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妇人牝户小说昭妃艳史

昭化区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4-05 23:32

驿传 在古代,昭化处于通京驿道上,上接广元(西安),下至成都,南到保宁府;水路上通甘肃碧口、陕西的略阳,下可到阆中、南充。可谓八方通衢。以昭化为中点呈放射状与广元、阆中、剑门等地相衔接。
首先,通京驿道。这是主干线通道。《道光县志·铺递》载:“通京驿道谓之极冲,凡八铺。”分别是榆钱铺(系广昭分界处,上接广元的皂角铺,下接桔柏铺)、桔柏铺、县门铺、天雄铺、新铺、竹垭铺、大木铺、高庙铺(系剑昭分界处)。每铺置司兵四人,共三十二名。
在长期的实践中,路线不断优化。史载,从昭化古城到剑门的驿道经过三条路线。 溯清水江上行入剑门(西路)。隋唐以前所行的路线。 经县城西龙爪湾过泥溪上高庙铺到剑门(西路)。也就是沿嘉陵江下从现朝阳乡的灯杆梁直达高庙铺。 经天雄关大朝驿到剑门(西路大道)。此条路线基本上是陆路,且比较节省,路线短,易行走,是最佳选择。宋元以来已有行人从此道行走。明朝大规模地进行修缮,提高等级。 自隋至清,驿站皆属于兵部。驿铺按等级置司兵,一般二名。县门铺领投公务较繁剧置司兵四名。清代各省腹地设为驿,军报所设为站。驿站担负起重要的政务与军事信息的传递。受上一级调遣。

牝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4-13 17:35
“他今天凌晨就起来干活,真是牝鸡司晨。”,这是把牝鸡司晨这个成语用坏了。
牝字在道教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06 20:00
牡,雄性,牝,雌性。
牝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4-22 09:51
一种牛!高原牛!
古书中这个牝字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6-17 23:39
雌性的鸟或兽
贵妃和昭仪谁大
2个回答2022-09-02 03:02
唐朝:贵妃、淑妃、贤妃(有时有德妃、惠妃)为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以上各一人);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可见武则天原来的“才人”等级和后来为了从“昭仪”的位置上再进一步,非要创造一个“宸妃”列在众“夫人”之上的别有用心和为何大臣们要极力反对了)

祝你好运!
从王昭君故事的演变来比较有关于王昭君的诗(从汉至宋王安石《明妃曲》)
1个回答2024-01-29 22:15
张祜 【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
汉庭无大议,戎虏几先和。莫羡倾城色,昭君恨最多

刘禹锡 【杂曲歌辞·竹枝】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

白居易 【赋得听边鸿】
惊风吹起塞鸿群,半拂平沙半入云。为问昭君月下听,何如苏武雪中闻

陆龟蒙 【宫人斜】
草著愁烟似不春,晚莺哀怨问行人。须知一种埋香骨,犹胜昭君作虏尘。
昭通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2-22 12:25
从古至今,昭通人文历史群英荟萃。杜宇传播和农耕文明的传说,孟碑被誉为“海内第一石”,“天下绝”的观斗山石雕,近现代史上名垂青史的刘平楷、罗炳辉、龙云,卢汉和国学大师姜亮夫、著名学者肖瑞麟、邓子琴、张希鲁、谢饮涧,时代英雄徐洪刚等一大批雄才俊杰使昭通山水殊胜,人文增辉。
历史上真有郝昭这个武将?
1个回答2022-07-18 02:19
哦哦噢噢噢哦哦
历史上和亲的公主很多,为何王昭君和文成公主最出名?
1个回答2024-02-29 06:37

和亲是在特定历史下的产物,主要发生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通过和亲,可以维护和平,安定边境。还可以促进贸易,交流文化。

西汉时期的和亲,发生过很多次。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元帝刘奭,都采取了和亲的方式,以缓和边境的军事冲突。有史料记载,西汉期间有多达16位公主因和亲远嫁异族。

王昭君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于竟宁元年下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史称"昭君出塞"。

但为何在众多的和亲公主中,唯独王昭君令人耳熟能详。



一,王昭君和亲,西汉占据强势。

由于匈奴的强大,汉朝不得不屡次通过和亲,并附带赠送大量的陪嫁物品,换取匈奴人停止对汉朝边境的骚扰。

从汉高祖刘邦派遣娄敬作为使者,第一次和亲匈奴开始,西汉大都处于被动之势。这种被动之势一直持续了几十年,直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有所恢复,军事实力也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了对匈奴各方面的优势。西汉不再主动提出和亲。

于是,匈奴呼韩邪单于反过来向西汉提出,"愿婿汉氏"之请,娶汉女为妻。因此,汉元帝刘奭将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

正因为在"昭君出塞"这件事上,汉元帝刘奭是应匈奴人乞求将昭君下嫁的。所以,王昭君在汉朝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她声名鹊起。



二,王昭君是个大美女。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著名的四大美女,王昭君就是其中一位。人们常用"落雁"一词形容她的美貌。

传说王昭君在和亲的路上,为排解路途寂寞,随手取出琵琶,触景生情地弹奏了一曲,惊得南飞大雁从高空跌落,因此享有"落雁"的美名。

《后汉书》对王昭君的美貌有精妙描写:"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历代诗人也对王昭君的美貌给与盛赞。王安石在《明妃曲》中写道:"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欧阳修在《和明妃曲》也有这样的描述:"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这些描写中还讲述了一个故事,汉元帝刘奭在选择和亲人选时,依照朝廷画工的画像,想找个姿色平庸之人应付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没有贿赂画官毛延寿,因此她的画像严重失真,被刘奭选上。待刘奭见到王昭君本人时,惊叹宫中竟有如此绝色佳人,以至不舍。"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三,王昭君是自愿和亲的。

提到和亲,就连民女都不情愿,何况公主?但王昭君却是自愿的。

因为昭君入宫多年,始终不得元帝召幸。"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于是,在得知呼韩邪单于求亲时,"乃请掖庭令求行"。

王昭君的这一反常举动,让她名震朝野,在客观上提高了她的知名度。



四,王昭君和亲意义重大。

王昭君的和亲确保了汉匈之间数十年的和平。

在王昭君到达匈奴后,呼韩邪单于曾上书汉朝皇帝:"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匈奴人在王昭君和亲期间,也信守了承诺。不但将其子派入汉庭为质,且从竟宁元年开始的四十年里,再未侵扰过西汉边境。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

王昭君的和亲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昭君出塞后,不但带去了汉族的物资,更重要的带去了汉族的文化。

她教匈奴人织布、绣花、耕种等日常生活技能,还教他们说汉语、习汉礼,从而播撒汉族文明。

同时她也学胡话,穿胡服。并结合汉餐,改进胡人饮食。

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