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抗挫能力的培养

怎样培养幼儿园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个回答2024-01-21 14:22
这个需要培养吗,顺其自然就好了。人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挫折,从小挫折到大挫折,每碰到一个你的抗挫折能力就提升一下。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1个回答2024-03-20 09:25
浅谈如何培养 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品德之一,具有同情心的人的胸襟是宽大的,它使人能始终保持着一种健康的心态和心境,在处事待人时能设身处地去着想,能包容一切,它在形成集体凝聚力和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所有作父母的共同愿望,本也无可厚非,特别是处在盛世的今天。而社会是由人来组成的,人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且又是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的,若无一颗同情心,待人处事若是小肚鸡肠,自以为是,办事刻薄,你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我们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独苗苗”,家长们大都重视智力投资,而忽视品行教育,所以现在孩子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多,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很强,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由于他们倍受宠爱,从小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情感,因为他们只有被人爱的体验,没有同情人爱护人的体验,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专横、任性、懦弱、自私、霸道,缺乏豁达、宽容、同情心。同情心是人的重要的优良道德品质之一,在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中,同情心应是美好的,但现实生活中有部分孩子缺乏关心和爱护他人,体谅与帮助他人的习惯,他们自私自利、冷漠无情、不人道、不合群等现象,说明他们缺乏同情心,这必然影响孩子的将来适应社会能力的正常发展。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玩“切西瓜”的游戏,小朋友们手拉手,可是拉了几次,总是在小艺那里断开,为什么小朋友总不愿和小艺拉手呢?我问依婷,依婷说:“小艺的手上长有疙瘩,太脏了,恶心死了!”其它小朋友也纷纷表示出对小艺的厌恶,小艺一个人孤单单地站在角落里,眼泪汪汪,很是可怜。我看着孤苦伶仃的小艺,顿时觉得她是多么值得同情。她过去手上是起过许多风疹,经过治疗已经全好了,谁知小朋友们仍旧不愿和她一起玩!幼儿园本应是孩子们温暖的大家庭,可小艺在这个大家庭中却是那样的孤单、寂寞。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这件小事却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内心,触动了我的心弦,引起了我的深思。应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弱者、不幸者的同情,让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需要我们用爱心——热爱孩子之心,需要循循善诱,耐心地去点燃孩子们的同情心,让他们有一个健全,健康的心身,长大后去投身于和谐、美好的社会。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不健康的心理是后天造成的,是受社会上家庭中的一些或多或少的偏见、狭隘等现象的影响,我们应该教育他们向良好的方向成长和发展。
同情心从心理学上讲也是人格需要之一,即扶助需要,也称为慈善需要。扶助需要强的人表现为富于同情心,喜欢帮助不幸的人,以仁慈、同情待人,宽恕他人,对他人较为慷慨。
首先家长思想教育的误区,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忽视同情心的培养。有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受人欺负,对幼儿进行消极教导,如:“他打你,你就打他”;在家庭教养中,有些父母自身就缺乏同情心,难以给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有些家长一味地只给孩子以单方面的爱,却不教孩子去爱同伴、爱他人。这就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缺少必要的同情心。
其次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都比较好,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经意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缺少与外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在情感体验方面不够丰富,较少能进入他人的情感世界。试想,一位从来没有受过委屈的小孩,他能真正体会到受委屈这一心情的感受?当他看到他人受委屈而哭泣时,他能理解他的哭声里所包含的意义,会产生同情心,会很好地安慰他吗?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的我们的孩子,缺乏全面的情感体验。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呢?我认为:
1、首先应进行情感体验。具有同情认知是产生同情情感和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小朋友病了,很难受,他希望别的小朋友能关心他;有小朋友摔倒了,别的小朋友不应该站在旁边看,而应该把他扶起来,帮他拍拍身上的土,问问他疼不疼。我们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什么情况会让别人难过,别人什么时候需要自己的帮助。随时引导幼儿关注困难者,帮助他人。
2、要学习认识他人的情绪和体会他人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对他人的同情。首先,我们以身作则,对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安慰和关怀,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有的孩子有时情绪不好,爱哭,我们就经常亲切地安慰他,搂搂他,亲亲他,告诉他老师非常喜欢他,这样他的情绪就会有所好转,也使别的幼儿受到感染。其次,我们还设计了 “我长大了”、“我们帮助你”、等教育活动,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当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境时的情感、愿望。例如,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别人怎么?如果你摔倒了,你希望别的小朋友怎样去做?。通过这些活动,从而让幼儿更好的体验、理解别人的情感,知道自己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应该怎样去做。
3、要通过榜样的作用,让幼儿学习模
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
1个回答2024-02-23 03:16
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以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并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一、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1.对幼儿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对幼儿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能使幼
怎样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1个回答2024-02-01 23:38

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都不是很好,遇到一点小事只会哭,完全不会自己解决的,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1个回答2024-01-28 01:36
你真是一位负责任的班主任啊,作你的学生一定很幸福。我不是教育工作者,所以也不知该如何帮助你,可是作为一个门外汉我想他们缺的一定不是智商而是情商,而情商的培养可比智商要难得多面也广泛得多。情商的培养应该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并且是随机的而又具一惯性的。你所提的这个问题既涉及到教育心理学方面层次的专业知识又关系到具体学生的个体心理特质和家庭教育环境,哇,好难哦!偶还是飘过~~~
抗挫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个回答2024-01-18 21:45
挫折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障碍,但他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古往今来,多少面对挫折打击最终成为一代杰出人才的例子数不胜数。“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曾两次落榜;三次科考失利的李时珍经过27年潜心努力终成一代“医圣”;著名剧作家曹禺年轻时曾报考北京医学院三次落榜。挫折可以断送一个人,也可以磨炼一个人的坚强意志,面对挫折,培养自己的抗挫能力才是成才的关键。那么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抗挫能力呢?
1、在挫折面前,要充满必胜信心。即使考试失利也要信心百倍,相信自己“我能成功”,多用一些大器晚成的例子来鼓励自己,如:达尔文50岁发表《物种起源》,歌德83岁完成《浮士德》等。在上课前或是无人时经常高呼“我坚信,我能行”,也能增强自己的信心。
2、把挫折当成机遇。挫折正是磨炼一个人坚强意志的机遇。身处逆境,遭遇打击都能锻炼自己,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只有经受过挫折磨难的人才会有大的作为。
3、在日常小事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平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依赖家长和老师,凡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找人帮忙,一个人必须坚持到最后完成,只有这样才会在大的挫折面前战胜困难,走向新生。
4、学会给自己制造困难。创设困境,使自己经受的住打击。如:每天坚持长跑一公里,做100个仰卧起坐或是俯卧撑,坚持读外语半个小时,星期天必读一本课外书籍。这些方法都能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磨炼自己,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增长抗挫的能力。
5、与读书看报相结合。多看一些平凡人物的专题访谈,多读一些传奇伟人的人物传记,了解他成功的坎坷道路,和他们比较就会藐视自己的挫折,学会战胜困难挫折的方法。
6、贵在持之一恒。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始终坚定自己最初的目标,耐得住成功前的打击和寂寞,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聪明的人善于把挫折当成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阶梯,只有经受得住挫折打击的人才会有所作为,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地去面对挫折,把握机遇,挑战自我。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1个回答2024-01-27 08:17

人生的路上总是荆棘丛丛,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会担心孩子未来不够坚强,不能从容面对生活的各种障碍,于是我们会有意识的制造些“麻烦”,让孩子去历练,可是错误的抗挫教育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强大内心,更会让孩子进入误区...

3种错误的抗挫教育

1

认为孩子经受的挫折越多越好

有的父母会在孩子成长中故意制造一些麻烦,来提高孩子抗挫的能力。其实我们都“误会”了挫折。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过多的挫折,就是过多的消极状态。过多的消极状态只会让孩子对生活没有热情,做事缺乏激情,失去信心,变得十分自卑和脆弱。

2

只有大麻烦才是挫折

很多父母都认为只有人生中的大麻烦才是挫折,而忽略了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无法克服而焦头烂额时,对于父母来说可能认为“不就一道题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挫折,因为他们是有主观感受的,对于他们来说,解决不了难题和你认为的人生大麻烦困难度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就去否定孩子的挫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感觉自己很没用:“爸爸妈妈都认为简单的事情怎么对我来说就那么难?”孩子会越来越不自信,否定自我价值。

3

孩子不哭就是教育有方

有的家长认为当孩子遇到挫折不哭时就是“抗挫能力强”。殊不知不哭泣的孩子只是把委屈、难过放在心里。而这些情绪得不到排解、发泄,只会在心里越积越深,将来就会变得不自信、胆小,懦弱,甚至有些迷茫。

优优和果果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挫折,但他们坚强乐观,从不惧怕挫折。其实在孩子面对挫折时,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可以正确认识挫折,可以积极面对挫折的态度,这才是我们对孩子教育的关键。

那么如何让孩子积极面对挫折?

1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困难时,可能会情绪低落甚至痛哭,作为家长我们要先让孩子发泄出自己的情绪,然后在孩子平静后,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你很难过,是的,妈妈小时候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很难过,就跟你现在一样。”

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与孩子产生情感共振,让孩子知道,原来自己难过是正常的。

2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孩子平静后,我们要问孩子:“为什么难过呢?”

“是因为遇到了困难。”

“那么困难是什么呢?”

“是没有解开习题”

“那为什么不能解开呢?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听懂呢,还是你上课的时候走神了。”

让孩子意识到其实他所谓的困难不是一件解无可解的事情,顺腾摸瓜,找到困难的根源,让他发现“哦,原来我遇到这个困难,是因为我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课造成的。”并不是我多笨或者困难是多大。

3

帮助孩子找到解决挫折的办法

优优小学刚正式学英语的时候,总是背不会单词。很多单词,刚背会就忘记了。她很苦恼,我知道后,就帮助她把单词拆分,再从课文里找到有趣的句子帮助她记忆,并在早晨的黄金时间里跟她一起预习、复习。慢慢的孩子自己掌握了诀窍,记起单词来小菜一碟。

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根据自己的经验,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客服困难,孩子的内心才会不再惧怕困难。

人生难免有高低起伏,困难波折,未来真正给孩子造成阻碍的并不是眼下的挫折和困难,而是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心境,乐观积极的心态始终可以帮助孩子化解困难,笑对人生,还能把每一次的困难变成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变成自己通往成功的垫脚石,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认清挫折的本质,帮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才是挫折教育的关键。

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1个回答2024-02-01 22:54
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了,看看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没——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来源于有!

  没有自信,一般都是孩子还没有使他有信心的事物。如果你发现孩子是因为没有什么而使得他不自信,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他,或者最好是能让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自己想要的。

  拥有,是最基本的,没有就去努力创造拥有。但,这并非是绝对的,下面这个比简单的拥有物质上的东西更重要!

  自信来源于心!

  让孩子学会可为,或者不可为。

  比如一件玩具,你家买不起,或者你不想给他买,那么,你要告诉他——在现有条件下用买玩具的钱可以给你更好的安排,或者达到什么条件才会给他买……这
样,让他懂得我即使没有玩具,可我有更好的获得了;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玩具。这样,他心里就明白,对于没这个玩具不能感到自卑,而有信心拥有比这更
好的,或有信心通过自己而获得了。

  要知道,有些东西是改变不了的,那么不能去强求,要跟孩子解释清楚,即使他可能听不懂,但你那种用心的解释,自然会让他感到你的真诚。

  让孩子拥有一颗平常心。

  少比较,多自我提升。这句话不止说给孩子听,也说给家长听。

  你要孩子不要比较别人拥有的而他没有的,那么就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他没有的。重要的不是单纯的比较,而是在自我提升中的成长。

  自信来源于发现自我!

  总是看到别人怎么怎么好的,怎么可能自信?所以,一定要教孩子发现自我的价值。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秀,不要总把家长自己的意念建立在孩子的身上,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

  当孩子自己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如别人而没自信心时,一定要提醒孩子他自己的优点,跟孩子说他的优点并不比别人的差。

  在平时,要多肯定孩子做的事,即使有什么小毛病,不要一味的苛责,要多鼓励,多寻找孩子自身拥有的发光点。

  自信来源于变!

  很多时候孩子做不好什么事,或者不能拥有什么时,其实都是不能灵活的变通。

  做不好什么事,何不换个方法,或者换件事来做呢?非得一棵树上掉死?

  不能拥有什么东西时,何不换件东西吸引其注意力,或者换个角度让他拥有呢?非得他说怎么要就怎么要?

  在变通中,找到孩子自己的方向,让他对所做的事充满信心!

  从身心上让孩子感到他所拥有的,让他知道他拥有的会让他过的更好、能解决遇到的困难,则怎么能不培养好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1个回答2024-02-10 19:10

人生的路上总是荆棘丛丛,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会担心孩子未来不够坚强,不能从容面对生活的各种障碍,于是我们会有意识的制造些“麻烦”,让孩子去历练,可是错误的抗挫教育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强大内心,更会让孩子进入误区...

3种错误的抗挫教育

1

认为孩子经受的挫折越多越好

有的父母会在孩子成长中故意制造一些麻烦,来提高孩子抗挫的能力。其实我们都“误会”了挫折。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过多的挫折,就是过多的消极状态。过多的消极状态只会让孩子对生活没有热情,做事缺乏激情,失去信心,变得十分自卑和脆弱。

2

只有大麻烦才是挫折

很多父母都认为只有人生中的大麻烦才是挫折,而忽略了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无法克服而焦头烂额时,对于父母来说可能认为“不就一道题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挫折,因为他们是有主观感受的,对于他们来说,解决不了难题和你认为的人生大麻烦困难度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就去否定孩子的挫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感觉自己很没用:“爸爸妈妈都认为简单的事情怎么对我来说就那么难?”孩子会越来越不自信,否定自我价值。

3

孩子不哭就是教育有方

有的家长认为当孩子遇到挫折不哭时就是“抗挫能力强”。殊不知不哭泣的孩子只是把委屈、难过放在心里。而这些情绪得不到排解、发泄,只会在心里越积越深,将来就会变得不自信、胆小,懦弱,甚至有些迷茫。

优优和果果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挫折,但他们坚强乐观,从不惧怕挫折。其实在孩子面对挫折时,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可以正确认识挫折,可以积极面对挫折的态度,这才是我们对孩子教育的关键。

那么如何让孩子积极面对挫折?

1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困难时,可能会情绪低落甚至痛哭,作为家长我们要先让孩子发泄出自己的情绪,然后在孩子平静后,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你很难过,是的,妈妈小时候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很难过,就跟你现在一样。”

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与孩子产生情感共振,让孩子知道,原来自己难过是正常的。

2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孩子平静后,我们要问孩子:“为什么难过呢?”

“是因为遇到了困难。”

“那么困难是什么呢?”

“是没有解开习题”

“那为什么不能解开呢?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听懂呢,还是你上课的时候走神了。”

让孩子意识到其实他所谓的困难不是一件解无可解的事情,顺腾摸瓜,找到困难的根源,让他发现“哦,原来我遇到这个困难,是因为我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课造成的。”并不是我多笨或者困难是多大。

3

帮助孩子找到解决挫折的办法

优优小学刚正式学英语的时候,总是背不会单词。很多单词,刚背会就忘记了。她很苦恼,我知道后,就帮助她把单词拆分,再从课文里找到有趣的句子帮助她记忆,并在早晨的黄金时间里跟她一起预习、复习。慢慢的孩子自己掌握了诀窍,记起单词来小菜一碟。

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根据自己的经验,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客服困难,孩子的内心才会不再惧怕困难。

人生难免有高低起伏,困难波折,未来真正给孩子造成阻碍的并不是眼下的挫折和困难,而是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心境,乐观积极的心态始终可以帮助孩子化解困难,笑对人生,还能把每一次的困难变成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变成自己通往成功的垫脚石,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认清挫折的本质,帮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才是挫折教育的关键。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1个回答2024-05-27 02:20
培养孩子的抗挫力的话没事就搓搓他的锐气自己就变得抗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