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中庸解读第九讲05

2023-07-20 22:24:2210:14 2082
声音简介
所以他下面讲:“辟如四时之错行”,怎么叫错?那么错开,春夏秋冬错开,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每天的冷热气候,这个宇宙有自然的规范,到了某一个时候应该是秋天就是秋天,错开。这就是讲人生,就要晓得,读书这一句话就要懂哦!人生要知道四时之错行,说我现在是很倒霉的时候,哎呀!你就倒霉一点啦,退让一点,倒霉就站开一点;倒霉了偏要在不倒霉里头晃两下,那就是人家在夏天,你在那里冬天穿个皮袍,在那个夏天里头转来转去,不对了!你要穿皮袍到冷气间去么,最冷的地方去。四时错行,做人要合时。“如日月之代明”,所以书读懂你就懂得做人了,太阳、月亮一样,白天是太阳在管事,晚上是星星月亮管事,那个星星和月亮那么大的亮光偏要在白天太阳大的时候拿来晃两下,那不是自找麻烦、自找倒霉吗!所以啊,“日月之代明”,他交代、互相交代,这个时候应该:“哎,我这个光芒要少一点啦!到了晚上,要给星星们亮相啦!”太阳夜里还出来亮相这个太阳太不懂事了,那个星星怎么办呢?永远也亮不了相了!有时候也要给人家小小亮相一把。所以“日月之代明”。

“万物并育”,包含了一切。你到嘉义看看,水火同源,这一边可以冒火,这一边可以流水。“万物并育”,好的坏的共同生存;山前有补药,山后有毒草,毒草跟补药俩并生。但是在天地的境界,好的坏的都是我的孩子们,都应该包养他,都应该教养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各有各的范围,共同的生存。“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是中国人的胸襟,管你什么宗教什么道,只要你劝人为善,都是排排座、请上座、吃果果,没有关系,你都是好人,好人都拜拜,没有关系。其他的有些民族的文化不行哦!你那个是魔鬼,我这就是对的,你那个就是魔鬼;信我则得救,不信我则下地狱去!就是那么干。中国文化“道并行”,好的坏的一样,“而不相悖”,因为他的基本原则都是劝人教人学好,这个不违反。

所以他说你看这个天地的伟大,“小德川流”,一个人学问小一点、道德浅一点,影响一个人,细水长流、慢慢来,做好人做好事,慢慢可以影响人,因为我只有慢慢的力量。“大德敦化”,就敦化南路那么大,哈!就是大德了,所以敦化,就是真正的大德就是一起来,做的这个教化来的大!现在这一段文章描写天地宇宙之中,他的功能,代表了人生的道德,也代表了圣人的境界,也说明了孔子的胸襟。“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换句话说,孔子的伟大就是这样伟大。

这一节虽然是讲圣人境界的伟大,天地的包括的万有,但是也是给我们值得效法的,就是整个是人生的标准。我们今天讲到这里为止,因为早五分钟(下课),下面一章继续下去啊,一次讲不完,留到两次把它切断了很麻烦,所以早五分钟。

我们现在《中庸》讲第三十章: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这是一个人格完成修养的一个标准。也就是说,至诚之道修养成功,中庸的道理,最后我们做结论,内圣外王的修养成功,上面差不多做了一个阶段了,到了三十章是总结论。修养成功就是圣人的境界,拿我们普通讲就是得道了,悟道、修道而成道,是圣人境界。圣人境界有几个条件:第一,这个人何以能达到如此的圣人境界呢?他修养的方法是——至诚,就是中心。至诚怎么来的啊?就是明心见性,明白自己的本性以后起修,这个至诚的这个境界,中间讨论了很多,我们最后做结论。那么佛家道家说人修这个必须要有根器,这个根器并不是说谁有根器谁没有根器,个个都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修到了成功,把这个根器、自己本性的智慧发得更大,所以到了圣人的境界自然是什么?“聪明睿智”。第一个是聪明,绝对的聪明,这个聪明是怎么来的呢?“率性之谓道”,由本性而发起来的智慧;不是后天的思想出来的,也不是靠眼睛耳朵观察出来的;就是普通现在讲“无上的灵感“。慧知,有人念“睿智”,我的口音念“慧智”念惯的,那么现在国语念“慧智”、“睿智”我搞不清了,我没有读过国民小学,现在的国民小学没有念过。“聪明慧(睿)智”,睿智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智慧,最高的、无上的、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那一种智慧是“睿知”。靠思想意识分别出来的——不是!所以聪明是聪明,睿知是睿知,绝顶聪明还不算睿知;得道的智慧,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谓教”这个智慧。“足以有临也”,有绝顶的聪明,绝顶的智慧,这个样子,“临”是到达,才会到达。等于中国的禅宗,唐代以后,所以禅宗是接引第一等的上上智的人,还不是大乘的根器——上上乘的根器,所以真正的禅宗,颇不容易谈,也等于《中庸》说:“唯天下(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才够得上达到这个程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

中庸讲解

《国学经典》开始语:尊敬的各位正本家人大家好!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

by:正本系统广西孝道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