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尚阅读下载

《尚书》主要记载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7 14:18

儒家经典之一,先秦时期一本重要著作,汇集了上古时期许多重要历史文献,记载了早期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事件。《尚书》可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文字艰深古奥,《汤誓》就是《商书》中的一篇。

尚书是记载什么的
1个回答2024-02-22 06:16

尚书始于秦朝,西汉沿置。

尚书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称“尚书令”。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唐初因太宗为皇子时曾任其职,故后不复置,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宋代为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师上,非实职。明朝废除。

尚书的品级

唐代时期兵部尚书的官阶为正三品,明代的情况下升为正二品,清朝时为从一品。明代时期兵部尚书又被称为本兵,管理方法军区的另外还参加发展战略,势力威势巨大,正由于这样,那时候于谦才可以在紧要关头拯救明代于水火之中。

因此 ,若说古时候的兵部尚书等同于如今的哪些职务,要按时期看来,像明代时的兵部尚书,大多是如今军委副书记,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和后勤部长的统称。

对于别的时期的兵部尚书,一般等同于如今的军委副书记兼国防部长。但是总体来说,无论哪个朝代,兵部尚书的权力都非常大,对我国十分关键。

具体的范文模板

阅读三个和尚
1个回答2024-01-31 04:08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5分)



争执(争辩)勤快(勤劳)危急(紧急)



2、“争先恐后”的意思是_争:争着;先:前面;恐:唯恐;后:后面。比喻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3、把文中用“___”画出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共5.5)



(1)第1自然段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和尚__挑____水吃,两个和尚__抬____水吃,三个和尚__没水吃______。”(1.5分)



(2)第1自然段可以分成3层。在层与层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词语是___不久______和___后来_______。(2分)



(3)阅读这篇短文能让人们意识到合作共事时不能___相互推诿___________,必须__齐心协力___________。(2分)
三个和尚的故事加阅读
1个回答2024-03-02 16:33
在过去的一个山定上有一个破庙,有一天,一个矮小的和尚要去山上的破庙,途径一条河流,由于天很热,便到附近的水池喝水,他来到庙中,看见庙里的缸没水了,便挑水,给观音的瓶子中加了水,那干枯的杨柳也死灰复燃.不久后,一个胖和尚也来到庙中,由于天热,到水池边喝水,他来到了庙中喝完了庙中的水,又挑了一桶,之后两人都不愿挑水,后来他们意识到这样做不行,于是两人就挑水了,但是分配总是不均匀,都想占便宜,最后两人在竿子上画了一跳线,总算平息了风波.不久后,一个瘦和尚来到了庙中,由于天热,到水池边喝水,他来到了庙中喝完了庙中的水,又挑了一桶,之后三人都不愿挑水,杨柳也谢了,最后风干物燥,老鼠横行,引起了一场大火,三人奋力救火.风波平息后,三人通力合作打水.
尚文阅读讲话一文的答案
1个回答2024-01-27 08:34
1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八个字)。 “我”①交决心书→② →③ →④写检讨书 12.②选为新兵代表③代表新兵讲话 13.根据①⑤段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那个时代 与 极度匮乏。 13.物质 精神 14.第⑦段中“我”讲完以后,“找到台阶”才下了台,“找”写出了“我” 的心情。 14.紧张(激动) 15.第⑨段中班长说:“那凳子,你也配坐?”写出了“我”的不当之处,但班长的话也有不当之处,即 。 15.不尊重“我” 16.文中的“我”具有 的优点(答出一点即可),但从第⑤段划线句可以看出,“我”也有 的缺点。 16.知错能改 虚荣
课外阅读,三个和尚,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2 23:32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一则寓言,其含义是只有同心协力、互助互爱才能长期有水喝.告诉我们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精神

小说阅读网为什么卸载不了啊
1个回答2023-06-01 13:06
本机自带的吧
故事可载“道” 阅读题答案
1个回答2024-05-29 11:46
因未附上阅读题目,网上也没有相关题目,故附上相关文章参考: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幸运是有一位会讲故事的妈妈”。很多人回忆自己的心路历程,小时候母亲在自己床边讲的故事仍记忆犹新,故事中那些深刻的道理融入生命的血液,成为自己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由此足见故事的魅力与影响力。
的确,从传播学角度看,故事带给人们的是图像化、形象化、情节化的记忆,比单纯道理让人记得住、记得牢。故事都是载“道”的,没有“道”的故事,其意义和作用都要大打折扣。而这个“道”,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由此内化于人们的心,成为其人生的养料。
“文者,贯道之器也。”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这个“文”更多的就要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有些时候,我们传播的内容群众不爱看不爱听、不能入脑入心,原因不在于“道”之不正确、不中听,而在于不愿讲故事、不善讲故事。有的人习惯跑机关、泡会议、上网搜索、闭门造车,哪里能发现精彩动人的故事?有的人为讲而讲,老掉牙、老一套、一个调子、一个模子,这样的故事哪里能吸引听众?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情势下,善讲故事是一种高明的传播能力。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交织交融的大势下,讲好中国故事是媒体人必备的基本功。
一个精妙的好故事,永远胜过一堆空泛的大道理。
分析《尚书》古史记载中的神话因素
1个回答2024-02-10 18:58
尚书 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尚书》的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一,有些篇章 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些篇章 注重语言的形象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 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
阅历尚浅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2-07 01:00
多形容没经历过什么大事,多形容底层民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