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中庸解读第十讲01

2023-08-31 12:05:1110:11 2606
声音简介

《话说中庸》10讲(1)


哎呀,有许多人看到当时啊,嗬,比太阳还要亮哦!的确亮!——下去了。有道德的人你看那个暗淡、那个可怜、那个凄凉,他永远他的光芒是照燿的,而且万古千秋。譬如讲孔子,譬如讲一般有道之士。所以呀,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把握现实的人,不是不对,什么是真正的现实?这个是真正的现实。因为他时间长久。所以“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所以说君子之道有几个:“淡而不厌”。所以学道的人,想研究道,你搞久了以后觉得淡然无味。当年有一个外国同学说:“老师啊,我跟你十几年了,”这么一个同学跟我讲,“我说真的吗?”他说是。我说:对!你是有十几年,来来往往。“我好像在你这里什么都没有学到。”我说:是啊!同学说:“对啊!没有错。那我何必跑来学?”我说:对呀!因为我没有叫你来学啊!(众笑)而且我都叫你不要再来啦!“但是我回过来以后想想,还是你这里好,又要来啊!”我说那是你神经病啊!那你来了以后呢?“我来了以后学学学,我又觉得拿不到东西,又回去了。”我说:你赶快回国啊!——淡;没得东西。但是像这位同学所讲,“淡而不厌”,他想想这个东西啊——哎,又等于我们夏天吃凉拌黄瓜一样,凉粉拌黄瓜,那有什么味道嘛!我是不碰这个菜的。凉拌黄瓜,倒一点酸醋、酱油,我说我不吃,淡而无味。可是你久了以后,很多人我看夏天吃凉拌黄瓜,我经常看都在等这一盘。为什么?我不想吃。我看一下一半了、一下都没有了。哎,证明一件事,“淡而不厌”哪!

所以交朋友,中国有句老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如水不是冷酷无情哦!永远是长流水,永远是这样。所以诸葛亮讲交朋友之道:“温不增华,寒不改叶。”天气热了,春天到了、温暖了,“不增华”不增加一颗花,还是这个样子;“寒不改叶”,天气冷了,也不少一个叶子,松柏一样常青。“温不增华,寒不改叶。”你看松柏到冬天也是绿的,颜色都不变,绿的就是绿的。交友之道、做人之道也是,你好了不来拍马屁、不来锦上添花,好就好了嘛!像我一生因为我很懒,有许多朋友好了,“好了更好啊!”懒得管他了,因为他好了嘛!并不是不跟他俩交往。好了的人啊,运气好了就忙嘛,让他忙去嘛!你不要去啰嗦了。不好,“哎,不好到这里玩嘛!我们还是朋友嘛!”就是做到“温不增华,寒不改叶。”就是“淡而不厌”。

“简而文”,非常简单、简化——文。自然非常简化,有无比的内容、文章。

“温而理”,温和,温和就是很多情、很温柔哦!温柔就会多情。多情不合理,没有条理的一味地多情,那糟糕了!那个情就变成魔障了。“温而理”。

现在讲三十二章的继续:“知远之近,知风之自。”所以真正修养到家的人,那么这几句话等于佛家所讲的智慧神通的境界,自然晓得远,“知远”。“之近”,这个“之”是什么?古文尤其读四书五经读到这个“之”字,不是虚字,之者至也,“到”,由远到达近。修养学问成就了,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所谓神通的境界,神通没有什么稀奇。很远大的事情,因为他智慧的境界、智慧成就了,远的事就到达前面了,很近,就看就了解了。“知风之自”,知道一切的风气、社会的风尚、时代历史的演变,这个风气的演变,“之自”,知道他那个原因、来源。“自”就是自来、自己那个来源。

“知微之显”,微——微妙、幽远、看不见的东西。在一个学问道德修养成就的人,看得非常明白,很微弱的东西,他是非常明显地看见。“可与入德矣”,这样,学问修养成就到这个境界,可以入道了,可以入德。所以讲到“入德”两个字,我们做一个比较宗教的研究,现在大家很多喜欢学禅,达摩祖师吩咐二祖两句话:“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学禅宗、学佛的人第一步先要做到这样。外面一切外缘放下了,“内心无喘”,内心里头没有粗的气息,换句话,也没有粗的妄念,这个谓之“无喘”,没有喘动。心如墙壁一样,内外境界可以隔离了,外打不进来,内也不跑出去。这个样子,你平常修养到达这个情况,还没有悟道哦!“可以入道”了。这是禅宗。我们现在引用达摩祖师这几句话,达摩祖师是后来哦,中庸是早了,就是解释“入德”两个字。

上面所讲这一段,所以“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都是同样的意义,表达的不同。而且中庸说得更详细。像这样的人可以谈修养、可以谈学问了。儒家也好、道家也好、学佛也好,就够资格了。所以我们大家自己拿这个借镜,自己可以反省自己,有没有到达这样。没有到达这样,信口雌黄自己是在修道、学佛,那是自欺的话,自己骗自己,不可以。所以这样才能入德。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二十讲

《中庸》是四书之一,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历来注释的版本多如牛毛,但是冯学成认为学《中庸》不是在文字上、语句上说,不能像理学先生那样去讲,也不能像哲学家那样去讲。在...

by:飘逸小马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中庸》二十讲

此为冯学成先生《中庸》二十讲图书之音频朗读,中庸心法尽在其中矣!

by:丙林感悟国学之美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冯学成《中庸二十讲》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by:恆者读书会定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