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为反问句的句子

谁听了这个故事都会感动改反问句怎样改?
1个回答2024-03-08 17:01
改成:难道有谁听了这个故事不会感动?1个完全的反问句,1般会有这3个特点:

1、反问词,如:难道、 怎样、 这么……

2、语气词如:呢 吗……

3、句末加上问号(?)。 反问词”难道“与”吗“搭配,”怎样“与”呢“搭配,其它反问词怎样与语气词搭配,读1读,就可以感觉出来。 且通常都要把句子(判断句)的意思倒过来后,再加上反问词。 反问和设问的区分: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分:设问不表示肯定甚么或否定甚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的目的主要是提出问题,引发注意,启发思考;反问的目的主要是加强语气,用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反应改过自新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2 23:57
改头换面
脱胎换骨
洗心革面
改过自新
知错就改
悔过自新
写这么多,楼主,把我设为最佳答案吧!
其他童鞋们,也都多赞几个吧!
我喜欢看书改反问句
1个回答2024-03-25 19:10
我喜欢看书
改反问句
难到不喜欢看书吗?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我们都喜欢看闲书改反问句怎么改
1个回答2024-03-20 20:12
我们都喜欢看闲书改反问句怎么改
我们难道都不喜欢看闲书吗?
分析: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为保持句意不变,应加上否定词。
生无反顾改为义无反顾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13:08

义无反顾 [yì wú fǎn gù]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

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褒义 出 处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勇往直前 义不容辞 破釜沉舟 孤注一掷 奋不顾身 当仁不让 义形于色 踏破红尘 反义词 瞻前顾后 畏缩不前 畏首畏尾

生无反顾改为义无反顾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5 02:26
义无反顾 [yì wú fǎn gù]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褒义
出 处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勇往直前 义不容辞 破釜沉舟 孤注一掷 奋不顾身 当仁不让 义形于色 踏破红尘
反义词 瞻前顾后 畏缩不前 畏首畏尾
改为反问句,怎么改啊
1个回答2022-11-17 07:37
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国土上,你不觉得很可惜吗?
改为反问句,怎么改啊
2个回答2023-01-26 21:57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方法:
1、将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或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2、在句中的恰当位置添加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何尝等).
3、在句末添加对应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
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适当做些调整,但不能改动太大,影响原句意思.
改写参考:
我说的是对的.
改为反问:难道我说的不是对的吗?

愿对你有所帮助!
改为反问句,怎么改啊
4个回答2022-10-11 23:48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方法:
1、将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或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2、在句中的恰当位置添加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何尝等)。
3、在句末添加对应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
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适当做些调整,但不能改动太大,影响原句意思。
改写参考:
我说的是对的。
改为反问:难道我说的不是对的吗?

愿对你有所帮助!
名人反复修改作文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3:19
莫泊桑年轻的时候,就对作文入了迷。他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文学名著,冥思苦索地写了许多篇文章。但是这些作品,无论思想内容、语言文字,还是艺术风格、构思技巧等等,都是平平常常的,没有甚么特色。他心里十分焦急,于是,他想到去拜老师。

一天,莫泊桑拿自己写好的几篇文章,来到当时法国著名小说家福楼拜家,请求福楼拜给予指导。他苦恼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一到写文章时,总还是感到写人、记事、状物不够形象,不够生动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主要原因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是要吃苦、勤练--天天都有马车从你家门前经过,你就站在门口,仔细观察那马车,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就照老师的话去做。他整整两天站在大门口看?门前来来往往的马车,但是甚么名堂也没有看出来,于是又跑去请教老师福楼拜。他一进门就说:「我观察了两天马车,没看出甚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甚么东西好写呢?晴天马车是怎样走的?雨天又是怎样走的?上坡下坡时马车怎样走?还有在暴风雨中、在烈日下赶车人的表情是甚么样的?这一切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看这还单调吗?」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一个接一个的问号,都在莫泊桑脑海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他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兴致勃勃地请福楼拜指导。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你要永远记住:才气,就是长期坚持写的结果。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福楼拜说。看了看莫泊桑,见他专心地听?,又继续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出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及全部精神、本质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同乡下农民、马车夫和别的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而且你要用一句话,仅仅一句话,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跟它前后左右的五十多匹马是不同的。」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铭记在心,遵循老师的教导,经常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积累材料,坚持天天写,后来终于成了法国著名的作家。

莫泊桑自幼就受到浓厚的文学气氛的熏陶。他母亲是位文学爱好者,舅舅和中学老师路易·布耶是当时有名气的诗人。他13岁起就不停地进行文学创作练习,深得舅舅与布耶老师的器重。普法战争结束后,他的舅舅与布耶老师领他去拜见当时的知名作家福楼拜,从此他便成了福楼拜的弟子。19世纪70年代,莫泊桑中学毕业后,著名作家福楼拜正式成为莫泊桑文学上的导师。福楼拜堪称严师,他经常指导莫泊桑进行“速写”训练,要求他的门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对莫泊桑说:“当你走过一位坐在自家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请你给我描绘出这杂货商和这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的全部身体外貌,不但要用画家的手腕,还要请你在其中传达他们全部的精神本性,以便我不至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除此而外,福楼拜还要求莫泊桑具有抓住事物特征的能力。他对莫泊桑说:“你所谈到的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来标志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求到迄今还没有找到的这个名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近似的、决不应利用蒙混,甚至是高明的蒙混的手法,不要利用语言戏法来逃避困难。”福楼拜对莫泊桑严格要求的真实故事已成为世界文坛上的佳话,流传至今。

故事一

一天,莫泊桑从邻人那里听来几个故事,觉得很新鲜很生动,于是就打算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写小说。但是心里有点拿不准,就跑去请教福楼拜。他在导师面前把故事讲了一遍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故事内容丰富,足够写出作品来。”然后期待大师的意见。福楼拜望了望这位虔诚的年轻人说:“我看你还是别写这些故事为好,希望你做一做这样的练习,骑着马出去走一圈,一两个钟头以后回来,再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记下来。” 莫泊桑听了导师的话,打消了听取别人的故事来写故事的主意,并按照导师的说法骑着马出去跑了一圈,回来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按照这种方法练习了一年之久,终于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点心》。

故事二

福楼拜把莫泊桑当作弟子后,经常教导莫泊桑观察要细致,要能发现所描写对象的特点。他说:“当你走过一位坐在他门口的杂货商的面前,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的面前,一个马车站的面前的时候,请你给我画出这杂货商和这守门人的姿态,用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他们包藏着道德本性的身体外貌,分使得我不会把他们和其他杂货商、其他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和它前前后后50匹是不一样的。”

故事三

福楼拜强调写作的独创性。莫泊桑初学写作时,常去福楼拜家,拿出一些试作请他指教。福楼拜对莫泊桑说:“如果一个作家有他的独创性,首先就应该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就应该去获得。”如何获得呢?福楼拜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它的树其它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

第一则故事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因为自己的所见所闻的事物有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写起来易生动感人,以此为素材容易写出成功的作品。第二则故事告诉我们,观察要细致,要能发现所描写对象的特点。第三则故事强调写作的独创性,并告诉我们独创性来自对事物长时间的观察,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少年朋友们,大师的方法对正学写作的你依然具有指导作用,请平时注意观察、学会观察吧!说不定不久的将来,你也会成为一位文学巨匠呢!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