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的注释

草书大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及启示
1个回答2024-01-23 18:28

1、《草书大王》文言文的白话译文:

张丞相喜爱写草书但不好看,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对此表现得很镇定。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龙飞凤舞。他让侄子抄下来,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时,侄子茫然地停下来,拿着他写的字的纸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认真地看了许久,自己不认识了,便责怪侄子道:“携唯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写的什么了。”

2、《草书大王》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

(1)好:喜欢,爱好。

(2)流辈:同流的人,此指草书爱好者们,即同行们。

(3)自若:自如,即跟平常一样,不受别人的'影响。

(4)得句:得到佳句。

(5)索:找到。

(6)龙蛇飞动:形容字龙飞凤舞。

(7)使:让,命令。

(8)波险处:指笔画曲折怪僻的地方。

(9)罔然:迷惑的样子。

(10)执:拿着。

(11)熟视:反复地看。

(12)诟:责骂。

(13)胡:何,为什么。

(14)余:我。

(15)皆:都。

(16)工:规范。

(17)汝:你。

(18)亦:也。

(19)止:停止。

(20)汝胡不早问,至余忘之:你为什么不早一点问我,以至于我也忘记它了。 胡:为什么

(21)录:抄写。

3、《草书大王》文言文给我们的启核隐银示:

一是遇事要先反思改宴自己有没有缺点,不要随便把错误归结在别人头上。

二是做事贵在勤于用功,到关键时才派得上用场。

三是无论任何事情,都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做。

四是当听到旁人对自己的批评时,要虚心接受,并及时改正。

草书大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及启示
1个回答2024-01-22 02:07

1、《草书大王》文言文的白话译文:

张丞相喜爱写草书但不好看,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对此表现得很镇定。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龙飞凤舞。他让侄子抄下来,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时,侄子茫然地停下来,拿着他写的字的纸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认真地看了许久,自己不认识了,便责怪侄子道:“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写的什么了。”

2、《草书大王》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

(1)好:喜欢,爱好。

(2)流辈:同流的人,此指草书爱好者们,即同行们。

(3)自若:自如,即跟平常一样,不受别人的'影响。

(4)得句:得到佳句。

(5)索:找到。

(6)龙蛇飞动:形容字龙飞凤舞。

(7)使:让,命令。

(8)波险处:指笔画曲折怪僻的地方。

(9)罔然:迷惑的样子。

(10)执:拿着。

(11)熟视:反复地看。

(12)诟:责骂。

(13)胡:何,为什么。

(14)余:我。

(15)皆:都。

(16)工:规范。

(17)汝:你。

(18)亦:也。

(19)止:停止。

(20)汝胡不早问,至余忘之:你为什么不早一点问我,以至于我也忘记它了。 胡:为什么

(21)录:抄写。

3、《草书大王》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遇事要先反思自己有没有缺点,不要随便把错误归结在别人头上。

二是做事贵在勤于用功,到关键时才派得上用场。

三是无论任何事情,都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做。

四是当听到旁人对自己的批评时,要虚心接受,并及时改正。

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及启示
1个回答2024-02-20 01:53

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及启示如下:

翻译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好御扮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拆渗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友灶生您家的鸟。”

注释

1、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2、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3、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4、设:摆放,摆设。

5、甚:非常。

6、诣:拜见。

7、未闻:没有听说过。

8、示:给……看。

9、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10、乃:就;于是。

11、曰:说。未:没有。

启示

《杨氏之子》这篇古文启示我们在遇到他人的戏弄时要随机应变,学会机智地回应,有时候恶言相向可能会适得其反。全文记叙了杨氏之子机智又不失幽默地回应客人一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与机智。

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及启示
1个回答2024-03-01 19:14

精卫填海译隐灶文如下: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注释:

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溺行明:溺水,淹没。

故:因此。

为:化为,成为。

堙:填塞。

精卫填海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对于“精卫填海”神话的解析,如袁珂认为精卫填海“表现了遭受自然灾害的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渴望”。此类解释与长期影响中国的神话研究的马克思对于神话的解释有关。

人们往往强调其精神价值,认为古人认识水平有限,无法正确认识自然反映自然,以想象、虚构、夸张的手段来描述史事而档携告创造出神话。

并且把“精卫填海”用“执着”、“矢志不渝”的主旨关键词解说为先民战胜自然的信念和理想,歌颂了“精卫”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或者阐释为对精卫悲壮与坚强的神话表达。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及启示
1个回答2024-02-12 01:36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及启示如下:

作品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闻:听说。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申:伸展,舒展。后作“伸”。

大行(hang):大路。

方:正在。

北:面向北方。

持其驾:驾着他的车。

之:动词,到……去。

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将:又。

奚:为何。

用:费用,钱财。

御:驾驭车马。

者:…的人。

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

此数者:这几个条件。

恃:依靠,依仗。

广:使动用法,使……广大,扩展。

犹:犹如,好像。

作品译文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启示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不妨也用这种说法,将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更容易打动人。

买椟还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及启示
1个回答2024-02-13 16:20

买椟还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及启示如下: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

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注释:

[1]为(Wéi):制做。木兰: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

[2]桂椒:香料。

[3]缀(zhuì):点缀。

[4]玫瑰(mé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

[5]缉:装饰边沿。翡翠(fěicuì):一种绿色的'美玉。

[6]椟(dú):小盒。还:退回。

[7]鬻(yù):卖。

启示:

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买椟还珠是一个贬义词,与它相近的词语有: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舍本求末、取舍不当。郑人没有眼光,取舍不当,舍本求末;楚人过度包装,本末倒置。所以说,我们应主次分明,不能取舍不当,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世说新语或古代寓言的 原文 翻译 注释 急!一定要有: 原文 翻译 注释谢谢
1个回答2024-01-18 10:44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文言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悯:耽心、忧虑的意思.长:生长、发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谓:告诉.病:劳累.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非徒:不仅只是.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结出果实.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拔苗助长:原作“揠苗助长”,后作“拔苗助长”.
评点:
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磨杵成针
“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寓意:没有~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四字成语注释及注音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7 12:44

四字成语,均是以汉语拼音标注(含四个声调)。多数成语先解释每个字的意思,再融合成一个有特定意思的成语,亦或是给出典故、造句、打比方、图片等,用生动的例子,以这些作为有效的解释。 比如: 1、纸上谈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哀鸿遍野 [ āi hóng biàn yě ]: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打比方) 3、安步当车[ ān bù dāng chē ]: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具体解释) 4、城下之盟[ chéng xià zhī méng ]:出 自 《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典故)

有什么四字成语是有“注释,解释说明”的意思的
1个回答2024-01-20 15:56
【依经傍注】依照经典及其注释.指说话有根有据.
【等因奉此】等因:旧公文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发凡举例】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举:提出.指举例以阐明要点.说明全书通例.
【发凡起例】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发凡言例】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分类举例以说明书的体例.
【更令明号】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画地成图】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流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
【举例发凡】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
【可想而知】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
【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连类引譬】引:援引;譬:比方.援引相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
【难以理喻】喻:明白;理:道理.很难用道理去说明.
【旁搜远绍】旁:广泛;搜:搜集;绍:继承.广泛地搜集引证资料,穷本溯源地说明来历,以进行论证.
【前目后凡】目:细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
【起例发凡】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取譬引喻】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说明道理.
【轻敲缓击】比喻婉转地表达意思和说明问题.
【如此这般】虚指没有详细说明或不要求详细说明的某种事物.
【文以载道】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忘言之契】忘言:无需语言说明;契:意气相投.指彼此以心相知,不拘形迹.
【现身说法】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显微阐幽】显示细微之事,说明隐幽之理,使之显见着明.
【以古喻今】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引譬援类】引:援引;譬:比方.援引相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
【一言而喻】喻:明白.一句话就使人了解或说明白.
【引喻失义】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言之不预】没有预先说明.
【寓庄于谐】谐:风趣;庄:严肃庄重.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说明事理,使人在轻松和愉悦中感其深刻的蕴含.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百喙难辞】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不容分说】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不由分说】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说:言论;遂:完成;谏:劝说.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含既往不咎之意.
【穿凿傅会】生拉硬扯,牵强解释.
【穿凿附会】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附会: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附会穿凿】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
【构会甄释】构:组成;会:聚合;甄:审查鉴定;释:解释.将众说汇集到一起进行比较考核,择善而从.指妥善地进行解说.
【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金风未动蝉先觉】金风:指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秋为金;觉:察觉.秋风还未来到,蝉却早已察觉.比喻事先觉察到将要发生的变故.
【解惑释疑】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解疑释惑】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解疑释结】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开释左右】开释:开导解释;左右:用于信札,尊称对方.指用劝慰、开导的话消除对方的忧愁、疑虑和烦恼.
【六经注我】注:解释;我:自己的观点.牵强地用各种经典着作中的论断来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议论服务.
【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六艺经传】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传:解释经书的书.泛指古代典籍.
【强作解事】比喻本不明事情的真意而妄加解释、议论.
【随文释义】随:顺着;释:解释.指依据一段话或前后文,对某个不懂的概念做出解释.
【失之穿凿】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山陬海筮】【解释】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示例】【故事】
【铁板注脚】注脚:解释字句的文字.指最具权威,不可动摇的注解.
【望文生训】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同“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小儿强解事】强:勉强.小孩子对事物并不理解却强作解释.比喻对事物并无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却一味以自己的意愿曲解这一事物.
【郢书燕说】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自不待言】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买书的时候有个注释本?什么叫做注释本,带拼音的?
1个回答2024-03-02 16:10
注释本一般是指带有编辑者注释的版本(非作者自注)
比如说你看史书现代汉语注释本的时候,会看到每一页下面有很多小字,上面写满了对于书中某部分内容的解释,那就是注释。
一般给幼儿看的书会带有拼音,在大多数作品中则只有生僻字会注音。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