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第十讲04(结语: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

2024-04-15 09:47:2506:35 4870
声音简介

所以孔子,大乘菩萨道,入世的精神。之所以讲其为圣人,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但是他的修养——中庸,尤其他的孙子继承他的道统,把这个内养之道、修身养性、明心,通通都在《中庸》说完了。你看由“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他由万物一体的本性说起,告诉我们:“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道就在你的身心上。那么开始怎么做呢?“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第一步修养的方法是中庸,然后到了中间,你修到了这个定境界,然后就是一个,《中庸》就告诉你一个方法——“诚”,“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由诚到明,由渐修到顿悟;由明到诚,由顿悟以后来渐修,都可以,两条路最后是一样。那么先要养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最后到至诚;“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神通智慧都来了。他明告诉你有神通,鬼神之道洋洋乎其通哉!那么由这个到家了以后,他最后同他祖父一样,菩萨道证道了,悟道、修道、证到了,入世救世,就是圣人之道,自立立他。中国文化本来有。所以我说《中庸》可以当《金刚经》念,你敲起木鱼念《中庸》,一样的功德无量,求神通得神通,求感应得感应,求圣人得圣人,求啥得啥!山东话:要啥有啥。(一笑)这个中庸里头都有了!

所以中庸啊,中国文化真正的内养修身的中心。所以希望你们诸位同学,“至诚之道”,百分百地诚恳去研究。

最后像今天我们结论,这一个所告诉我们内圣外王,做人处世的道理都有了。我所这一次向诸位讲的报告的这些中庸研究,在我心里上也是急急忙忙把它赶完,没有详细借题发挥,也没有完全发挥,发挥起来内容还很多。大家不要认为听了这一点点中庸,以为自己了解中庸,那是不中用的。

真正的中庸啊,中庸就是啊,我们现在念中(zhong1)庸念错了,规规矩矩要照山东话念中(zhong4)庸哦!中(zhong4)不中(zhong4)哦!念中(zhong1)庸是错了的呦!所以我们几千年念错了,把它的中(zhong1)当成一个方位来念,中(zhong1)庸;或者是集中的中、中和的中。中(zhong4)庸,所以北方人,你到山东就晓得,这是齐鲁文化,山东人看这个儿子笨:这个不中(zhong4)用的东西!山西人、山东人,这个杯喝茶好不好用啊?“中(zhong4)用噢!”就是这个中用。生个儿子不乖:不中(zhong4)用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中用的黄帝子孙,中(zhong1)庸才是中用也!才是中庸。

所以“中(zhong4)”,怎么样中?斋庄中正、至诚之道,中庸。对了!插头一样插对了。“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zhong4)”,这一下对了,是道;“发而皆中节”,起心动念恰到好处,“谓之和”。中(zhong4)和,应该念中(zhong4),不念中(zhong1);念中(zhong1)庸是传错了,至少我这一家是这样讲法的啊!诸位大家自己去研究,别家他们爱怎么讲,同我本店不相干,本号里头卖的就是这个样子。(一笑)

我们中庸到今天也是圆满地结束了。关于秋天以后儒家方面或者我们再讲什么,再做研究,再向诸位最后通知,反正登记有地点。谢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35836818

棒极了👍🙏

Ivy_Ping

谢谢主播

竑尘除圬

感谢平台提供这么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播讲平台!感谢主播辛苦录播!感恩南师留下珍贵文化导读文稿!生命时间太短,要学习的东西太多。珍惜当下抓紧补习中国教育宝藏之精髓!让中国传统文化,不要因诸多原因在我们这一代泯灭……主播辛苦了!

林工_wn

辛苦了,美女主播。

听友200411817

非常好,非常感谢!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苏轼十讲

本书以十个主题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上下关照,精妙讲解,一部披沙拣金的“苏轼新传”粲然可见。

by:燕安之声

拉康十讲

《拉康十讲》从拉康对弗洛伊德的继承和发展开始,结合精神分析实例,逐一介绍了拉康派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如镜子阶段、无意识、能指与所指、压抑、阻抗、移情、想象、自恋...

by:福乐Day读书会

苏轼十讲

每一个中国人,若认真审视自己的精神世界,必会发现有不少甚为根本的东西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苏轼的,称他为中国人“灵魂的工程师”绝不过分。

by:yxsm小学二组读书帐号

国学十讲

告诉大家国学是什么,中国人的哲学又是什么。如何运用我们自己的古老智慧,在现今这个时代发挥作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沉淀了悠久的历史及文化,古人思维及见识运用到现...

by:金桔果课堂

苏轼十讲

作者:复旦大学朱刚。简介:苏轼一生“如鸿风飞,流落四维”,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见消减,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过从甚密,兼采佛道之修养,壮浪纵恣...

by:欧阳楚懿

苏轼十讲

苏轼:中国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by:非常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