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上》第6——第7章

2020-05-01 09:02:4105:58 30
所属专辑:《孟子》
声音简介
《孟子•告子上》
第6——第7章
11·6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①,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②。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③,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④,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⑤:‘天生蒸民⑥,有物有则。民之秉夷⑦,好是懿德⑧。’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注释〕 ①乃若:朱熹《孟子集注》认为是“发语辞”,焦循《正义》认为是“转语”。②才:此处的“才”和前文的“情”都指天生的资质。③铄:从外部给予、授予。④蓰(xǐ):五倍。⑤“诗曰”以下四句:出自《诗经·大雅·烝民》,这是首赞美周宣王的诗。⑥蒸:《诗经》里写作“烝”,《毛传》解释为“众”。⑦秉:执。夷:常道。⑧懿:美好的。

11·7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①;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②,播种而耰之③,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④,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⑤,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 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⑥,我知其不为蒉也⑦。’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⑧。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 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⑨,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⑩,天下莫不知其姣也(11)。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 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 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12)。”

〔注释〕 ①赖:同“懒”。②麰(móu)麦:大麦。③耰(yōu):农具名。这里为动词,指用耰来平土,掩盖种子。④日至:指夏至。⑤硗(qiāo):土地贫瘠。⑥屦:草鞋。⑦蒉(kuì):草编的土筐。⑧易牙:齐桓公的宠臣,据说擅长烹饪。⑨师旷:春秋时晋平公的乐师,擅长音乐。⑩子都:《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有“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毛传》说:“子都,世之美好者也。”怀疑就是春秋郑庄公时的公孙阏。(11)姣:美好。(12)刍豢:刍,草食牲畜,如牛羊。豢,肉食牲畜,如狗猪。这里泛指各种牲畜。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孟子》告子~尽心

宝贝们,你读书的声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

by:简小惠于老师

孟子 滕文公/告子

南师孟子系列演讲之一。本部是南师对孟子-与滕文公、告子两篇演讲记录。因“滕文公”篇讲稿遗失,故与“告子”篇合而为一。在这本书里,南师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

by:菩提雅舍

文山不泥講孟子第六篇告子

告子上篇凡二十章告子下篇凡十六章bksun8864大師兄微X全網同名-大師兄文山不泥告子姓告,名不害。歷史上關於告子的紀錄缺乏,也未有留下理論文章,只有存在...

by:大師兄文山不泥

孟子《孟子》丨丽天念

《孟子》一书是传统文化经典之作,包含仁、义、礼、智、信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复兴和强大必不可少的经典著作。作为中国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作品之一,《孟子》对...

by:丽天念

孟子译注 白话孟子

孟子是儒门亚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的思想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的先秦儒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他的“仁政思想”和“性善论”等对...

by:pioneer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