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属于水平迁移还是垂直

下列成语中涉及垂直迁移的是(  )。
1个回答2024-02-29 04:08

D

解析:

本题考查迁移的分类。垂直迁移(纵向迁移):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深入浅出”涉及深奥的道理和浅显的表达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纵向迁移。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体现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
1个回答2024-03-13 08:54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分类。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性和抽象性的差异度)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选项所给的四个事例中,只有“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钝角”等概念的学习体现了垂直迁移。因为角和钝角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不同,前者高,处于认知结构的上位;后者低,在认知结构中处于下位,这两个概念在认知结构中形成了两个层次。B项正确。

A项:属于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的学习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如学习了“日”“月”对学习“明”的影响,掌握了加减法对做四则运算题的影响等。因此,学会写“石”字,有助于写“磊”字,这种迁移属于具体迁移。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属于一般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举三个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生活实例
1个回答2024-04-25 14:19
路灯与地面
在地面上取两条相交直线,旗杆与两条直线垂直,就与地面垂直。
垂直的反义词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20 12:50
垂直反义词:
倾斜,弯曲,水平

垂直
[拼音] [chuí zhí]
[释义]
1.与给定直线或平面成直角的或以直角放置的
2.与水平面成直角的
3.与铅垂线的方向一致的
垂直的反义词是啥?
2个回答2022-11-22 07:41
垂直的反义词:倾斜、水平、弯曲
其实像这些词语上的东西,只要多多积累就够了,这样下次什么反义词、近义词的东东就都有数了!
求,迁移中的迁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4 18:05
(qiān,)迁 (迁) qiān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迁居。迁移。迁徙。 变动,转变:变迁。迁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迁延(拖延)。迁怒。事过境迁。 贬谪,放逐:迁谪(贬官远地)。迁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
平行和垂直教学反思:爬垂直杆教学反思
1个回答2023-11-28 01:09
《平行和垂直》 教学反思

刘小燕

平行和垂直两个概念在新旧教材中有截然不同两种教学方法,从新旧教材的区别上来看,原来的教材是由“点”到“面”,把这部分知识分成垂直和平行两个内容进行教学,最后再把这部分知识汇总起来,总结出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而新教材把二者合为一课,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是一种由“面”到“点”的研究,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研究的意味浓了.从学生的掌握程度来看分开来教学,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各部分的内容,但缺乏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意义,提出了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大胆地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小组汇报,班级争论,教师点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研究意识.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地方体现得比较到位:

1.创设纯数学研究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

本课在设计导入时,我没有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是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现象居多,情况较单一,不利于展开研究;二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从观察身边的教室入手,以及后面出现的铁轨,算盘,楼房,十字路口等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时时能看,处处能见的,通过这些图形的形象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真实的世界中“平行与垂直”,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识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整节课自始至终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画完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后,在小组中进行归类整理,选取有代表性的情况贴在黑板上.其次,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进行分类整理.再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限大平面的想象以及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想象;②对看似两条直线没有相交而实际却相交的情况的想象;③对平行线永不相交的想象;④拓展练习中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想象.

4.用多种感官感受数学,培养数学情感.

学生在本课中不是用耳朵听数学,而是用眼睛观察数学现象,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释身边的数学现象,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自主 体验 创新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刘小燕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几何教材主要采取“公式-例题-习题”的结构形式,偏重基础知识与技能,忽视情感与态度、体验与反思、过程与自主创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基本落实在计算图形的面积或体积上。《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既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又要经历和体验活动的探索、交流的过程,形成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积极情感与态度,倡导“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识,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看到了平行四边形来源于生活实际,也体会到了计算它的面积的用处,这就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我有意设计了曹冲称象这个同学们都熟悉的故事引入,其用意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孕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学生解决关键性问题——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奠定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这一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课上我发现全班有近一半的同学想到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这一方法。接着我鼓励学生用自已的思维方式大

胆地提出猜想,由于受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干扰,有的同学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两条相邻边的乘积。对于学生的猜想,我都给予鼓励。因为虽然第一个猜想的结果是错误的,但就猜想本身而言却是合理的,而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在猜想的瞬间被点燃,不同的猜想结果又激发起学生进行验证的需要,需要同学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因为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乐想、善思、敢说,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实践、验证„„ 才得到"灵感"的,而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各种方法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只有在相互讨论,各种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增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能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不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学生是不可能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想什么办法自己去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这一问题的指向不在于公式本身,而在于发现公式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向自然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于是学生就开始思索、实践、猜想,并积极探求猜想的依据。当学生初步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后,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方法行的通吗?”这个问题把学生引向了深入,这不仅使学生再次激发起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同时更是一种科学态度的教育。课上“平行四边形面积该怎样求?是等于两条邻边乘积还是等于底乘高?”“该怎样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怎样用数方格来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这些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自然产生,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了学生自尊、交流和成功的心理需求,从而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4-03-06 22:49

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区别: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已经习得的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不需要产生新概念或新原理的情境中的运用,一般不涉及解决新问题。纵向迁移:也称垂直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原有知识在新情境中应用的难度和结果划分。

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小学生进入校园学会向自己的老师“问好”后,之后他们可能对所遇见的任何陌生老师主动“问好”,这种迁移属于(  )。
1个回答2024-01-19 03:51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分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迁移可以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其中,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题干中,小学生进入校园后学会向自己的老师“问好”后,之后他们可能对所遇见的任何陌生老师主动“问好”,这种迁移属于横向迁移。B项正确。

A项: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因为幼儿理解了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的原理,于是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不倒翁,这是属于学习迁移中的什么迁移?
1个回答2024-04-22 01:43
因为幼儿不了解不倒翁的原理,所以让他们自己动手,我觉得是从理论转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