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分享11-洞见生命

2023-11-25 14:24:4322:32 200
所属专辑:一起学《心经》
声音简介

心经分享11---洞见生命

各位慈光人生的同学们、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们的心经修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且也有居士发心,帮我把之前的音频发到了喜马拉雅上,这样大家收听就很便利了。以后大家在喜马拉雅APP上直接搜索法恩法师心经修学,就可以打开音频,收听之前的所有分享,同时也我也在上面补上了文字资料,便于大家阅读。大家还可以在音频下面进行评论和提问,我会给大家回复,或者挑选一些问题来跟大家作交流。因为这样的因缘,我也把自己之前分享的再听了一遍,不觉惭愧万分,因为刚开始用这样的方式来跟大家作分享,很多方面真的很欠缺,而且因为日本求学的缘故,中文水平感觉也有所退步,不过这么长时间来,大家对我还是一直的支持和包容,真的非常感恩,我也会将这份感恩之心化成行动,努力去提高我自己,不断的照见自己,希望后面一次比一次进步吧。

其实说到照见自己和面对自己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开始去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上去观照自己呢?那人生中什么是我们最难以面对的呢?我想也许莫过于生死吧?我记得我外公去世的时候,妈妈给我打电话,哭着跟我说:外公走了,我没有爸爸了?我当时可以说整个人都崩溃了,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虽然我知道,这个时候不应该哭,但是就是做不到。可能在没有面对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说起来很轻松,但是等到境界来了,真正要面对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们有几个人能够从容的面对。我们平时的那些修行功夫算什么?我们那个自以为修得很好的心还是不够磐石,亦或者我们深陷于有情下的习气无法自拔。那么要如何去看待生死,又怎么样才能让我们在面对生死的时候能够从容与无挂碍呢?我想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并且很多居士念佛要往事西方极乐净土的,但是到了临走的时候,对生死有那么多的疑惑和放不下,那不是就成了往生的障碍了吗?那该怎样才能洞见生死呢?这个问题正好契入了我们今天心经要分享的内容: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经》中从无明至老死,这是揭示了有情生命延续的十二个过程,这十二个过程也就是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里的乃至,是将十二因缘中的,“行、识、名色、六人、触、爱、取、有、生”等省略。也就是说空中也没有无明等等诸法,对于这个“空中无”的理解,可以依照我们前面分享的公式去套用和理解。我在这里就不多作说明。我们主要来看看这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指我们生死的流转的过去现在未来。

无明:明是光明,佛法用光明代表智慧,所以这个明,也可以理解为明白。因为有人生才有智慧,也才会有光明的未来;相反无明,不明白,就是愚痴,愚痴的人看不到自己的过失,站在自己固有的的见地上看问题,会让生活中充满种种的困惑和烦恼,当然也看不到光明和未来。所以人生种种认识上的困惑,那都是因为无明的关系。无明,是我们有情众生烦恼痛苦产生的根源。我们常常讲的无明的烦恼,说的就是这个无明。

行:是行为,是造作的意思。我们的行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也就是身口意:身是身体的行为,有杀、盗、淫的恶行,也或有礼佛、忏悔、布施的善行。口是语言的行为,指日常生活中各种语言,有善的:如爱语、真实语、利他语;不善的:如两舌、恶口、妄语。意是指思想上的行为,如起心动念,想干好事或坏事。我们身口意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造的业。造业这个词,我们现在一般的认为都是在造恶业,其实业分善、恶、无记三种。善恶好理解,无记是什么呢?无记就是不善不恶的业。比如我们散步、休息、睡觉等,这些是业中比较中性的行为,我们称为无记业。而这些善恶无记的行都是缘于无明,也就是无明驱动我们造作善恶行为,同样,这些善恶的行,又会变成一种潜能,成为我们生命延续的推动力量。这是因为我们做了善行、或恶行,不会因为我们的行动结束就停止了,他还会产生影响,而这个影响就会推动我们造作新的行为。这个当中,就产生了一个潜在的力量,那就是识。

识:这个识是生命的根本。佛经中说,有情生命的存在,主要依靠三种力量:寿、暖、识。寿,是指人的一期生死的期限,也就是生命的长短;暖,是暖和,是温度,是健康身体得以维续的根本。生命的延续三者不可缺一,一个人的寿命期限到了,识会离开,身体马上变冷;识离开身体,寿命就会结束。所以我们有些人认为的人死如灯灭,是只看到了我们这个肉体的现实存在,并没有看到识的存在。这个识也就是初入胎的业识。

我们有情色身作为生命的存在形式,是有形的;而识是生命的主体,是无形的。平常我们只看到有形的色身,然而色身只是暂时存在,而识才是永久的延续。因此人死,仅仅是一种生命形式的结束,识还在继续,它将引导我们进入另外一种生命形式。

名色:是我们胎中精神物质最初具备的相状。名指受、想、行、识,名色其实就是五蕴,这是指我们的生命是五蕴和合而有。

六入:就是指六根,这里是指胎中六根开始生长健全。也就是说识入胎后,五蕴和合后,六根开始形成。

触:就是接触,指出胎后与外界的接触。触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我们精神领域产生的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

受:领受、纳受的意思。也是一种心理的状态,领纳所感触到的境。面对顺境,会生起种种的乐和喜,我们称为乐受、喜受;面对逆境,会生起种种的苦和忧,我们称为苦受、忧受。

爱:是贪爱。是依恋。当我们面对顺境的时候,我们会生起快乐和喜爱,于是产生执着和不舍。这种爱是不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显现呢?我们对于物质的贪爱、对于友情乃至爱情的贪爱,还有对于金钱和权利的贪爱,如是种种,让我们一步步的深入而无法自拨,慢慢我们也会发现这种爱也会成为束缚和牵绊。这当中,也许我们有些人正在慢慢的觉醒,所以我们现在有个很流行的词,叫“断舍离”。好像现在有一本很火的书,日本山下英子写的,大家可以去找来看看。

取:是获得,是占有。也是我们现在的烦恼。我们前面说我们对于喜爱的东西会产生爱,因为爱,就会有占有和执着的想法。

有:由爱取的烦恼,而引起种种的业。所以这个有是业有。因为我们对于喜欢的事物,就想拥有它,这个拥有的过程中,就会采取种种的方式,这些方式就是我们造作的行,也就是业,他也将推动我们后续生命的延续。

生:就是受生,是生命的延续。经中说生缘有,也就是随着我们造作的业,会牵引我们轮回于六道中。

老死:老是衰老、死是死亡。我们有情的生命,由受生之后,必然衰老,没有听说过谁活到现在不老的吧?逃避不了衰老,同样,也逃避不了死亡,我们生下来后,就会一天天走向死亡。

十二因缘,在佛教中,一般用三世二重因果来说明,以无明、行为过去因,以识、名色、六入、触、受为现在的果,以爱、取、有为现在的因,以生、老、死为未来的果。当然这里我们不能作机械的理解,比如无明虽然是过去的因、但是在众生生死过程中,无明又无时无地的存在着。

十二因缘,还可以将它归纳到惑、业、苦三法中。其中无明、爱、取为惑,惑就是困惑、烦恼,是我们生命所处的状态。行、有为业,就是我们的行为造作。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为苦果。生命的延续就是由惑造业、由业感果,我们有情又在生死苦果中,再起惑,依惑又造业,由业再感果,由此生命相续,处于无穷无尽的轮回当中。

明白了十二因缘后,大家知道我们从何而来了吗?简单的说,我们的出生,必定有一个过去的因,不会从天上忽然掉下来。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生命的本体,父母也不会生养我们。然后我们的人生如何发展?无明和行就是这个过去的因。有了过去的因,接着就有现在的果,这个果就是识、名色、六入、触、受和爱。有了爱、取、有,我要爱、我要拥有、这样我见下的执取就产生,这样就又造下现在的因,然后再感未来生、老死的果报。我们的生命就是在这样的轮回中相续着,这就是我们的生死。所以如何面对生死,我们不是要从果上去下功夫,而是从十二因缘中,知道生死流转的根本,由此去观照和洞察生死,所以心经中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一个无字,于生死上,意味深长。你是怎么看生死的呢?希望大家能在下面的评论区给我留言,也期待你们能将对生命意义的体悟分享给大家。谢谢大家的清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愛愛我

👍👍👍👍👍

1365435vjhz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洞见|洞见人性,通透一生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洞见人性,通透一生。成长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成熟。愿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by:天耀东方

洞见生活 | 洞见人生幸福

《洞见》是贤宗法师所开示的禅悟系列书籍;特别适用于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应用,其中的哲理与各种为人处事的方法,为追求幸福的人生指明了方向。愿将经典分享与所有的喜粉们...

by:益慧学堂

洞见

完颜珺,一个集首席小提琴、人类学博士、教育学博士生导师于一身的人,用自己的丰富经历和亲身体验,娓娓向你讲述他对教育、艺术和人生的别样看法……...

by:完颜珺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叫洞见

by:笑之语

洞见

深度分析当下热点、焦点或者大家关切的问题。让您在这个信息泛滥,碎片化时代。不会在批判的消极中窒息,也不会在形而上的思辨中迷失,更不会被无边的虚无所吞噬。

by:次北固山下的清晨

洞见

这是一本发现自我的书,这是一本超越自我的书,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这本书,带你从新认识自我。自我提高...

by:文登阿超

洞见

如何打造核心优势,跨越转型壁垒?怎样高效管理人脉,实现多元平衡?认知引导方向,洞见决定格局!

by:幸荟生涯咨询师白丽洁