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梳理

2023-11-16 16:13:0230:36 390
所属专辑:一起学《心经》
声音简介

心经全文梳理

上一次我们分享了如何修学心经,最近大家也都比较精进,在群里也有很多的修学反馈,大家普遍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在关注心经文字的时候,对有些地方不是很了解,希望能够给大家做一次心经全文的梳理。所以,我们今天不算是讲心经,而是给大家做一次全文的梳理,希望能更利于大家的修学。

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是梵文(Prajna paramita的音译),般若指的是智慧波罗彼岸是语尾的拖音,译(有时也可省略),当然,对于这个多字,很多地方、很多人站的立场不同,阐述也不一样,比如有人就从如来藏的角度,即心性的角度认为这个多很重要,是定的意思。我们今天在此就不作更多的阐述。所以般若波罗蜜多译成汉文合起来是智慧到彼岸

心、心要。<心经>是大般若经的核心部分。

经,翻译有规则一、贯穿等等义,我这里把它译为,也就是一切的方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智慧到彼岸的核心方法。这是我们的经题。

 

1、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是我们平常所说经的人、法、行、果四事的具足。在这句经文中交代了:观自在菩萨是能行法的人,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所行的法,照见五蕴皆空是具体的观行,度一切苦厄则是果法。我们了解了人法行果之后,先看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这是玄奘法师的翻译,鸠摩罗什法师直接翻译成观世音菩萨,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观自在跟有它的内涵在其中,我们分析完这句话,再在做总结。

行、心行,心中起种种妙观妙行的大用的意思。

【深】 不是深浅的意思,是不可测量的意思,也可以是到达的意思。也就是行的是圆满广大的般若智慧。般若波罗蜜上面讲过了。下面讲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是关照的意思。

五蕴、五是五个,是积聚的意思, 什么是五蕴?被称五蕴。为什么叫作五蕴?因为就是由五个东西积聚而成的。这五个东西是什么?就是:色蕴、受、想、行、识。

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身躯;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我们所感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五蕴之中。

受蕴:受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

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

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故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想蕴: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既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行蕴: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这是行蕴的范畴。

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眼、耳、、、、),它又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二者为意,它恒思量我--末那识。既是我们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著有一个,称为意。三者为识,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

度,就是说通过般若大智慧度到彼岸去的意思。佛教里讲的这个,并不是说要我们去改变别人,而是要我们懂得把握自己,这个是把握、驾驭的意思,

蒋勋曾经说过:我以为《心经》能帮我免除苦难,但是最后发现其实是渡,它不会免除,它会帮我渡过。也就是我们所要说的度的含义。

苦厄,就是种种的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

归结到这里,我们回到前面所说的观自在。什么是自在?就是要观境自在、观照自在、观用自在。

所谓观境自在,就是用般若观照自己的世界圆通无碍。

所谓观照自在,就是观照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离一切障碍,一切明明了了,证得实相。

所谓观用自在,就是观照自己的用,于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从体起用,可以神化自在。

这样才能如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一样,做到观自在。

2、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是呼应这句「五蕴皆空」,而且更直接告诉我们修行的功夫。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要我们深刻思惟:

所有的色法都是缘起的,因缘和合的时候是有,因缘散的时候是空。所以我能看到色的时候,要看到它的两面,色法的存在必然会在因缘散的情况下变成空,不单要如此,我们更要在色法存在的时候,看到色法的空性,什么是空性,就是空的本性,所以的色法、大千世界的物质,都是因缘所成,都不是永恒的存在,都会变成空。所以讲色不同于空,空也不同于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就是说受不异空、、、、

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也是这样的。

3、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大家不要以为这句话重复了,其实它是更扩大我们的视野。刚刚是从色、受、想、行、识──我们肉体与精神来观察,现在则包括外在的一切境!现在讲诸法的空相,是透过前面的思惟,加上整个佛法的分析之后,所得到的结果。

 诸法空相,第一个提出的,就是离于生灭的对待,这是《心经》在建立「八不中道」的见地。,即「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而这生、灭、一、异、来、去、常、断八不当中,其建立点是在「生」上面,所以,生灭不到之处,即是显现八不中道的义理。

因此《心经》立不生不灭,来摄取八不中道之意。其次在诸法空相中,再立「不垢、不净」的见地,破除垢与净的分别。

「不增、不减」,是在修证的立场上来说的,也就是在修行上,也要平等的法对待。这「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见地,我们要清楚确认到随时随地都能现前的对治体悟;在生活中,修学上碰到问题,心中生起纷扰的时候,要将心收摄回来,再思惟,把正见确立!正见上不能有一分一秒的动摇,也不能有一刹那的离开,如此才能有益行持。所以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4、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这是从诸法空相的体来讲,前面的色、受、想、行、识,是一个生命主体的观照;而色、声、香、味、触、法,是外在客观对境的观察;眼界乃至意识界,用了一个乃至,就把耳、鼻、舌、身、意等概括了,这是是对六根、六尘所生的六识,这十八界做整体的观察,认为都是空相。所以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从十二因缘来说。十二因缘即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里的乃至,也是将十二因缘中的,行、识、、、、、等省略。也就是说空中也没有无明等等诸法。十二因缘就是指我们生死的流转的过去现在未来。苦集灭道是佛法的纲要,它说明了整个人生的次第,在佛法里叫四圣谛。 我们平常讲修行,有苦集灭道,有十二因缘,但是在绝对的真理、般若里,没有苦集灭道,没有十二因缘,也即是说真空里不会有一点杂质。

前面的五蕴、六根、六尘,六识,这些能观、所观的一切,是诸境。说无事在破我执,现在讲的的十二因缘是三世流转因缘、四圣谛法,是要破法执。破除我法二执,才是诸佛之境界。所以下面讲。

 

5、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这几句话,就菩萨而言,是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所证得的果位。我们上面谈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十二因缘的过去、现来、未来;无苦集灭道的诸多因果关系。再到无智亦无得的这也无、那也无,无到最后,以无所得到达的菩萨道就能够做到心无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6、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佛的果德,也就是《般若心经》所要证得的。什么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的果位。

而这三世诸佛,就是我们依般若波罗蜜多的原因;也就是说三世诸佛都是依照这个修学的,而证得解脱的。我们所行一切都要跟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也就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

 

7、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心经》最后说:「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些话是对以上所说的再次的呼吁,也是菩大悲心的再一次教诲。要让我人牢牢记住般若波罗蜜多的伟大,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的!可以说这里面有二层含义:一是对一般凡夫众生的不断呼吁;二是给我们最后的示现。

8、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最后就是说《心经》,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显密圆融的。上面给大家讲的空性都叫显说,这里用的是密咒,是密说。这个揭谛揭谛,波罗揭谛,一般情况下呢,我们是不翻译咒语的,希望大家就只是持咒,就是要对于咒的功德、信心具足。信心具足了以后,于身口意三业上得到加持和感应。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一般咒语呢,我们都不去牵强地把它翻译。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虽然说不翻,但是我还是要用心经最后一句话给大家做个总结。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一起到涅槃的彼岸去吧。

最后祈愿大家现前,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能成就观自在菩萨之行,具三世诸佛之般若智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背诵全文

文化积淀,记取深远。

by:优安得蜜

诗经全文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by:娇徉

论语全文

论语全文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

by:国学小力

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粤语念诵另一种品读

by:落葵叶子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

by:玉屏清风微拂

心经

《心经》般若莲花处处开

by:品格教育韩静

心经

吕新国老师讲的,听了感悟颇深,讲的太好了,和大家分享下,感恩吕老师!

by:一二三二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