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苏的儿歌有哪些歌曲

苏姓有几个姓氏?
1个回答2024-06-01 09:22

1、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2、出自乌桓族。3、出自鲜卑族。4、出自清代以后少数民族有苏氏或改姓苏。5、出自回族苏姓起源: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6、出自达斡尔族,属于氏族名称汉化为姓。7、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氏族名称汉代为姓。8、出自契丹族辽朝皇室耶律氏姓,元朝后,为避祸改姓苏。

苏是稀有姓氏吗?
1个回答2022-08-02 18:37
不是,我身边有很多姓苏的
苏这个姓氏的来历
1个回答2023-08-19 05:56
居《百家姓》里介绍“苏”姓有以下几个起源:
一、以国名为姓。黄帝的后代樊封于昆吾,又称昆吾氏。夏朝中期,昆吾氏后裔建立苏国。苏国灭后,部分苏姓族人归顺了周朝。周武王时,司寇岔生,受封于苏国,后迁到温,称为苏岔生,春秋时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
二、鲜卑族有复姓改为苏姓的。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族拔略氏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改为汉姓苏氏。
姓氏图片苏
1个回答2024-01-20 20:04


姓氏苏的来源
1个回答2024-03-04 16:07
苏氏系承昆吾 发源河南临漳
三苏是文坛上的名人,关于苏姓的族谱,在苏洵族谱的后录上交代得非常清楚:“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岑胡,次曰�,为彭祖,次曰来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姓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者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实际上,这一段苏姓姓源考据,是可以适用于天下的苏姓的,因为,《姓纂》上关于苏姓的来源,也做了同样的介绍。《姓纂》是这样说的:“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为周司寇,居河内、扶风、武功。汉,苏建目河内徙扶风。”
由此可见,头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则在今河南省临漳县的西方。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于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是迁移到今为甘肃省的河内地方,继续繁荣滋长,以后子孙才逐渐遍布于各地,四川眉山那个光辉灿烂的苏家,自然也是从河内所迁移出来的。
苏姓,真可以说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从3000年前的春秋时代,便已大放光芒。大家都知道,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他之得成霸业,主要靠的是他的大夫苏从。
苏秦,名气更加响亮,他与张仪同被称为纵横家,他提倡合纵以抗秦,结果身佩六国相印,荣宗耀祖,显赫异常。
到了汉武帝之时,苏氏又出了一位名垂千古不朽的伟大人物,那就是三尺孩童都晓得的苏武。
宋代的文坛,似乎是苏姓人士的天下,除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外,尚有以文章知名,宋太宗曾御笔题赠“玉堂之署”4个字的苏易简;以及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诗歌,曾佐欧阳修变文格,晚年自号“沧浪翁”,隐读以终,著有《苏学士集》传世的一代高士苏子美(舜钦)等。

苏姓的故事

苏姓出自己姓。古帝颛顼孙吴回,为帝喾火正,掌民事,赐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为六族,长子樊,为昆吾族,地在今河南濮阳,为己姓。夏代的第七位后名叫槐,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之地,在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苏门山),称有苏氏,有苏氏部族以苏草(即紫苏)为图腾。夏代末,有苏氏之国被灭,族人以苏为氏,四散避难。其中有一支向东南迁居于姑苏(即江苏苏州)。有一支向北迁于邺西苏城(今河北临漳西)。周灭商时,这支苏氏部族大部分又向北迁襄国的苏人亭(今河北邢台西南),后有一部分再迁苏水之滨(今河北完县境)。留在苏岭的苏族人归顺了周朝,其头领苏忿生入周朝为司寇,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建立苏国,公元前650年被北狄攻灭。还有一支苏族人南迁今湖南梅山一带,后称为梅山蛮。宋代时再南迁,少部分混入土著,成为瑶族先人的重要一支,大部分定居两广,成为南方苏姓先民。

苏姓分布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苏姓分布。
苏姓氏的来源?
1个回答2023-01-18 15:46
苏氏起源于古代的,有些是地方起名
苏姓氏的来源
1个回答2022-07-20 09:02
唉声叹气回来里金地狱模式遏之功效的
姓氏苏的来源
1个回答2024-02-25 01:42
苏氏系承昆吾 发源河南临漳

三苏是文坛上的名人,关于苏姓的族谱,在苏洵族谱的后录上交代得非常清楚:“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岑胡,次曰,为彭祖,次曰来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姓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者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实际上,这一段苏姓姓源考据,是可以适用于天下的苏姓的,因为,《姓纂》上关于苏姓的来源,也做了同样的介绍。《姓纂》是这样说的:“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为周司寇,居河内、扶风、武功。汉,苏建目河内徙扶风。”

由此可见,头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则在今河南省临漳县的西方。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于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是迁移到今为甘肃省的河内地方,继续繁荣滋长,以后子孙才逐渐遍布于各地,四川眉山那个光辉灿烂的苏家,自然也是从河内所迁移出来的。

苏姓,真可以说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从3000年前的春秋时代,便已大放光芒。大家都知道,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他之得成霸业,主要靠的是他的大夫苏从。

苏秦,名气更加响亮,他与张仪同被称为纵横家,他提倡合纵以抗秦,结果身佩六国相印,荣宗耀祖,显赫异常。

到了汉武帝之时,苏氏又出了一位名垂千古不朽的伟大人物,那就是三尺孩童都晓得的苏武。

宋代的文坛,似乎是苏姓人士的天下,除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外,尚有以文章知名,宋太宗曾御笔题赠“玉堂之署”4个字的苏易简;以及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诗歌,曾佐欧阳修变文格,晚年自号“沧浪翁”,隐读以终,著有《苏学士集》传世的一代高士苏子美(舜钦)等。





苏姓的故事



苏姓出自己姓。古帝颛顼孙吴回,为帝喾火正,掌民事,赐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为六族,长子樊,为昆吾族,地在今河南濮阳,为己姓。夏代的第七位后名叫槐,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之地,在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苏门山),称有苏氏,有苏氏部族以苏草(即紫苏)为图腾。夏代末,有苏氏之国被灭,族人以苏为氏,四散避难。其中有一支向东南迁居于姑苏(即江苏苏州)。有一支向北迁于邺西苏城(今河北临漳西)。周灭商时,这支苏氏部族大部分又向北迁襄国的苏人亭(今河北邢台西南),后有一部分再迁苏水之滨(今河北完县境)。留在苏岭的苏族人归顺了周朝,其头领苏忿生入周朝为司寇,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建立苏国,公元前650年被北狄攻灭。还有一支苏族人南迁今湖南梅山一带,后称为梅山蛮。宋代时再南迁,少部分混入土著,成为瑶族先人的重要一支,大部分定居两广,成为南方苏姓先民。





苏姓分布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苏姓分布。
苏的姓氏起源
1个回答2024-03-04 19:57
苏姓的起源

历史来源
一 :「苏」出自「己」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於苏国,后迁於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 :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氏」随亮帆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苏」氏。
家族名人

苏秦 (前?~前317) 字季子,洛阳人,战国时纵横家。与张仪同学於鬼谷子。早年曾外出游说,然穷困而归,后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使秦不敢东出函谷关,达十五年之久。后客於齐,被杀。
苏武 (前143?~前60)字子卿,西汉杜陵人(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武帝时出使匈奴,单于胁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汉节。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始得还,拜典属国。宣帝立,赐爵关内侯,图形麒麟阁。其著作流传於今者,有诗四首、答李陵诗及别李陵等。
三苏 宋苏洵与二子苏轼、苏辙皆有文名,世称为「三苏」。宋˙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诗四首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舌问三苏。」醒世恒言˙卷十一˙苏小妹三难新郎:「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称他父子,谓之三苏。」
苏轼 (1038~1101)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长子。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在黄州时,筑室於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累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卒諡文忠。著有东坡集、东坡词等。
地望分布:河南河内郡,陕西扶风郡,陕西武功郡。
苏姓起源参考之二
苏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四十一,在台湾排名第二十三。苏姓出自古帝王颛顼高阳氏,是陆终长子昆吾的后代。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六个儿子,长子姓己,名樊,在夏朝时被封在昆吾,因此叫昆吾氏。昆吾有个儿子后来被封在苏,建立了苏国,他的子孙因此而姓苏。后来,昆吾的后代中有个叫苏忿生的,被周武王封在温县,建立了苏国。后来,苏国被灭,苏国的子民就用苏作为自己的姓氏。发展与演变:苏姓世居河内,先秦时有一支徙居湖南,湖北,西汉时期,有苏姓开始迁居陕西,山东,广东等地,晋朝时,更是发展到河北,江苏,浙江。唐代,苏姓开始进入四川,福建,北宋年间,苏姓扩展到了云南,台湾。苏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温县,孝键正河内,洛阳,武功,扶风,杜陵,平陵,北海,桂阳,襄阳,邯郸,蓝田,赵郡,漳州,同安,新化,梅州,仙游,兴化,泉州,奇迹,南安,永春,龙溪等。

苏姓起源

关于苏氏起源,历代史书有不少记载。

《元和姓纂》:“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

《苏洵族谱》:“苏氏之先,出於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之子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岭胡;次曰,为彭祖;次曰求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华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避开寇苏公是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於河,世世仕周,家於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由上述可知,第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在今河南临漳县。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於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随迁到今甘肃河内,在此繁衍滋长。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播迁,直至遍布全国各地。

根据《汉书》记载,塞外辽东乌桓族中,也有以苏为姓的,进入中原后,千百年来渐渐与当地人融为一体,他巧悔们后代也成为苏姓中重要一支。
你可听到过一些觉得很苏的姓氏?
2个回答2022-11-16 09:23
有些姓氏背后,深沉的文化底蕴也会使人触动,比如说琅琊王氏,再比如说。芝兰玉树这个成语背后的谢氏。在日常生活中也遇见一些,有点稀有的姓氏,遇见过姓滕的男孩子。总感觉是个很有气势的姓氏呢。像我自己的姓氏,华。应该可以练出两种音调,所以也有优势吧。偶尔在小说中也会看到不少,取的名字。这是,这个姓氏,并不太擅长取名,就是很难顾及到音律的美。双高中时候遇到了一些老师的名字,比较特别,比如“代”“辛”感觉都是些美好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