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雄雉

邶风静女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2-12 01:23

出自《诗经·邶风·静女》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诗经·邶风·静女的作品介绍
1个回答2024-02-21 16:04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 经》。现存的《诗 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英文The Book of Songs)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500年。

诗经邶风静女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4-02-27 10:32

诗经邶风静女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1、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等我。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

2、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配镇磨一支红色的笛管。

3、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

4、姑娘从郊野采来茅草芽送我作为信物,真是美好新异。

5、并不培斗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作品赏析:

1、《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可爱的情趣。

2、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旅迟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

3、作者的高明,在于送小草之外,不对会面场景做任何的交代。只是写会面之后,而且只从“郭靖”一面写。“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牧”,野外。“归”,通“馈”,赠送的意思。“荑”,草根。“洵”,确实。)是对第二章的同义反复。“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静女》这首诗
1个回答2024-03-01 04:22
《静女》描写的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
全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静女)》
1个回答2024-02-20 02:37

邶风·静女一般指国风·邶风·静女。《国风·邶风·静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国风·邶风·静女》出自周代·无名氏

一、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扩展资料

这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说的是一对恋人相约在城角幽会,但是当那男子赶到时,那女子却故意躲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那女子这才走出来,又赠给那男子一支杆身漆朱的笔,那男子不禁惊喜交集,本来这笔是平常之物,但因为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

这大概算是历史上较为成功而浪漫的一次约会。

而说到古代男女最经典的一次约会,莫过于张生与崔莺莺的“爬墙约会”了。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的是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羊城晚报:古代为爱痴狂的男女们如何约会

邶是什么字,怎么读
1个回答2023-08-09 18:45
bei,四声。指退位皇室居住之邑。
诗经 邶风 凯风 注音版
1个回答2024-02-05 08:03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
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县旁.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歌唱,悦耳动听真嘹亮.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心不应当.
诗经邶风击鼓名句
1个回答2024-05-21 13:12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先秦 · 《击鼓》

名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诗经中的“雄雉于飞,泄泄其羽”的雉是指什么动物,他在本草
1个回答2024-01-09 20:32
雉俗称“野鸡”,已少见,要保护,禁止猎杀。现已能人工饲养。雄的尾长,羽毛鲜艳美丽。雌的尾短,羽毛黄褐色,体较小。善走而不能久飞。肉不可吃有毒,羽毛可作装饰品。鸡形目(Gallifor普通雉(Phasianus colchicus)mes)雉科(Phasianidae)体型大于山鹑和鹑的鸟。大多数雉,约有16属50种,栖于开阔林地和田野,尾长,成小群觅食。所有种类均能发出沙哑的叫声和其他各种声调。
邶风击鼓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4-02-29 08:14

邶风击鼓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战鼓镗镗震天响,战士踊跃练刀剑。别人修路筑城墙,独我从军到南方。

跟随将军孙子仲,调停陈国与宋国。常驻陈国不能归,使我忧心又苦闷。

何处驻扎何处停?马儿走了藏何处?要到哪里找到马,丛林深处大树下。

死生约定不分离,你我誓言记心中。彼此紧紧握住手,同生共死上沙场。

可叹相隔太遥远,不让我们重相见。可叹离别太长久,不让我们守誓言。

诗词赏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全诗共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写征人与家人别时信誓,不料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