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情绪和压抑情绪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控制情绪而不是压抑情绪?
2个回答2023-02-25 07:16

大家在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一定不要把自己当前的一些事情往坏的方面去想。因为每件事都会有一个必然的逻辑,既然有好那么肯定是有坏的一面,所以我们只有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应对自己负面的情绪,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摆脱消极情绪,才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抑情绪,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会存在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能让自己保持在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里面,所以我们这时候就应该要懂得如何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去压抑自己的情绪。

我们平时可以通过去做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发泄或者控制这种情绪,比如说我们平时可以通过去跑步或者打球或者去逛商场等等,如果周边朋友非常多的话,甚至可以向朋友倾诉,也都是控制自己情绪的好办法,所以有些事情没有必要总是憋在自己的心里,因为憋久了就很容易导致自己的情绪大爆发,就很难控制的住,所以平常有一些小情绪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去合理控制它,而不是如何去压制它。

如果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想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那么你就时时刻刻都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而且这个心态必须要充满着活力,毕竟我们每天都会面对着很多无厘头的事情,所以只有将自己的心态端正,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够积极的去应对生活当中面对的每一件事情,才能够很好地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当然每个人的控制情绪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现状来制定符合自己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方案,只有这样子你才能够很好的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2-04 13:37
 孩子哭,是大多数父母难以接受,或者说是不知如何应对的一种状况。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往往用简单粗暴的“不”字诀来对待孩子,甚至呵斥、恐吓乃至体罚。但父母们知道吗?一再压抑孩子的情绪会给他带来6大危害!父母应细心体察孩子的感受,以4种巧妙安全的方式帮孩子释放情绪,孩子才能很快变得轻松愉快。
  孩子压抑情绪的6大危害
  一看到家里的孩子哭,父母的第一反应常常是“别哭,你要做个勇敢的孩子”。如果孩子继续哭,我们就可能恐吓他:“再哭,妈妈不喜欢你了!”“再哭,我就不理你了!”“再哭,警察叔叔就来抓你了!”甚至是以呵斥乃至体罚待之。
  在父母的重压下,孩子不得不勉为其难让自己安静下来。可是,孩子如此压抑自己情绪,找不到合适的出口释放,情绪就会越积越多,引起情绪阻滞。当孩子情绪阻滞时,他往往纠缠于这些不愉悦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以至于出现以下状况:
  1、内心恐慌,失去安全感,变得退缩、封闭。
  2、情绪越积越多,到了hold不住的那一刻,最终以父母不可预知的更具破坏力的方式爆发。
  3、纠结在情绪之中,看不到其他,或者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妨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如好奇心削弱,对新鲜事物失去兴趣,学习的热情下降甚至完全消失,变得胆小、黏人、脾气暴躁……
  4、从父母身上学到同样粗暴的处理情绪的办法,对他人及自身情绪缺乏了解,无法敏锐地察觉他人感受,或漠视他人的感受,情绪感受力弱,情商低。
  5、迫于压力,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隐忍,试图以此搏得父母欢心。一旦脱离父母,遇到合适的机会,则将负面情绪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对象身上。如攻击小伙伴,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面前表现得蛮横不讲理等。
  6、压抑自己情绪,习惯以“刚强”的假面具示人。当遭遇无法承受的挫折时,反而更缺乏韧性。

  哭是孩子表达需求、释放情绪最好的方式
  实际上,哭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在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可以用来有效地表达他的各种需求。
  1、在没有掌握更多处理情绪的技巧之前,哭是孩子释放情绪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如果我们用“别哭了”去阻止孩子时,等于在告诉孩子,哭不是一种好的行为,他的情绪不重要,他的感受不重要,他被一票否决了,想想这有多糟糕!
  而如果我们不强求孩子止住哭声,而是陪在他身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表达对他的理解,之后安静地等待他哭一两分钟,我们会很惊讶地发现,小家伙的哭声会越来越小,并逐渐归于平静。一旦平静下来,孩子的脸上就会露出满意的神情,甚至还可能破涕为笑,转而开开心心去做别的事情。
  2、孩子越大哭的几率越低。允许孩子哭一会儿,孩子才会更加充满力量,更坚强。
  也许有些父母会担忧:若不阻止他哭,他岂不变成一个小小“爱哭鬼”?实际上,这种担忧是多余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哭的几率会逐渐降低。允许孩子想哭的时候哭一会儿,他的需求得到满足,内在才会更加充满力量,他才能变得更坚强,爱哭的可能性反而越小。
  3、平和淡定地面对孩子的情绪,适度共情,适度安抚,并不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
  当然,如果我们没完没了用言语去安慰孩子,或者给他讲道理,这样的方式相当于在不断地将孩子拉回不愉悦的体验之中。那么,孩子越是被安慰,越是听到各种道理,他就越难以安抚。因此,父母应适当地以情绪应对情绪,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云淡风轻。
  4大方式帮孩子尽情释放情绪
  除了允许孩子哭,我们还可以有所作为,引导孩子掌握更多处理情绪的技巧。当孩子反应激烈时,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1、涂鸦
  跟孩子一起,用纸笔将他的不高兴画出来。为了更贴近孩子,我们也可以找一个令我们自己不高兴的理由,跟他一起画,一边画一边讲述,在这个画与讲述的过
程中,孩子的情绪很自然就流淌出来。事后,我们还可以将画出来的不高兴做个了结。如将它撕碎、烧掉,或者埋进土里,关进黑屋子里……
  2、编故事
  故事比说教更能打动孩子。找一些跟情绪处理相关的绘本,跟孩子一起阅读、讨论,他自然就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习得了更多处理情绪的方式。如果没有合适的
绘本,可以随口编一个故事讲给孩子听。甚至可以讲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让孩子意识到爸爸妈妈小时候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些没什么大不了,总会有恰当的
方式可以解决问题。
  3、设立情绪发泄角
  给孩子买个塑胶不倒翁,或者准备一个大枕头、废弃的报刊等,放在某个角落。每当他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去这个固定的隐秘角落发泄一番。如果孩子能通过拳击、踢打、撕扯等方式将情绪发泄出去,自然就不会通过伤害自己、他人与影响环境的方式释放情绪。
  4、其他方式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可以平静地抱孩子一会儿,抚摸他的小身子,提供给他玩水的机会……许许多多的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总之,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我们应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必然反应,无所谓好坏。只要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细心体察他的感受,以他能够接受,又安全的方式帮助他提供更多释放情绪的技巧。面对那个脾气暴躁,爱哭闹的小家伙,我们自可以气定神闲,少了很多纠结。
大学生如何情绪控制情绪
1个回答2024-02-22 03:05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慢慢学会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并不是说要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并不能改变消极的情绪,反而使它们在内心深处沉积下来。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比如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好脾气的人,有时会突然发火,做出一些使人吃惊,或者让他自己也后悔的事来,这往往就是平时压抑的结果。同时压抑还会造成更深的内心冲突,导致心理疾病。

我们可以把坏情绪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因受到外界刺激而冲动发火,做出种种不理智的行为,可以说是急性的坏情绪。对付这种坏情绪常用的方法是,及时给予自己暗示和警告。如当你感到怒气正在上升时,在心里对自己说:克制,再克制!或者默默地从一数到十。往往只需几秒钟、几十秒钟,你的心绪就能够平静下来,那时再去处理问题,就不会做出使自己后悔的事了。

慢性的坏情绪,往往是由生活中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造成的。造成坏情绪的原因也许不能一下消除,但长期陷在坏情绪之中,并不能改变现状,往往还会使情况变得更坏。如果我们能够调整自己,使自己摆脱消极情绪的控制,就有力量来面对不如意的现实。当感到自己情绪消沉或者沮丧的时候,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改变它,比如出去散散步,听听音乐,打打球,或是逛逛商店;也可以向知心的朋友哭诉一下。心理学研究表明,哭泣有一种治疗的功能,人在痛哭一场后,往往心情就变得好多了,因此你不必为哭泣而害羞。你也可以写日记,或打个心理咨询热线,让自己的坏情绪宣泄出来。除了宣泄以外,如果你能够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去做些事情,或者以逆境为人生的动力去努力奋斗,就会更好地帮你从消极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因为一方面做事的过程需要集中注意力,让你没时间去自怨自艾;另一方面,在你的处境得到改善的过程中,你的眼界会变得更开阔,从而可能使你对生活产生新的看法。
大学生如何情绪控制情绪
1个回答2024-01-30 17:17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慢慢学会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并不是说要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并不能改变消极的情绪,反而使它们在内心深处沉积下来。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比如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好脾气的人,有时会突然发火,做出一些使人吃惊,或者让他自己也后悔的事来,这往往就是平时压抑的结果。同时压抑还会造成更深的内心冲突,导致心理疾病。
我们可以把坏情绪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因受到外界刺激而冲动发火,做出种种不理智的行为,可以说是急性的坏情绪。对付这种坏情绪常用的方法是,及时给予自己暗示和警告。如当你感到怒气正在上升时,在心里对自己说:克制,再克制!或者默默地从一数到十。往往只需几秒钟、几十秒钟,你的心绪就能够平静下来,那时再去处理问题,就不会做出使自己后悔的事了。
慢性的坏情绪,往往是由生活中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造成的。造成坏情绪的原因也许不能一下消除,但长期陷在坏情绪之中,并不能改变现状,往往还会使情况变得更坏。如果我们能够调整自己,使自己摆脱消极情绪的控制,就有力量来面对不如意的现实。当感到自己情绪消沉或者沮丧的时候,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改变它,比如出去散散步,听听音乐,打打球,或是逛逛商店;也可以向知心的朋友哭诉一下。心理学研究表明,哭泣有一种治疗的功能,人在痛哭一场后,往往心情就变得好多了,因此你不必为哭泣而害羞。你也可以写日记,或打个心理咨询热线,让自己的坏情绪宣泄出来。除了宣泄以外,如果你能够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去做些事情,或者以逆境为人生的动力去努力奋斗,就会更好地帮你从消极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因为一方面做事的过程需要集中注意力,让你没时间去自怨自艾;另一方面,在你的处境得到改善的过程中,你的眼界会变得更开阔,从而可能使你对生活产生新的看法。
遇到让人烦躁的事情,如何控制情绪而不是压抑情绪?
2个回答2023-01-16 10:25
内心开始焦躁的时候,我会马上停下游戏,赶紧的关掉换一个游戏或者换一件事情去做。直到过一会消气了,然后单纯想快乐玩游戏的愉悦和期待的情绪又占了上风的时候,再回去杀个痛快。
抑制情绪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7 21:05
忍辱负重_成语解释
【拼音】:rěn rǔ fù zhòng
【释义】: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例句】:胡仇叹道:“‘~’。郑兄,真不可及!”
怎样控制自己抑郁的情绪?
1个回答2023-01-13 03:25
日子虽然平淡,可总有如歌的偶遇,四季虽然变化无常,可总会有灿烂的阳光。时间说每天都是一个机会,人生说生命要懂的体会。每天都是新的一天,用心去体会你就会有不同的惊喜。学会放弃,放下该放下的,放下了心就宽了。心累了,就给心灵放个假吧。眼睛要多看些美丽的风景,耳朵要多听些动听的声音,最重要是要多用心来体会美好的事情。我们的心才不会累。愿你天天有个好心情。
如何可以控制自己不发脾气,并且不压抑自己的情绪?
2个回答2023-01-12 20:42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人理所应该受你无缘无故的气.这一点你应该清楚.你的问题并不严重,从你事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能够看出来.所以你不用过于担心自己的脾气.建议你以后独处时多"三省悟身",快要发火时心里先想清楚自己这样发火,是否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让人信服呢?
做人要乐观、要学会幽默、学会放手、学会坦然面对,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
1.
心情不好的时候,
请尽量不要开口,
以免得罪人。。。
2.
请开口前深呼吸一下。。。
3.
找一个自己的方式发泄一下。。。
4.
发泄过后,请保持微笑。。。~~
人为什么会有情绪?是情绪控制人还是人控制情绪
3个回答2022-11-26 21:01
人为什么会有情绪呢?因为作为人是灵长性动物,所以他肯定会有情绪,肯定会有思维,这样的话才能够统领所有动物呀。

如果说这一个人特别情绪化,情绪自己都控制不了了,而且就随着情绪肆意的爆发,那么这种人就是被情绪控制了,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控制人。

但是还有一种人是特别理智的,他能理智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开心的,悲伤的他都能戛然而止,然后整理好心情,重新出发,那么这种人,我们说他就是人为的控制了情绪。
长期压抑情绪怎样发泄
1个回答2024-01-18 11:24

长期压抑情绪可能会对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找到有效的发泄方式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泄枣散情绪的方法:

体育运动:进行有氧运动、跑步、打篮球、游泳或健身等活动可以释放压力,促进身体的内啡肽分泌,提升心情。

写作:通过写日记、写信、写诗或写故事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可以帮助你释放情绪,并更好地理解自己。

艺术创作:尝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让内心的情感通过艺术表达出慧和来,有助于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深呼吸和冥想:通过深呼吸和冥想来放松身心,帮助减轻压力和焦虑,并提升内心的平静和冷静。

找人倾诉:与亲密的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向他们倾诉你的感受和困扰,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获得支持和理解。

改前岩盯变环境:暂时离开压力源,寻找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例如大自然、公园或温泉,让自己放松身心。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到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活动,例如阅读、看电影、听音乐、做手工等,让自己享受其中,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

请记住,发泄情绪并不意味着纵容负面行为或伤害他人。选择健康、积极的方式来发泄情绪,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和平衡。如果你感到情绪长期无法控制或影响到正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帮助。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