了,连连夸赞黄庭坚。一个过路的老农也连连称赞:“好聪明的孩子!好聪明的孩子!长大了必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黄庭坚长大后虽然不曾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可一石中双井的故事却一直在故乡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