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酒徒郦食其,一生纵酒疏狂,至死不曾畏惧

2019-12-31 09:31:5321:43 3.6万
声音简介

一水悠悠百脉通,煮酒论英雄。本栏目由百脉泉酒业冠名播出。

百脉泉酒,中国生态酿酒倡导者,泉城壹号,布鲁塞尔国际大金奖。




我们上期节目讲了鸿门宴,刘邦在张良、樊哙的协助下全身而退,随后如蛟龙入海,队伍越来越强大,最终战胜项羽。刘邦之所以能建立大汉王朝,离不开他手下的能人异士,除了张良、樊哙,还有韩信、萧何这些人。但我们今天要聊的,不是这些人,而是另一位刘邦手下的谋士,被称为高阳酒徒的郦生,郦食其。


郦食其,秦末汉初时,陈留县高阳乡人。这个人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境贫寒,在乡里做里监门吏。这个里监门吏是个很小的官,职责也十分繁杂,主要负责老百姓跟官府沟通。放到现在,跟走街串巷的居委会大妈差不多,居委会大爷,连居委会主任都算不上。


郦食其这个很有才能,但脾气秉性有点古怪,桀骜不驯。所以,大家都管他叫“狂生”。


当时正值秦末乱世,天下豪杰纷纷起义讨伐秦朝。对于郦食其这样满腹才学的人,乱世无疑是建立丰功伟业的最好时机,而他,也在找一位可以让自己施展抱负的主公。可是,前前后后有很多反秦义军经过高阳,郦食其始终觉得这些人成不了大事,就一直藏匿不出。直到刘邦的军队到了高阳。


刘邦到高阳时,郦食其已60多岁了,但身子骨还挺硬朗。他听说过刘邦这个人,知道刘邦人品不咋地,地痞出身,脾气暴,动不动就破口大骂,但他也知道,刘邦为人豪爽,不拘小节,能纳忠言,是位可以成就大事的主子,所以想要投入刘邦的麾下。


于是,郦食其找到刘邦手下的一位老乡,让他向刘邦推荐自己。这位老乡答应了,但提醒郦食其,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见刘邦,儒生就是读书人,去的时候也不要穿儒生的衣服,因为刘邦特别瞧不上儒生。


刘邦有多瞧不上读书人呢?《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是这么说的,“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啥意思?就是说刘邦不喜欢儒生,曾经有人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立刻把那人的帽子摘下来往里边撒尿。这种有辱斯文的事儿,也就地痞出身的刘邦干的出来。


其实不光刘邦,当时很多君主都瞧不上儒生。为什么?当时是乱世啊,读书人不吃香,吃香的都是武将、谋士、辩士,甚至萧何这样的行政管理人才都比读书人有用。刘邦这人也什么文化,小时候没上过学,就上过扫盲班,跟着他的萧何是县政府的秘书长,曹参是县警察局局长;这些人熟悉的都是吏治法规,而不是诗书礼仪,所以就养成了轻视儒生的习惯。


刘邦不喜欢儒生,可郦食其去见刘邦时,还偏偏穿了儒服。不过,我到觉得这不是郦食其“狂”,毕竟是面试嘛,还是要穿的正式一点嘛,横不能穿一裤衩背心去见领导吧,好歹也得留个好印象。


郦食其到了以后,传令官进去通报。这时刘邦干嘛呢?“倨床使两女子洗足”,正跟屋里躺床上做足疗呢。刘邦问,来者何人?传令官说,像个儒生。一听这个刘邦就烦了,又是个无用的书呆子,老子正享受呢,没工夫搭理这些臭老九。就不耐烦的说:“你替我告诉他,我忙着打天下的事,没功夫见儒生。”


郦食其被拒后,也火了,对传令官大骂到:“告诉你家主子,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


六十多岁的人,一发脾气,小伙子哪扛得住啊。想想咱们在家里,爷爷发飙时,谁敢吭声?于是,传令官赶紧去告诉刘邦:“来的这人脾气贼爆,说自己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


刘邦一听,觉得这人挺对自己的胃口,就召郦食其觐见。


郦食其见刘邦时,刘邦还做着足疗呢。刚进门时就憋了一肚子气,进门后又看到刘邦如此无礼,郦食其相当不爽,也没作个揖、打个招呼,就直接问刘邦:“你是想帮着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带着诸侯打秦国呢?”


刘邦听了大怒:“你个臭老九!你这不废话吗,当然是带着诸侯打秦国啊!”


郦食其说:“你既然是打暴虐的秦国,就不该用恶劣的态度来对待长者。”刘邦顿悟,赶紧擦干净脚,穿上鞋子,正襟危坐,请郦食其上座,并赔礼道歉。


郦食其还是有才华的,两人纵论天下,让刘邦非常的信服。从此,郦食其就留在刘邦身边为他谋划大事。


秦朝灭亡后,天下就变成了楚汉之争。


彭城一战,刘邦损失惨重,不得不转攻为守,退守荥阳和成皋。这里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略要地,也是通向关中,也就是刘邦大后方的咽喉。


在荥阳的西北有一座山,叫敖山,山上有座小城,城内有许多专门储藏粮食的仓库,所以叫做敖仓。它是当时关东最大的粮仓,秦朝时,江淮地区和山东一带运来的粮食都储藏在这里。


项羽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一再向刘邦发起凶猛的进攻,打的刘邦有点扛不住了,就打算继续后撤,把成皋以东让给项羽。


刘邦找郦食其来商量,郦食其怎么说的呢:“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咱们常说的“民以食为天”就是从这儿来的。


这两句话很简短,但说透了一个国家和老百姓赖以为生的本质。君王以人为本,人民以食为本。在古代,很多名士都强调老百姓对国家的重要性。孔子讲仁,是要统治者对百姓仁慈;《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也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里的水就是指百姓,舟则是指君王。咱们看看古代王朝的兴衰,不管哪个朝代灭亡,都是因为老百姓吃不饱才被迫起义的。


说回郦食其,他告诉刘邦:“敖仓是藏粮丰足的要地。把如此重要的粮仓拱手让人,对当前的战局很不利! 应该迅速组织兵力,固守敖仓,一定会改变目前不利的局势。”刘邦依计而行,终于取得了胜利。


两人的这次谈话,郦食其除了建议刘邦固守敖仓外,还提出了一建议,“劝降齐王田广”。


当时,刘邦和项羽死磕,手下韩信率军北伐。韩信这人,用兵诡谲如神,一路气势如虹,所过之地,望风披靡,灭魏国,平代地,服赵国,降燕国,当时北方只剩下了最难啃的骨头——齐国。而齐国的君主,田广,一手抓军队建设,一手抓农业建设,把齐国打造的兵强马壮、国富民强。


郦食其告诉刘邦:“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於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


大致意思就是,齐国自古以来都是最强盛的诸侯国之一,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兵力强盛,要是强行用武力征服齐国的话,肯定会消耗我们大量兵力财力。所以,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派我去游说,劝齐国投降。


对刘邦来说,这绝对是好事。当时他跟项羽打得不开开交,齐国的态度又不明确。这时要是被齐国背后捅一刀子,那还了得。现在不动一兵一卒,得齐国七十余城,岂不快哉!所以,刘邦很爽快的答应了。


郦食其到了齐国,就好好秀了一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郦食其和田广的这段对话,在《史记》里有大段的记载,之乎者也的不太好懂,咱们在这里就演义一下。


郦食其见了田广就问:“大王,你知道这天下最终归谁吗?”


田广说:“不知道。”


郦食其说:“肯定归汉王。”也就是刘邦。


田广问:“为什么呢?”


郦食其说:“这样吧,咱啊,给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这俩人打个分,看看谁的分数高,分数高的就能得天下。”


田广一听,哎,这还挺新鲜的,“行,那你打分吧。”


于是,郦食其说:“行,那咱们从头说。灭秦时,汉王先入关中,得一分。而楚王却违背盟约,不封汉王为关中王而改封为汉中王,楚王得负一分。”


“后来,楚王以下犯上,流放天下的共主楚怀王,还派人暗杀了他,减一分。汉王听到这个消息,痛哭流渧,起兵为楚怀王复仇,加一分。”


“这两条是从道义上来说的,汉王总分两分,楚王是负二分。”


“咱们再来看看人品,汉王起兵后,立诸侯的后裔为王,得到财物分给手下,跟天下的人同享财利。而项羽呢,自私自利,手下立了战功得不到奖赏,打下城池也没有功劳。所以天下人都愿意追随汉王,讨厌楚王。这样,汉王再加一分,三分了。楚王再减一分,负三分了。”


“比完人品咱们再来比比能力,汉王平定三秦加一分,渡过西河加一分,攻占北魏加一分,井陉灭赵加一分,夺得敖仓加一分,阻塞成皋加一分,扼白马津、太行道、蜚狐口,再加一分。汉王每加一分,楚王就减一分。这样,汉王得十分,楚王负十分。”


郦食其这一通忽悠,把刘邦说的好像在这场争霸中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田广掰着手指头算,问郦食其:“那该怎么办啊?”


郦食其说:“这不明摆着的吗?麻利儿的表态向汉王投诚啊,这样还能保全齐国。你要是投了项羽,也就是给项羽加了一分,可那时汉王肯定会派军队打过来,到时候齐国可就没了。”


田广听了连连点头,“嗯嗯,有道理,我这就派使者去汉王那边表态效忠,投降归汉。”


郦食其大喜:“这就对了嘛,走,喝酒去。”


于是,齐王田广和郦食其终日饮酒作乐,坐等汉王的封赏。


郦食其单枪匹马,凭三寸之舌,谈笑间,齐国七十余城束手归降。消息很快传到了韩信的军营。这时候韩信正准备攻打齐国呢,所以一听到这个消息,有种到嘴边的肥肉被别人抢走的感觉。但是,郦食其是大领导刘邦派去的,所以也不好说什么,就打算撤军。


这是,韩信账下一个叫蒯通的谋士对他说;“将军为何要撤兵呢?当初是汉王让你攻打齐国的,虽然他后来又派了说客去劝降,可也没下令让你撤兵啊。咱辛辛苦苦打了一年多的仗,才不过拿下赵国五十几个城池而已,他郦食其嘚啵嘚啵几句就拿下齐国七十余城,咱还不如一届书生吗?”


蒯通这话,算是说到韩信心里去了。韩信为人向来清高,不甘人后,怎么能让别人抢了自己马上到手的战功呢!而且,之前刘邦“微服私访”时,以“怠慢”军情为由,夺了韩信的兵权,韩信重新招兵买马,磨刀霍霍准备全力攻打齐国,就是为了立下大功,将功补过。郦食早不来晚不来抢,偏偏这个时候劝降了齐国,多讨厌呢。


心动不如行动,韩信还是决定发兵攻打齐国。


齐国怎么也不会料到,已主动求和的汉军会突然发动进攻,所以被韩信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兵败如山倒。


齐王怎么想都觉得这就是一陷阱啊,别说齐王,搁谁谁不这么想,谁不发火。哦,我对你掏心掏肺,你倒好,把我当羊肉涮着吃了。


也不知道齐王什么时候学会了项羽的作风,在郦食其面前架起了一个口大锅,威胁道:“你要是能劝住韩信,老子就饶了你;你要是劝不住,老子水煮了你!真把你当羊肉给涮了!”

 

这时的郦食其已经明白了,韩信想要争功,说啥都没用,自己是死定了。于是,他大义凛然的对齐王说:“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干大事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不怕被人责备,老子不会替你再游说韩信了。言外之意,你爱咋地咋地吧。齐王大怒,将郦食其烹杀。


哎呀,古往今来,人们都耻笑文人的气量小,可韩信作出“抢夺功劳”这样的小人行径,只能说武人的心胸也没广阔到哪去。郦食其虽是一介儒生,但临死时对韩信一句抱怨的话没用,以心胸而言,要略胜韩信了。九泉之下俩人若能相见,郦食其大概也要取笑韩信“不丈夫”了。


可能有人会问,刘邦既然派了郦食其去说降齐国,为啥又派韩信去攻打齐国呢?郦食其说降


齐国后,又为什么不让韩信撤兵呢?


这个,很有可能是刘邦故意这么做的,借机除掉郦食其。


郦食其曾经劝刘邦给给六国送印封王,因为秦灭六国后,没给六国后人一块立锥之地,所以才导致天怒人怨。如果现在给这六国的后人封王,这些人必定马首是瞻。


刘邦听了觉得这主意不错,当即命令手下刻制印玺,然后把这事儿告诉了张良。但张良怎么说的呢?


这是亡国之策。大家跟你刘邦闹革命是为了啥?是要一起打天下,然后当大官拿封地。你要是把这些好处都给回六国,谁还跟着你干?谁还为你卖命?而且,当初项羽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国,后来没几个听他的。现在天下的地盘差不多都有主儿了,你再弄几个新王出来,不是和现有的这些王对着干么?你还能指望着他们来帮你打江山?


刘邦听完倒吸一口凉气,连忙命人把印玺销毁。


张良和郦食其的主张有很大的不同,张良是主张刘邦当皇帝,秦朝郡县要保留,不再搞封建。而郦食其主张得到是要搞回秦朝以前的那一套。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盟主,你觉得刘邦会听谁的?


表面上,韩信是听了身边谋士的意见,不顾郦食其的死活,实际上,只有韩信攻打齐国才能让刘邦集团利益最大化,毕竟齐国在楚汉间一直摇摆不定,还是有风险的。


《史记》里那么写,多半是帮刘邦开脱,顺便把郦食其死的责任推到韩信身上。


郦食其临死前说的那两句话,“举大事不细谨”,郦食其说的是刘邦,刘邦要成就大业、要当皇帝的,所以就得不拘小节、“盛德不辞让”,郦食其说的是自己,他知道自己被刘邦集团抛弃了,为了彻底解决了齐国威胁,他只有死。在刘邦眼里,郦食其就是一个被抛弃的棋子。郦食其最后明白了,但他没有明说,只是隐晦的说。因为这两句话政治不正确,所以在后来的《汉书》中删掉了。


当仁不让,杀身成仁,这就是郦食其的取舍,是儒家生死观最好体现,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最后咱们说说郦食其为什么叫高阳酒徒。


郦食其这人嗜酒,所以乡里的人就给他起了个诨名叫“高阳酒徒”。《辞海》里是怎么解释“酒徒”这个词的呢?自称酒徒,意含狂傲,称人酒徒,多带贬义。郦食其自己也认为这个名字起得好,符合自己好饮酒又狂放不羁的性格,所以也自称“高阳酒徒”。


历史上不止郦食其称自己是酒徒,唐代诗人高适,早年怀才不遇,抱志无门,整天饮酒游荡。他在《田家春望》中说自己,“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


其实,无论是郦食其还是高适,他们都不是只知醉生梦死的酒囊饭袋,而是想积极出仕,想有所作为而不得,只好沉溺于酒,以“醉酒毁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态度。

 

酒徒,嗜酒之人而已。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元结在《石鱼湖上醉歌》写道:“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意思就是,把山谷当酒杯,把湖泊当酒池,一众嗜酒之人环坐洲岛,把酒言欢,尽显酒徒放歌须纵酒的潇洒。郦食其虽身死,但豁达、豪放之态长存世间,令人仰承。


郦食其把生命的苟且、无常,活成了豁达、洒脱。人生如酒,不可不醉亦不可太醉。


说到这儿,我想起百脉泉酒的企业精神:先做人、后做酒,做好人、做好酒。这说的是酿酒。其实,喝酒也是这样,做好人才配喝好酒,做好人才能品出好酒之妙。酒与人互相成就。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565521mskr

能不能下次讲点和美女八卦有点沾边儿的啊😄

谷穗儿07 回复 @1565521mskr

马上安排

春泥燕子李

结尾太妙了

谷穗儿07 回复 @春泥燕子李

我也觉得是呢

sophiaCJY

内容很有意思呀,下期讲什么

谷穗儿07 回复 @sophiaCJY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酿一方酒,下期讲咱山东的酒。 “天下饮徒之祖”的孔子曰“惟酒无量,不及乱”,又曰“不为酒困”。这是饮酒的智慧。 《诗经小雅瓠叶》曰“君子有酒,酌言献之,酌言酢之,酌言酬之”。这是燕饮的礼仪。 还有“曲水流觞”,还有“险韵诗成,扶头酒醒”,还有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还有“三碗不过岗武松打虎”...... 不剧透了。周五下午5点,准时更新。听的时候,来杯百脉泉泉城壹号,品着美酒,一起论英雄

猜你喜欢
致敬刘以鬯:酒徒

作者简介:刘以鬯(1918年12月7日-2018年6月8日),原名刘同绎,字昌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1]曾主编过《国民公报》、《香港时报》、《星...

by:暮色静好

郦生游记

公元1016年,边疆战乱,北宋偏安一隅。郦生携先祖所著《水经注》修订编撰游览江南,寄情山水。路遇知音粉丝三两,遂问:“可愿?陪在吾身旁?”...

by:华语音乐

樰郦写诗

诗者,志之所之也诗者,吟咏性情也

by:丽Shirley

高三生物高阳

高三生物高阳高三生物高阳

by:托福雅思刷题营

酒徒 - 刘以鬯(粤语)

《酒徒》被评论界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长篇小说”。《酒徒》并不是通篇都以主人公的意识作为基本题材的,作者刘以鬯还让他在一个外部世界和外部冲突中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

by:深蓝789

大汉光武(酒徒最新力作)

讲述东汉光武帝刘秀从草民到帝王的传奇人生——王莽篡权后,刘秀作为刘氏后裔的已彻底成为普通老百姓,在好朋友严光、铫期、马武、邓禹、冯异等人的帮助下,携手心上人阴丽...

by:网易听书

高阳作品《千门》

《千门》的作者是高阳,主要讲述了以千门主将高阳为主线展开的这江湖外八门与沈万三后人之间的恩怨纠葛以及这九股势力之间围绕《永乐大典》展开的明争暗斗。自古以来,便...

by:

正德外记(高阳著)

作者高阳以小说的笔法描摹历史,记载了明代正德皇帝各种荒淫暴行。正德皇帝,真名为朱厚照,正德为其年号,谥号为明武宗。朱厚照可谓明代最出名的昏君之一,他盲目信任、重...

by:费雯莲的有声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