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分享4

2023-11-28 09:14:0927:05 123
所属专辑:一起学《心经》
声音简介

心经分享4

大家好,前面我们已经讲经文的题目和译者作了介绍,今天我们开始心经经文的修学。第一句,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观自在菩萨,说到这个观自在菩萨,我们前面也说过,就是观世音菩萨。译为观自在为了突出菩萨修学目的是自在和度化众生是自在来说的,可以说是从菩萨修学的法门来说的。对于这个自在所以大家可能最近要更有体会吧?疫情期间,大家被封闭在家里两个月,是不是有种种的不自在呢?很多想见的人见不了、很多想干的事情干不了,很多之前不是问题的事情变成了问题?种种的矛盾在我们身边升起,我看新闻也听说很多人在这个期间发生很多心里问题等等,其实这些的不自在大家回过头来看是怎么样的呢?最近日本的疫情形势也很严重了,我也开始慢慢的在体会之前身边很容易的事情因为疫情变成了一种奢侈。但愿疫情早日结束,大家能够早日恢复正常。有点扯题外话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思索。我们切身的体会才是最好的教材。自在的体会才会更深刻。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自在,怎么样才能自在呢?我们之前讲过,观自在有三个含义,观境自在、观照自在,和观用自在

其实虽然有三个含义,但是主要还是讲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内、一个是外。这个内外很有其深义。佛教讲不二,但是在很多问题上,又会用二来阐述问题,大家想想是不是?其实不单是佛教,我们怎么去看待问题的时候,也是我们有对错好坏的分别,我以前常常说,我们从小思维模式的问题,我们从小父母、老师、乃至社会,都会告诉我们有好坏、长度、高矮的对立二元思维。这种思维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必须有的基本认识,也是我们分别事物的前提。当然了,随着我们的认识一步步提高,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分出个对错。我们学习了佛法,知道那个是分别,是我执着产生的喜欢和厌恶。佛法也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对和错,要用一元的思维模式去看待问题,说白一点,就是要全局的去看问题。但是佛教在阐述问题的时候,确实又是一直用着二元的这样的方法,比如我们常常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讲的真谛、俗谛、出世和入世等等的问题都是这样的,有着对立的思维,对立是基础,是我们开始产生的辨别思维,但是慢慢的我们在观境的时候,我们发现,环境可以改变我们,人事可以改变我们,物质可以改变我们,乃至于语言可以改变我们(我现在学习日语,就有很深的体会),所以,这个世界上,改变我们的外在力量太强大了,我们会因为别人的好话而欢喜,也好因为今天不知道吃什么而烦恼,我们发现一点也不自在,所以我们才要观自在,只有我们在观照到自我的时候,那么对治的力量也就慢慢升起,从对内的观境自在,观照自在,乃至对外的观用自在。只有这样的力量生起,你才能破除二元的思维,做到不二,这样你才会用般若把自己的佛性之光观照出来,到那时你就能如观音菩萨千手千眼,都自在了。

这是我们在谈的观自在和佛法思维模式的问题,其实我很注重这个佛法的思维模式,后面也会更多的去和大家分享,毕竟思维模式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讲清楚的。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个禅宗小故事吧?

药山惟严禅师在庭院里打坐,身旁坐了两位弟子,一位叫云岩昙晟,一位叫天皇道吾,他忽然指着院子里一枯一荣的两棵树,先对道吾问道:“那两棵树是枯的好呢?还是荣的好呢?”

道吾回答道:“荣的好。

药山再问云岩:“枯的好呢?荣的好呢?”

云岩答道:“枯的好!”

这时,正好禅师的侍者经过,药山又以同样的问题问他:“枯的好呢?荣的好呢?”

侍者回答道:“枯者由他枯,荣者任他荣。

同一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答案,“荣的好”,这表示一个人的性格热忱进取;“枯的好这表示清净淡泊;“枯者由他枯,荣者由他荣”,这是顺应自然,各有因缘。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那么做到自在是什么?这个是圣言量,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是我们可以知道,观音菩萨千手千眼如何自在的呢?普门品很多人多诵过吧?应以什么身得度,观音菩萨皆以什么因缘而度化之。这是什么?是应病与药,是随类而化的大自在。)

接着是菩萨两个字,

关于菩萨,我们生活中,我们常常喜欢称学佛久的居士称老菩萨、我们有的居士也喜欢听别人称自己是菩萨?我们也有人称土地城隍亦称菩萨者,也有人认为不能这样随便称菩萨,像弥勒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等这些才能称菩萨,我们这些凡人怎么能称菩萨呢?不恭敬,那么什么是菩萨,怎么才能称为菩萨呢?

(菩萨译为觉有情,根据菩萨的修行,作三种解释:

一、约自利释:虽已分证如来觉道,尚有识情未尽。

二、约利他释:普觉十方法界,一切在迷有情(有情,即众生之别称)。

三、约两利释:上求无上觉道,下化一切有情。

具足了这三义,所以称为觉有情。亦称大士、开士、法王子、大人(八大人觉经)。

菩萨六度齐修,万行繁兴。不违本愿,普度众生。不舍尘劳,而作佛事。宁可损己,专为利生;正是入世。)

菩萨的名称,我想大家人人都知道;但其真正的意义,可能大多数人是不了了之。

首先我们平常的人直率的把人偶画像代替成菩萨,如见泥塑、木刻或浮雕、金铸、绘画、纸扎的菩萨形像,都叫菩萨,甚者认为一些神婆巫汉为活菩萨,要知道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要知人偶画像中固有菩萨的像,当然也有比菩萨更高阶位的佛像,也有较低的古圣先贤的像,甚至有牛鬼邪神的像,不能笼统的都称之为菩萨。同时,菩萨与菩萨像,决不能混在一起;要知道我们活著的人,倘具有菩萨的心肠和菩萨的善行,这个人才是菩萨。

我们具体的从菩萨的印度原义来看待。

菩萨,原是印度语音的略译,具音为菩提萨埵。菩提义为,萨埵义为有情或众生,合之为觉有情

菩萨的原义,是指能发菩提心的有情,有大智慧上求菩提,有大悲心下济众苦,这便是菩萨。

所以我们能从菩提心为出发点,以此能够上求,以此能够下化。不单单只有成为菩萨的理想,而且贵在能够实践履行菩萨上求下化的精神,才能称为真实菩萨。

所以说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人能够自觉,也能够去自觉觉他,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够向无上、向佛陀的大觉之境进行修习,就是觉悟的有情。这显然不是无情的人偶滑像能够去称的菩萨,而是具有菩提心的我们才是菩萨。

太虚大师有一首诗说:比丘不是佛未成,但愿称我为菩萨。所以太虚法师除了推崇人生佛教外,就是要大家做菩萨。太虚法师说:你说我太虚是比丘,惭愧不敢当。为什么?比丘戒,我虽严持了,但是并不圆满,所以我不敢自称比丘。而说我是佛吗?更不敢当,我还没有成佛。那怎么办?但愿称我为菩萨,我已经发菩萨心,已经发菩提心,我已经是大道心众生,我已经是觉有情,所以你们可以称我为菩萨。因此,人们常称太虚大师为太虚菩萨。

“菩萨学处“菩萨学处的这个处字,是法门的意思。<维摩经》中说:无处不是菩萨道场,今脱菩萨学处,亦复如是。凡是菩萨所游学的地方,所栖止处,随时随处修菩萨法门,都是菩萨学处。当然这也是我们雪窦山的宗旨,记得我们雪窦山的大和尚在我们成立慈光慈善基金会的时候跟我们说,我们做慈善帮助他们,就是要继承太虚大师菩萨学处的思想,要用菩萨的精神去做好慈善事业,去帮助他人。所以他给基金会提的字也是菩萨学处。参加我们修学的大家很多是我们义工队的成员,我想我们还是不能忘了菩萨的精神,要继承太虚大师的教导,不忘怡藏大和尚的教诲,去做好每一个菩萨。

所以学习菩萨之道,并非高推圣境,远在净土。就是从我们凡夫为起点,一步一步进向圣境,创造净土,从浅到深,转劣为胜。最初是发大心的凡夫地的菩萨,一步步修学到金刚后心,就能成为最高等觉地的菩萨。太虚大师所倡导的菩萨学处,就是重在启发初发菩提心愿的菩萨;目的就是要人人尽可能成为大心凡夫的菩萨,而不是顿超二乘的大菩萨。

有一种人学佛,将佛推崇过于高远,。既不能认识佛法全部的真相;又执著于佛所方便指示的一点一滴的法门,如人间善行,人天福报等,著重个人福业方面极其粗浅的说法,于是被束缚,只求个己的人天福报为足。这虽也可称为学佛,但跟学佛的真精神就相差太远了,这只是学佛方便中的方便,佛陀曾经贬之为无性阐提。

有一种人学佛,觉得个己的生与死是极其苦痛的,于是偏执著佛所指示的中道法——空有两面——的空一方面(对于空有,我们在后面也会详细去阐述)。以专求了脱个己的生死,精神上得寂灭无为为究极。这条路径虽可通至大乘,倘故步自封,不肯进探中道法的真空妙有的一面,醉卧于空三昧中,自然未能贯彻佛学全般的精神,自堕于方便小乘,佛曾贬之为无性败种。

而太虚法师倡导的大家学菩萨,决不叫人迷著人天的福报,也不叫人愚耽小乘的寂灭;是指示人人可走之路,个个可修之道,是整个的全般的佛法的总纲。那么怎么学菩萨呢?

就是要从最简单的说起,就是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后,可以依止师父学习正知正见,避免误入歧途,并且在皈依三宝时,规劝大家发四弘誓愿。皈依三宝,是教以不入邪途;发四弘愿,是让大家不趣人天福果,不耽著二乘寂灭。这是直趋菩提大道,一定成佛。所以,群里面大家没有皈依的,在适合的时候,大家可以到山上皈依,皈依了的大家要发四弘誓愿,去做好菩萨。

相信大家对菩萨都了解了吧?那就让我们在今后的修学中,一起在菩萨的道路上一起精进修学,于菩萨学处,做好菩萨、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慈光菩萨。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实用佛学/《心经》心得分享

成为我的XiMi主播会员付费内容随便听!修行的人都知道,《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部卓越的佛教经典,是修行者通向佛道的关键。在浩瀚的佛教经典中,《...

by:佛耕

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粤语念诵另一种品读

by:落葵叶子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

by:玉屏清风微拂

心经

《心经》般若莲花处处开

by:品格教育韩静

心经

吕新国老师讲的,听了感悟颇深,讲的太好了,和大家分享下,感恩吕老师!

by:一二三二一道

心经

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by:心空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