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分享10--了解我吗?

2023-11-24 19:19:1820:18 126
所属专辑:一起学《心经》
声音简介

心经分享10——了解“我”吗?

今天,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在这里对天下所有的母亲送一声晚到的祝福:母亲节快乐!祝天下所有的母亲们每天都健康平安、欢喜自在!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母亲为我们可以说是操碎了心,也是那个愿意为我们默默付出所有的人。那种伟大的爱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种关爱和付出,如五月的天气,热烈而温柔;明媚而灿烂,不管在哪里?她都是给我们护航和照亮我们的那个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真诚的想跟您说一声:辛苦了!感恩您!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感恩您!让我们能在生命中去感悟人生。更感恩您!让我们能够开启觉悟的大门,趣向生命的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人生太难得了,是母亲让我们有了这么难得的人生,更让我们有了觉悟的可能,所以,我们更要感恩和珍惜当下的生命和时光,感恩母亲给我们的这个我!但是,这个我,你了解吗?

说到这个“我”正好和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心经对应上了,我们先看经文: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这段经文有我吗?怎么没有听到一个我字?心经中前面的经文向我们论述了五蕴皆空的道理,更向我们展示了空所显的真实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今天分享的经文则继续深入,是故空中无色,这个“是故”是所以的意思,也就是如上所说的意思。我们前面已经说了,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是空。这里更要说明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的六根、(根、是事物的本原、是根本、是依据、具体点说是我们的认识能力的根据。同样,根更具有“能深”义,由眼耳鼻舌身意,能生出我们对外界事物的种种认识,所以这个眼耳鼻舌身意被称为根识,同样我们的所有造作都以这六个为依据,是根本,同样也是我们的本原造作的开始)我们常常讲六根清静这个词,一般人在没有了解佛法前,对于六根清净的认识可以说都很浮浅的,以为出家了就是六根清净了,所以看到出家人稍微有有些习气毛病,就会去责难,甚至对出家人产生很多的误解:出家了,哪还有那么多事?出家了还用手机?其实出家了,是将儿女情长的小爱转化成对大众的无缘大慈,由对一小部分的人的爱变成对普罗的大众的爱,你说能没有那么多事吗?出家人也是人,也是会有朋友的、也会有喜怒哀乐的,手机作为现代社会很好的便利的工具、当然也是要用的,不然怎么跟大家交流、怎么去接引大众呢?你要了解的佛法,又怎么能知道呢?所以六根清净是让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造成善恶的行为,是因为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六根的作用,要在这六根上下功夫,才能清净自在。而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不自在,那是因为我们的六根,这些器官的功能让我们于现象上执取,于是有了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起的染污。(尘、是染污,我们常常说灰尘的尘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尘能够染污我们的情识,因为六根的作用,而产生种种的欲望、而生起烦恼,让我们的六根被染污,乃至于我们不能认识自我,这六尘也如盗贼一样,劫夺了我们的一切善法,让我们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性,而六根不得清净)这六根和六尘,合称十二处。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而为十八界。我们这个世间是一个五蕴和合积聚的世间、所以常称为蕴处界。而蕴处界的三科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佛说世间的一切法本来就有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世间、出世间等种种分别,再就一切法加以深入的分析和归纳便组织成了蕴处界三科。可以说三科是总摄一切法。从这三方面来观察人和人所面对的客观世界,目的是破除我执的谬见,而认识无我的道理。所以蕴处界在佛教中称曰三科,是对宇宙人生一切现象所作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归纳。也就是说,可以从五蕴看世间,也可以从十二处、十八界看世间。五蕴已如前释。十二处中的处字是生门义,以能生长心、心所法所以叫作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缘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是精神活动产生的门道。所谓由眼根缘色尘生眼识,耳根缘声尘起耳识,鼻根缘香尘生鼻识,舌根缘味尘起舌识,身根缘触尘起身识,意根缘法尘生意识。这是六根缘六尘生六识的概念。根、尘、识又三和合,三个各各相互作用,生起受想思等心所。我人的精神主体及心理活动都是在根尘为缘中产生的。十八界中的界,是种族义。十八界是将世间万物归为十八种类。六根是从生理世界说的,六识是从心理世界说的,六尘是指物理世界说的。

了解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三科诸法揭示的世间的现象差别之后,作为修学佛法的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去观照世间呢?《心经》曰: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是说世间的这些现象我们都要认识到它是无的、是空的,我们前面的分享也多次提到,这个无,不能单单理解是一无所有,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就要与现实产生矛盾了,对于这个无,我们还应该套用运用前面的公式来加以理解。比如无眼耳鼻舌身意,将它演译出来就是:眼不异空,空不异眼,眼即是空,空即是眼。耳不异空,空不异耳、耳即是空,空即是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也都是这样的。由此可以推开,一一法、所有的诸法都可以作这样的说明。经文由五蕴而到十二处、十八界这三科层层叠加的展开说明诸法为无、为空的道理,又有什么深义呢?诸法包含了有情世间及器世间。有情世间如五蕴、十二处的六根、十八界的六根、六识,不要看他们天天跟我们如影随形,但是我们又能够正确认识多少呢?我们深陷于其中,生起我相,并且恒审思量、念念而放不下这个“我”,因为有了对我的执着,生起我痴、我见、我爱、我慢,由是而有了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不得不说,这个“我”细致入微到,我们并不察觉,反而沾沾自喜,因为只有这样,才好像代表我们自己还活着。可是活着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被绑架了,以自我为中心,执着于五蕴为我,也给我们带来人生的种种烦恼,因为烦恼而扰乱了我们内心的宁静,和对这些五蕴和合假象的认知,也因此人生不得安宁和不得自在。我们想想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如此呢?《心经》中用了一个字,我们也一直在强调这个无,这个无不是简单的有的相对,也不是虚无的空无所有,很多人很难理解,其实心经分享到现在,对这个无,不应该是从空上去把握,因为说空,说放下太难了,很多人也说真的做不到,说说是简单的,但是到做的时候,真的不简单。所以对于无的理解,更应该是对有情的透视,也就是经文中说的照见,是我们对于我们生命的观照。我人的生命不外乎是五蕴的和合,从十二处看,不外是生理(六根)及心理(六识)的组成。平常人执五蕴为我,但以佛法智慧来看,是无我。前面分享中,我们也分析了五蕴中求我,了不可得,因为我们不可以执着在这个因缘和合积聚的假我上,五蕴的色身是无常的,当然受、想、行、识也同样如此,这五蕴就是我,那么我也应该是无常;所以我们会说无我,这种无我在在《金刚经》中时刻都在提起,无我相、人相、众生相,是要我们从我相、人相、众生相中去破我执,这从心经中来说,这个无我,是要对我的观照,当然具体到这个五蕴假和的我的时候,更应该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观照,因六根的造作,而有的色声香味触法乃至于六识,由此而对我们的生命去进行观照,我们每天坐下来去诵心经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去观照你的身心?有没有去观照经文的每一个字,有没有去观照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每一个造动,不管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我们都应该接纳,都应该去观照,这是我们生命的如实表达,都是那个如来自性在当下的如实表达,那个我就是这样!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这个我就在这里。烦恼也好、欢喜也罢,当下要了知的是那个如实的我,那个不是假我的真我,所以,从当下开始,从诵持心经开始,去开始观照五蕴中的那个我,所以,我、你认识吗?希望由此大家开始去观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实用佛学/《心经》心得分享

成为我的XiMi主播会员付费内容随便听!修行的人都知道,《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部卓越的佛教经典,是修行者通向佛道的关键。在浩瀚的佛教经典中,《...

by:佛耕

心经

《心经》般若莲花处处开

by:品格教育韩静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

by:玉屏清风微拂

心经

吕新国老师讲的,听了感悟颇深,讲的太好了,和大家分享下,感恩吕老师!

by:一二三二一道

心经

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by:心空妙华

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粤语念诵另一种品读

by:落葵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