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李璟全诗

“摊破浣溪沙"中摊破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5-28 01:15
“摊破浣溪沙”实际上就是由“浣溪沙”摊破而来。所谓“摊破”,是把“浣溪沙”前后阕的结尾,七字一句摊破为十字,成为七字一句、三字一句,原来七字句的平脚改为仄韵,把平韵移到三字句末,平仄也相应有所变动。
浣溪沙 李璟 翻译
1个回答2022-10-03 05:00
这是李璟抒写满怀愁恨的小词。前段就景物写,后段就人事写。开首先描绘出香销叶残的残荷画面,更从西风愁起,韶光憔悴衬托,使那不堪目睹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来说明“不堪看”到了何种程度。然后转而从人事来说明。先就征夫说,“无边细雨细如愁”,细雨是一个织愁的环境,在细雨中入梦,梦中的境界应该是自己日夜思念的美好快乐的境界,可好梦须醒,醒来依然还是远在边荒的鸡塞,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再就思妇说,为了思念远离的爱人,在明月中,小楼中,吹遍了玉笙,清寒入骨,仍未能使远人归来,这又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在这样的境况下,无穷怨恨无穷泪,就成为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浣溪沙到底谁写的?是李璟还是苏轼?
4个回答2022-09-09 09:31
这首是《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是一首苏轼所作的咏春词。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后两句写作上有什么妙处
1个回答2022-12-23 00:39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
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
木犀花。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浣溪沙>>的浣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6-15 21:40
本义:洗衣服 又如:浣衣(洗衣);浣拭(洗涤擦拭);浣染(洗染)洗涤,涤除
浣溪沙(南唐,李璟)翻译个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个回答2022-10-09 16:37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舒尔耳机怎么维修
1个回答2024-06-08 02:36
从哪里买的,先问购买的地方的人,是怎么保修的,因为才10几天,建议尽快联系,舒尔的售后出名的慢
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的歌词
1个回答2024-06-08 02:36
歌曲:小苹果

歌手:筷子兄弟

专辑:《小苹果》

作词:王太利

作曲:王太利



我种下一颗种子

终于长出了果实

今天是个伟大日子

摘下星星送给你

拽下月亮送给你

让太阳每天为你升起



变成蜡烛燃烧自己

只为照亮你

把我一切都献给你

只要你欢喜

你让我每个明天都

变得有意义

生命虽短爱你永远

不离不弃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

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就像天边最美的云朵

春天又来到了花开满山坡

种下希望就会收获



从不觉得你讨厌

你的一切都喜欢

有你的每天都新鲜

有你阳光更灿烂

有你黑夜不黑暗

你是白云我是蓝天



春天和你漫步在盛开的花丛间

夏天夜晚陪你一起看星星眨眼

秋天黄昏与你徜徉在金色麦田

冬天雪花飞舞有你更加温暖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

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就像天边最美的云朵

春天又来到了花开满山坡

种下希望就会收获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

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就像天边最美的云朵

春天又来到了花开满山坡

种下希望就会收获
没头脑和不高兴中不高兴后来变成了什么样?
1个回答2024-06-08 02:35

通过这次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他们仍旧变回到儿童时代。故事梗概如下:

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拉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别人劝这两个孩子改掉坏脾气,他们都不以为然,为帮他们改正缺点,暂时把他俩变成了大人。

"没头脑"当了工程师,"不高兴"做了演员。"没头脑"设计了一座一百九十九层高的少年宫大楼,楼造好后,才想起没设计电梯,结果孩子们为了在这个大楼上看戏,要带着铺盖、干粮爬一个月的楼梯,这不但害了别人,也害了设计师自己,因为"没头脑"也参加了少年宫开幕式。

"不高兴"在开幕式这天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戏演到紧要关头,他的老脾气又来了,本来老虎应该被武松打死,可是他偏不高兴死,反而把武松打得东逃西躲,二人一直打到台下。

台下的"没头脑"正看得纳闷,"不高兴"却打到了他的身上,于是"没头脑"在前边跑,"不高兴"在后边追,两个人从楼上滚到楼下,跌得腰酸背疼。通过这次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他们仍旧变回到儿童时代。

诞生背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翻译界大部分人都在翻译《牛虻》、《斯巴达克斯》等革命作品。任溶溶擅长英文和俄文,又偏偏最喜欢翻译儿童文学,他因此成了全国少数几个专门翻译儿童文学的当家人。

当时,作为出版社编辑的任溶溶经常要往少年宫跑,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他本来讲的都是翻译故事,没想到讲得多了,竟然自己头脑里也跑出了一些故事。后来那篇被看作中国儿童文学代表作之一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

青花瓷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6-08 02:35

原文: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并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开始舅舅不肯,说找矿太辛苦,女孩子吃不消。后来,经青花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下来。第二天,天刚拂晓,青花和舅舅便进山找矿去了。秋去冬来,时间一晃过去了三个月,小宝见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放心不下,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白雪,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

      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山前,发现前面山谷有一缕青烟,顿时心头一热,匆忙朝冒烟的方向奔去。来到山谷,小宝才看清,青烟是从一座倒塌了的炭窖里冒出来的,便钻进破窖,发现窑的一角堆满各色各样式料石,再一看,窑的另一角还躺着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老人身边堆有几段柴火,柴火上正冒着一缕缕青烟。小宝仔细地朝老人瞧去,这才看清,躺在地上的老人正是青花的舅舅。他急忙抱起舅舅,不停地叫喊:“舅舅!舅舅……”

       老人渐渐苏醒过来,一看是小宝,急忙对小宝说:“快,快,快上山……去接青花”。小宝顺着舅舅指的方向,拚命朝山顶找到了青花冻僵的尸体。在她身旁的雪地上,还堆着一堆堆已选好的石料。小宝见状,哭得死去活来……掩埋了青花,小宝含着泪水,搀扶舅舅回到镇上。从此,潜心研制画料。他将青花如娘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便从此诞生。


修改:

      相传元代时,有个刻花的工匠,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不到适合画瓷的颜料啊。”青花听后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

      一晃过去了三个月,小宝见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放心不下,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 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山前,发现前面山谷有一缕青烟。他匆忙赶去,发现地上竟躺着青花的舅舅。老人渐渐苏醒过来,急忙对小宝说:“快,快,快上山……去接青花”。

     可来不及了,小宝只找到了青花冻僵的尸体。他含着泪水,搀扶舅舅回到镇上。从此潜心研制画料,将青花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便从此诞生。


缩句无能,宝宝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